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纪委董立新 记山东省纪委信访室副处级检查员谭明建
24年来,他坚守在接待群众来访第一线,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热爱工作的激情,迸发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光辉;24年来,他共接待上访群众数万人次,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24年来,他坚持原则严于律己,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树立了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他就是山东省纪委信访室副处级检查员谭明建。2009年,谭明建荣立"平安山东建设"二等功;2011年,谭明建被省纪委、监察厅机关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今年3月,山东省纪委下发通知,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向谭明建同志学习活动。
"群众对我满意,就是对我们纪检监察机关满意,这就是大事!"
谭明建自1988年考入山东省监察厅后,一直在信访岗位从事接访工作。有人觉得这个岗位费力不讨好,他却毫无怨言。每天,谭明建提前半个小时上班。他说:"很多上访群众7点半就来了,你不能让他们在门外等啊!"下班对他来说更是个模糊的概念:"上访群众什么时候走,我就什么时候下班。"就这样,24年,谭明建每天都在登记、核查、接谈、协调、交办中度过。
山东省纪委、监察厅来访接待中心的办公地点曾经长期远离机关,有人形象地称它为机关的一块"飞地"。因为距离远,谭明建与领导和同志们沟通交流的机会少,工作环境和条件比较艰苦。24年中,信访室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一起工作的同事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始终坚持在接访工作第一线,从未向组织上提过调换工作岗位的要求。他告诉记者:"入党就要为党干点儿事。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要有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意识,努力完成好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到省纪委上访的群众中,有许多是带着怨气而来的,有的甚至采取过激行为,直接把怨气撒到接访人员身上,对接访人员进行辱骂和攻击。遇到这种情况,谭明建始终坚持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心甘情愿做群众的"出气筒",以自己的真诚打动上访群众。某公司一名职工因多年前有争议的工资待遇和提成问题,上访过多次。谭明建告诉他,反映的问题已经查清楚了,公司方面没有问题,结论不会更改;另外你的问题也不属于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范围,应该由公司答复。该上访户听着老谭的回答不合他的心意,伸手便抓住了谭明建的衣领,把谭明建从椅子上揪了起来。同事见状要帮忙,谭明建示意大家不要管。就这样,谭明建和这位上访户面对面耐心交流了3个半小时,直到那名职工理解。
去年9月15日,因个人职称问题多次上访的七旬老人姜某又一次走进了信访中心。对于老人的陈述,谭明建尽管已经听过多次,但还是热情地劝老人坐下,倒上茶水耐心听其倾诉。其实姜某的职称问题该调查的都调查了,已经没有任何政策落实方面的问题,但谭明建还是耐心地听老人倾诉,疏导他的情绪,化解他心中的不平。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谭明建接待群众上访1160起,其中集体访207起,集体访总人数1903人,接听举报电话超过2000个。有位要好的同学曾问谭明建:"这么多年你整天净管这些婆婆妈妈的小事,不烦得慌吗?"谭明建说:"小事做成了也是大事。我们纪检监察的工作,办大案要案是大事,接访这样的事也得有人管。一个接访事项办好了,给机关添不了多少光彩,但做不好,却能给组织和领导增添许多麻烦。同样,接访工作做好了,解决了当事人的具体问题,没办好可能引起一片群众的意见。群众上访,都是冲这块牌子来的,他们对我满意,就是对我们纪检监察机关满意,这就是大事!"
"我干的就是这个活儿,就是要了解群众诉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一名农村妇女来上访,反映在一家人外出打工期间,村党支部书记以其大伯哥欠他4万元不还为由,克扣了自家应得的8000元拆迁补偿款。谭明建将此事交由当地纪委办理,经协调,村党支部书记答应10天后归还。没想到,十几天后,那名妇女又来反映:村党支部书记不但不还钱,还要打人!
谭明建想,这件事情如果我们不管到底,恐怕就难办成。他通过电话询问情况,县里又说,这是民事纠纷,应该由法院来解决。谭明建明确告诉办事的同志:这件事情看起来是民事纠纷,其本质是村党支部书记利用职权侵犯群众的合法利益,必须由纪委来纠正!
事情很快得到解决。
在谭明建24年的接访生涯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我干的就是这个活儿,就是要了解群众诉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谭明建说。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举报中心反映某市在事业单位招考时渎职,自己报考教师职位已通过了笔试和面试,却因专业问题不予录取。谭明建听后非常同情,经过多次协调,此事最终得到了妥善处理。一对职工夫妇反映企业负责人在分房时弄虚作假,以假资料抢先办理了房产证,并侵占上访人住房。法院方面以房产证为依据准备强制执行,上访人一家面临无家可归的境况。谭明建反复协调县里做工作,提出虽然该房屋产权证是企业负责人的,却是违法取得,最终使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置……
为了解决上访人反映的问题,谭明建常常跑农村、下基层调查了解情况,顶着一些压力主持公道。"群众利益无小事"是谭明建在接访工作中始终坚持的原则。他认为,有些事情在自己看来是件小事,可放在上访群众身上却是件大事。有一位上访人受到处分后,对自己被安排到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不满,到省里上访。谭明建到他家里调查,发现他的家庭确实非常困难:一家4口人,岳母瘫痪在床,妻子因工伤也失去劳动能力,儿子正读高中,一旦他再下岗,家庭将失去经济来源。谭明建建议当地有关部门重新考虑。但是反馈回来的信息是:这个事情是市里定的,不能改!谭明建再次来到当地,语重心长地告诉当地的同志:这个家庭的正常生活如果保证不了,当事人肯定不会息诉罢访,甚至会引发更大的矛盾。"不管哪个领导定的,做得不合适就得改!"在他的协调下,当事人的家庭风险化解了,再也没有上访过。
记者发现,谭明建在接访过程中,坚持与群众促膝而坐。"你坐到了桌子后面,就坐到了群众对面;你坐到了群众堆里,就坐到了群众心里。"谭明建告诉记者。到省里来上访的大部分都是基层的一些困难群众,看到他们穿得脏衣旧衫的,谭明建总是先问问:"吃饭了没有?""回去怎么走?""有钱坐车没有?"他的兜里时常备些零钱,帮助他们买个馒头咸菜、买碗面条或买张回去的车票什么的。谭明建说:"我们对群众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帮助,就是让群众相信:群众的话有人听,群众的事有人管,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有人来维护!做群众来访工作,不能马上解决的事情就要帮他们协调;协调不了的就要帮他们指条路子、出个主意;出不了主意,就开导开导,让他们顺顺气——对群众好,永远没有错!"
"如果这次我收下了,下次你还会给我送。"
多年前,谭明建准备购买一套委厅机关的宿舍房。那时,他一家人住着妻子单位的房子。正当妻子为家里又多了一套房子而高兴的时候,谭明建却告诉妻子,按照委厅机关的规定,应该把她单位的那套房子交还回去。妻子一时想不通,为了保住房子甚至吓唬谭明建"离婚",可谭明建却不为所动。在谭明建的坚持下,他的妻子还是把那套房子退回了单位。
"谭明建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以高尚的精神追求、清廉的思想品格、健康的生活情趣,永葆纪检监察干部政治本色,以实际行动做维护党的纯洁性的表率。"省纪委信访室主任董立新这样评价谭明建。身为处级干部,老谭的朋友圈子很纯净,他从不参加任何场合的宴请和聚会,即便基层单位来人请他吃个工作餐,他都婉言谢绝。
谭明建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以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身份时时刻刻要求着自己的亲人。
"我们兄弟三个,一个正厅级干部、一个副厅级干部,就属他官小,可他是我们家的‘纪委书记’,对我们的影响最大。"谭明建的大哥谭明夫、弟弟谭明山告诉记者。"纪委书记"是他们给谭明建的称呼。现在社会上一部分人对职务、物质的要求高一些,但谭明建严于律己,从来不看重这些。"2003年,父亲去世,他在大门贴上纸条:非典期间,谢绝吊唁。"全国"两会"期间,谭明山和山东代表团一块住在中国职工之家,谭明建也正好在附近接访值班。一次,他站在窗前正好看到二哥在马路上值班,"当时天气很冷,他裹着大衣,在啃一个烧饼。我心里不是滋味,就收拾了一些香肠、水果,给他送过去,结果他说:你忙你的,我忙我的,东西你给我带回去。如果这次我收下了,下次你还会给我送。他就是不要,气得我又拿了回去。"
谭明建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家人对老人孝顺,悉心照料。父亲瘫痪在床19年,他始终精心伺候,直至老人去世。母亲今年85岁,患过脑出血,行动不便。老人用不惯保姆,他就定期帮助老人洗澡,亲自为母亲洗衣做饭,每天为母亲梳头、洗脚。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到老人家中,为母亲做饭,伺候母亲吃完饭后再回自己家。怕母亲寂寞,他就经常陪老人聊聊天;母亲外出有时忘记带钥匙,回不了家,他就把钥匙拴在母亲用的拐杖上,让母亲出门时随身携带……母亲逢人就说:"俺有这个儿,一辈子知足了。"
在平凡中追求非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谭明建切实履行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庄严承诺。今年3月,山东省纪委下发通知,要求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在开展向谭明建同志学习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像谭明建那样,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搞清楚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留下什么等问题,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切实保持党的纯洁性,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李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