笑果文化《冒犯家族》后,回归的《吐槽大会》第二季究竟如何?

2018-09-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两年来网综市场的发展,如火如荼,各大视频网站纷纷亮绝活,频有爆款出现,<吐槽大会>也算是17年的一款大黑马. 12月10日,由企鹅影视.笑果文化联合出品的喜剧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第二季,在腾讯正式上线播出. <吐槽大会>源于美国Comedy Central(喜剧中心)频道的脱口秀节目<Roast>,整体的节目形式也与美版大同小异,场上的基本人员配备是6-7位嘉宾+1位主咖+1位主持人+场上观众. 凭借新颖的节目类型和形式,尽管受"下架"

近两年来网综市场的发展,如火如荼,各大视频网站纷纷亮绝活,频有爆款出现,《吐槽大会》也算是17年的一款大黑马。

12月10日,由企鹅影视、笑果文化联合出品的喜剧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第二季,在腾讯正式上线播出。

《吐槽大会》源于美国Comedy Central(喜剧中心)频道的脱口秀节目《Roast》,整体的节目形式也与美版大同小异,场上的基本人员配备是6-7位嘉宾+1位主咖+1位主持人+场上观众。

凭借新颖的节目类型和形式,尽管受“下架”风波影响,但“整改”重播后,节目收视却不降反升,收官时,10期节目总播放量达13.8亿之多,成为2017年第一季度的网综黑马。

背后的制作团队笑果文化,也凭借这股“吐槽”风顺利完成A轮融资,拿到1.2亿融资金,一个月后,再次完成近亿元的A+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12亿元,较之前翻了10倍。

笑果文化曾先后主导制作《今晚80后脱口秀》、《今夜百乐门》、《脱口秀大会》等大热综艺,与爱奇艺合作推出的《冒犯家族》近期也在热播中,以脱口秀结合情景喜剧,但整体反响却并不如《吐槽大会》。

现今,同样由笑果文化制作的《吐槽大会》第二季也回归了,能否延续第一季的辉煌,再创口碑的新高,就成了大众关注的热点。

《吐槽大会》的根基是网络时代特有的“吐槽文化”,把散见于微博、综艺、娱乐新闻、八卦报道等的各种吐槽集合起来,写成段子,根据发言嘉宾的个人风格进行相应的深度创作,抓住主咖及嘉宾的几个吐槽点,由嘉宾、主咖轮流互黑、揭短,主持人在其间串联并强化这种吐槽,在短短1小时内密集展现给观众。

据网友统计,第一季的《吐槽大会》平均每约19秒抖一个包袱,密度大,角度广,形态多样。就这点来说,整个节目在搞笑的这个层面上确实是下足了心思的。

其次,整个节目用时下流行的“自黑”、“吐槽”的方式,再借用一个又一个的梗的连接,穿成一期完整的节目,因而也使得年轻观众成为整个节目的观看主体。毕竟,比起说教模式和心灵鸡汤,“自嘲”更受当下年轻人的喜爱。

再通过年轻人,带向了更广阔的群体,这一点其实与《奇葩说》较为相似。

第二季仍旧延续了第一季的模式,一个主咖上台,请十几个名人轮番吐槽,抓住黑点使劲挖,与第一季一样,在同一个点上抖出不同的包袱,而且都能响,但是在吐槽的点上还是存在重复。

事实上,这种模式下的节目形式本身是比较单一,观众起初看的时候觉得有意思,但是,想让其坚持看完一个多小时的吐槽是很难的,大概到半期就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副总经理邱越曾在《吐槽大会》第二季的看片会上表示,“好的模式就应该延续”。但第一季带来的新鲜感早已过去,对于追求新鲜度的观众而言,甜头已经过了,同类型的节目再出现,审美疲劳将是一大考验。

也有人说,《吐槽大会》是一个强内容节目,靠内容取胜,所有出彩点都在内容本身,模式起的只是一个依托性的副作用。

但实际上好的模式才能让内容更出彩,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内容而言,第一季的节目中不少包袱是来自网络中的各类型段子,但是之所以观众还受用,就是喜欢嘉宾的说话语气和面部表情。

其实无论第一季还是现在播出的第二季,整个节目最大的看点都是在李旦和池子身上体现的。

另一方面,《吐槽大会》整个节目的讨论话题聚焦的都是明星的逸闻趣事上,真正的黑历史则受限于国内文化而很难展开。

在嘉宾表现和整体阵容上也做了调整。第二季还未播出时,笑果文化董事长叶烽就曾透露,主咖不再局限于传统演艺明星,会拓展到体育界、音乐界、网红界等等。副咖方面,会选择包括《脱口秀大会》培养出的专业喜剧脱口秀演员,和线下的更多素人演员们。

据悉,第二季的《吐槽大会》已经邀请到几位在足球领域非常有发言权的代表人物加盟,会在后期节目中陆续出场。

事实上,《吐槽大会》真的想做到原版《Roast》的尺度,是不可能的,毕竟两国的现实条件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讲究“家丑不可外扬”,这种在公开场合相互吐槽是很难接受的。

所以有两点是关键,第一,“度”的把握是极其重要的,也就是吐槽必须要注重分寸感,注重幽默与冒犯之间的一个平衡。第二,就是嘉宾自身的娱乐精神,或者是胸襟。

叶烽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我们始终把节目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顶层设计,贯穿从选题到创作到表演到最后的呈现,这点是我们在这一季也会非常用心去把握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吐槽和幽默,真正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这也是这个节目核心的技术。”

《吐槽大会》的第二季更注重“用笑点包含槽点”的技巧,就如同叶烽所说,让嘉宾自己听着都笑,就不觉得是冒犯。

此外,在现在开播的第一期中,伊能静在开场就高喊“不叫我公主我就不出去”,更用“这就是我,我不会为任何人改变”回应吐槽。胡可面对网友的“晒娃吐槽”也大方回应,吴宗宪也解释了自己和周杰伦的关系。

这些真正体现了,一个有娱乐精神的人,才是一个有腔调的人。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场上吐槽者把握好了吐槽的分寸感。

第一季的《吐槽大会》在吐槽的意义上是欠缺,在娱乐圈乱象的改善上,并未掀起什么太大的波澜,但至少是一个好的开始。

到了第二季,这种“开始”走向深入,注重更深层东西的吐出。就像《奇葩说》,两者同样都是以年轻观众为主体受众,也都是凭借新颖的节目形式而迅速走红,但是能让《奇葩说》的大热一直持续到第四季,根本还是在“说”的意义上。

在狂欢和戏谑里,《奇葩说》讲出了独特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借用那些“奇葩”的标新立异到足以让人胆战心惊或是面红羞涩的言论,让观众去思考自己同样经历过的人生故事。

它也告诉观众,这世界上原本就没有什么绝对的观点,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所以不必去满足任何人的期望值,遵从自己的心,快乐自由的活出自己就好。

观众在新鲜感消失以后,总会审美疲劳。喜剧类综艺曾经占据了综艺界的大壁江山,现今也开始日落西山。除了笑,还有什么留给观众,这是第二季的《吐槽大会》该思考的。

邱越曾表示,找到共鸣最大的话题,是《吐槽大会》含金量最高的部分,然后通过根植于生活的脱口秀,让每个年龄段的观众从中感受到不同的滋味,让更多的人从节目中看到自己。

但显然,第二季还需要努力,“共鸣”还是缺乏的,娱乐还是过重。想要成为第二个《奇葩说》是困难的。

另外,不得不提的一个意见就是,第一季最大的一个鸡肋——提词器,在这一季仍旧很突出,胡可和吴宗宪上场时,表现的最为明显。对于一个脱口秀节目而言,连贯性、节奏感、互动性和新鲜感都是重要的。嘉宾很明显的不断的看观众席后的提词器,对于节目整体性有一定影响。

在综艺节目井喷,脱口秀综艺拥挤,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当下,“吐槽”的出现确实是新的探索,不仅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也通过整个节目用心的策划,将脱口秀蕴含的表达态度和正向的价值观传播给观众。

但是,它仍旧存在进步的空间。我们一直在强调创新,却总是缺乏对新事物的包容和耐心,成长是一个过程,或许多给他们点时间,仍会给我们带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