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 家人谈周有光 与夫人相敬如宾
原标题:家人谈周有光:与夫人相敬如宾 对晚辈自然引导
周有光近照。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中新网北京1月13日电(唐云云)今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周有光迎来110岁大寿。日前,记者采访了周老的外甥女毛晓园,了解到周老近期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对晚辈的教育方式和家风等情况。在采访中毛晓园还告诉记者周有光与夫人张允和的相识、相恋和相守的一段往事。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今日,是周有光的109岁生日,根据老先生“做九不做十”的惯例,当为110岁大寿。
关心国家国际大事
毛晓园眼中舅舅的生活日常,是对吃穿住用毫不关注,对国家、国际大事却充满了关心。“他关注的是世界形势和社会进步,身体好的时候每天读书看报。加上他交友不论年龄,又能掌握多国的语言,使他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现在他虽然上了年纪很少外出,但他掌握的消息灵通,能够了解外面的情况。”
“他对事件的认识很清晰。一方面读书看报给了他大量的参考;另一方面,同一个事件他会对照不同的文章进行思考研究,最后融会贯通看出深意。他想法很深刻,遇到问题总会问‘为什么会发生?’‘原因是什么?’‘后果是什么?’”
与夫人相敬如宾
毛晓园的妈妈是周有光的九妹,正是当年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相识相恋的“红娘”。张允和是民国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中的二姐,父亲张武龄是民国初年的富商,家境富裕;而周家自周有光曾祖父以家产倾力支持清军打太平军后家财尽失,家道开始衰败。“九妹”和“二姐”是同学,“二姐”经常到“九妹”家中玩,也就认识了周有光。虽然当时两家经济情况有所悬殊,但张允和敬仰周有光的才华,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两个人的家庭生活是非常和谐的。舅舅每天基本上就是看书、写文章、接待客人朋友。舅妈很尊重他的工作,对他的日常生活也很体贴、照料有加。举个例子,吃饭的时候,舅舅不会挑鱼刺,舅妈就会事先为他挑出鱼骨头。还会给他剥好虾壳、掰下牛蛙大腿、把西瓜榨成汁。舅舅对舅妈也很好,从来不跟舅妈急。两个人相敬如宾、互相尊重,从没吵过架。他们像对待客气人样彬彬有礼,但也一点都不生分。”毛晓园告诉记者。
“舅舅和舅妈可谓是一对才子佳人。舅舅研究语言学、文字学,舅妈研究古诗词、昆曲,两人家中经常是高朋满座。”毛晓园补充道。
对晚辈自然引导
关于周有光如何对待和教育晚辈的问题,毛晓园回答道,“舅舅的朋友、访客很多,有的时候去他家之前会提前问他有没有别的安排。到家后舅舅就会把他收集到的信息给我们讲,惯常的开头语一般会是 ‘今天有X件大事,我说给你们听’。”
毛晓园表示,“他不会给我们送吃的、玩的,就会送他写的书,上面有签名和他的寄语。他的文章是通俗易懂的,他曾经说过自己有个‘本事’就是能把复杂、大篇幅的东西归纳成简单、小篇幅的东西,抓住要害。他近几年推出的新作《百岁新稿》《朝闻道集》《文化学丛谈》都是这样的。
跟我们交流的时候,如果谈到某个问题我们不了解,他会拿出自己的书,翻到相关的内容给我们看。他不会批评‘你没有看到’,但他会说‘这个我已经讲过’。我们(心里就会有惭愧),就会受到教育和启发。”
“他传递给我们的思想就是‘知识和科学最重要,是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基础’。他在知识层面并非有意识地去影响我们,而是一种自然的引导,让我们在点滴中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我的表姐妹很多,都会觉得能从舅舅这边吸取到无穷无尽的营养。”
病痛的伤害很大
近日,在“周有光学术和思想成座谈会”上,毛晓园曾代表家属介绍了周有光近期的身体状况。“去年一年,舅舅的身体不太好,住院时曾几次病危,手和脚都被针打得又青又肿。出院后,因为胰腺的问题,他大半年时间都需要营养液、菜汤菜汁维持生命。
9、10月份,舅舅的身体逐渐好转,开始想吃东西,并说自己想吃烤鸭。到现在他已经吃了三次烤鸭,还有大闸蟹和葱烧海参。最神奇的是他头上还长了不少黑头发,亲人们都觉得他‘返老还童’。”
“但是,病痛对舅舅的伤害很大”,毛晓园说,“他以前谈话时滔滔不绝,记忆力非常好,连数字、年代都讲得一清二楚。生病之后,体力、精力跟不上去,滔滔不绝的状态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