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感染舌头症状 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艾滋病病毒感染舌头的症状
1、艾滋病和淋巴有关,艾滋病毒会阻碍淋巴回流导致舌面上老的角化细胞无法脱落,而新的角化细胞又增加堆积,所以看上去舌质肿胖,舌苔白厚而腻。不过很多其他炎症和疾病,或者单纯性的上火,也可能导致舌苔黄厚,所以还是去医院作进一步化验比较好。
但是,如果舌的两侧边缘有粗厚的白色突起,用手可轻轻擦去,但会留下红色小斑,非常像口腔毛状白斑,一般两周内可不治而愈。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就要高度警惕自己是否患上了艾滋病。这种症状与艾滋病发病前1-4年内,大多数患者都可能出现的口腔症状非常相似。
艾滋病舌头情况。
2、口腔是HIV感染症状的好发部位,有些病症可在艾滋感染潜伏期出现口腔溃疡、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颌面部淋巴结肿大、口角炎等极为常见的口腔症状,很难引起口腔临床大夫对艾滋病的警惕。而一旦出现例如卡波济肉瘤等典型症状时,往往已是艾滋病中晚期了。提高警惕,这是对医生自己的保护,更是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关护。
专家建议若出现以上这些症状的病人,最好去三甲医院口腔科检查,卫生质量有保障,口腔是粘膜积聚的地方,容易接触到血液等体液,而一般私立诊所卫生消毒方面不严格从而会导致交叉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其疾病自然史分为急性期、慢性无症状期、艾滋病前期和艾滋病(AIDS)期四个阶段。美国的研究发现,男同性恋者和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而感染HIV的患者,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无症状期约8~10年。我国有限的资料表明,经输血感染HIV的无症状期约6~10年。HIV最主要的靶细胞是CD4 T-淋巴细胞。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预测疾病进展和观察疗效的指标是病毒载量(HIV-RNA)和CD4 T-淋巴细胞计数(简称CD4细胞)。本方案只涉及成年人和青少年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问题,不包括婴幼儿,也不包括HIV/AIDS的免疫治疗和其他的疗法。
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经研究证实,人类在感染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HIV处于高速复制状态。HIV在体内高速复制将不断的、持续地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无症状期血液中病毒量呈现的相对稳定状态只是病毒持续性大量复制和病毒被清除过程的动态平衡而已。结果在HIV感染者身上会表现出CD4 T-淋巴细胞逐渐缓慢下降,而血浆中病毒载量显示相对稳定和慢慢增加,并出现遗传基因快速的突变等。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研究亦经历了多个阶段。1987年第一个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立妥威(ZDV或AZT)首先问世,开始使用单一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治疗HIV/AIDS病人,对HIV的复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几乎100%的服药者在治疗12周后出现病毒载量的反弹。第二个阶段,90年代中期人们使用2个NRTIs治疗病人,两药联合加强了抗病毒作用,并且作用维持的时间更长,但是仍不能长期维持疗效。90年代中后期开始了一个新时期,应用1个蛋白酶抑制剂(PI)联合2个NRTIs三药联合疗法。它具有非常强大的抗病毒作用,可以使 HIV-RNA在血浆中达到检测不出的水平,并且可以长期维持这一疗效。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一些不包括蛋白酶抑制剂的组合,如1个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联合2个NRTIs或3个NRTIs(其中必须包括Abacavir)的联合用药也可以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效果。另外2PIs联合2NRTIs四药联合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利用药物相互作用的原理,一个低剂量的PI(Ritonavir)作为激动剂,使另一个PI的血药浓度大大地增加,并且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可减少用药的次数,提高服药的依从性,特别对于以前使用过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患者效果更佳。另外它的副作用无明显的增加。合理且有效的联合用药被称之为高效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