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影视化难在何处? 刘震云:要看导演功力

2019-0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刘震云父女宣传新片<一句顶一万句>. 作家刘震云最近有点忙.从<一句顶一万句>到<我不是潘金莲>,他常常从A组跳到B组,在不同的场合自由切换,宣传这两部电影.这两部电影均改编自他的小说,同时也由他本人担纲编剧.最近<我不是潘金莲>宣布改档11月18日,而<一句顶一万句>则一早定档11月11日,这就意味着整个11月,电影市场基本是"刘震云月".日前,在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片的新闻发布会上,刘震云对此做了回应,他表示,中国

刘震云父女宣传新片《一句顶一万句》。

作家刘震云最近有点忙。从《一句顶一万句》到《我不是潘金莲》,他常常从A组跳到B组,在不同的场合自由切换,宣传这两部电影。这两部电影均改编自他的小说,同时也由他本人担纲编剧。最近《我不是潘金莲》宣布改档11月18日,而《一句顶一万句》则一早定档11月11日,这就意味着整个11月,电影市场基本是“刘震云月”。日前,在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片的新闻发布会上,刘震云对此做了回应,他表示,中国影市繁荣,但垃圾片也多,而好电影的标准只有两个:一是“动人心弦”,二是“动人心魄”。

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超过400亿,成为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票仓。不过进入2016年,尤其是今年暑期档,国产电影扎堆上映,但是甚至都没有一部令观众满意、令市场惊艳的电影作品。对此刘震云称:“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目前电影的银幕越来越多,电影观众越来越多,中国电影的票房越来越高,但全世界也都知道中国是个生产垃圾电影的地方……”

“我关注到,这些年中国观众的观影习惯也正在变化,那些只有视效、只会洒狗血、不说人话的电影即便是全明星阵容,观众也不买账。而这些电影,绝不可能成为我们文化输出的作品。”刘震云说,“我觉得世界上只有两个电影,一个是好电影,一个是不好的电影。好电影有两种,一种是触动人的心弦,另一种是动人心魄。”而对于自己的作品赶集11月,刘震云称,11月被媒体戏称为“刘震云月”是一种谬赞,更是一种机缘巧合,并非主观因素刻意为之。

“《我不是潘金莲》是 2012年出版的作品,出版不久小刚凌晨3点就给打了一个电话,说要把小说改成电影,我说好。但到了2015年,这部电影拍摄的时机才成熟。《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雨霖导演2015年开机拍摄的作品。其实11月不仅仅有《我不是潘金莲》和《一句顶一万句》,更有李安大师的《半场无战事》。11月是内地电影市场传统的‘淡季’,然而我希望3部电影,用品质说话,在全年影市最低迷的11月,点起3把熊熊烈火,从废墟和垃圾片中站起来。”

这几年大银幕IP热高烧不退,网络文学纷纷影视化,真正改编自当代文学的作品却并不多。是因为中国当代文学没有好作品吗?莫言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每一年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各大文学奖项也提供了风向标,为什么当代文学影视化就这么难呢?对此,和影视圈关系密切的刘震云回答说,文学和影视确有不同,文学关注心里活动、关注过程,而影视只要“结果”,“如果说文学是大师傅在厨房里做菜的话,影视就是最后端出来的那盘菜。”

改编当代文学,刘震云认为非常考验导演的功力。以自己的小说为例,刘震云解剖说:“我的小说其实都不适合改成电影,因为电影要求集中、清晰,而我的小说恰恰相反,杂而散,而且基本没有故事,这就自动会考量谁是特别好的导演。《一句顶一万句》出来之后,有5、6位中国一线导演都找过我,说希望改成电影,但是小说里有100多个人物,他们都问我,如何把这100多个人物装到一部120分钟时长的电影里?我认为,这是电影导演应该解决的问题。”

刘震云举了老搭档冯小刚的例子,他说:“小刚要拍《一地鸡毛》,我说《一地鸡毛》不适合改电影啊,为什么要拍?他说,这小说里面的情节和细节我都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这里面大和小之间的关系。全世界都知道G20很重要,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为他们家豆腐馊了最重要。包括《一九四二》,里面也没有故事,但小刚跟我说,用幽默和喜剧的方式来呈现悲剧,是不是比悲剧更悲剧?”刘震云认为,优秀的电影导演和优秀的作家一样,首先得是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