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民子女 不以权力爱子女——人民的好公仆郑培民教子言行录

2018-0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杰出的人民好公仆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原副主任郑培民同志(1943-2002),是新时期做人为官的典范.践行"三个代表"的楷模.他那热爱人民忠于党的高风亮节,不仅体现在日常工作的廉洁自律.无私奉献上,即或在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中.子女的培养教育上,也无不展现出一个真正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完全彻底为国为民的本色和人格的魅力.他生前既爱妻子也爱孩子,爱得很深,很深,但却从来不用手中的权力去爱,而是用一颗纯朴.善良.智慧而又高尚的心. 家教的誓言--"在对

杰出的人民好公仆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原副主任郑培民同志(1943—2002),是新时期做人为官的典范、践行“三个代表”的楷模。他那热爱人民忠于党的高风亮节,不仅体现在日常工作的廉洁自律、无私奉献上,即或在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中、子女的培养教育上,也无不展现出一个真正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完全彻底为国为民的本色和人格的魅力。

他生前既爱妻子也爱孩子,爱得很深,很深,但却从来不用手中的权力去爱,而是用一颗纯朴、善良、智慧而又高尚的心。 家教的誓言——“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我绝不做不利于党风建设的事”郑培民和贤惠的夫人杨力求1972年结婚,生有一子一女。

子女二人从小品学兼优,如今都已成才。儿子郑海龙现年30岁,念大学时入党,湖南大学经济管理博士研究生毕业,现在国家外经贸部科技司工作;女儿郑海蓉现年29岁,上大学时入党,湖南大学国际贸易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现随丈夫许斌在日本求学;许斌,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研究生毕业,现在日本读博士后。

儿女如此出息,且前途无量,天下父母谁能不为之称赞、羡慕呢?以至不禁追问:郑培民夫妇是咋教育子女的呢?首先,郑培民对子女的爱讲求原则,这就是他对亲人常讲的、且在日记中留下的“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我绝不做不利于党风建设的事”。

正像他不用权力去爱妻子、爱亲友一样,他从来不用权力去爱子女。一是他从来不用权力和职务的影响为子女的择校、升学、入党、就业、转干等开方便之门,全凭子女以自己的实力去公平竞争。二是他严格要求子女,要像普通工农家庭的孩子一样过平民化的生活,不许有干部子弟的优越感,不许搞一点特殊化,不许向外透露父亲的职务和地位。

以致子女们的老师和同学,当时都不知道他们是地委书记、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的子女。三是他从来不许妻子和孩子借一点权力的光,不但从来不用公车接送亲友,而且从来不用公车接送子女上学,就连子女搭个顺路的便车也不行。

有一次,郑培民由长沙到湘潭开会,儿子想搭个便车回湘潭大学去,已经坐进了父亲的小车里,父亲发现后硬是严辞把儿子赶下车。儿子郑海龙在湘潭大学读书7年,从来没有搭过父亲的专车。正是由于郑培民在子女教育的思想认识上深刻独到,要求上的严格,才使得子女们从小就养成了平等、公平意识,自强、自立和拼搏向上的精神品格,从而茁壮成长、早成良才。

 身教的格言——“始终坚持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郑培民在培养教育干部方面,有一条精辟的格言:“始终坚持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在培养教育子女上,他也一直奉行这一格言,以身作则。

他在竭尽孝道、珍重亲情、友情和乡情、艰苦奋斗、勤俭简朴,清廉自守、不搞特权等等各个方面,无不为子女做出表率。孩子们懂事时就深知,爸爸和妈妈是十分孝敬父母的人。因为郑培民多年来总是按月给父母寄生活费,经常写信、打电话问候双亲。

尤其令子女们难忘的是,1987年,他们随父母去东北老家看望生病的奶奶时,年逾4旬、已是地委书记的父亲不顾旅途的劳累,一连数日守候奶奶床前,白天亲自给奶奶按摩,晚上亲自给奶奶洗脚……在这次探亲中,子女们还看到:父母与各位叔叔、婶子、姑姑们的亲密无间、合家和睦;十几口人住在三叔那只有49平方米的平房里,虽然挤得转不开身,父亲却毫不挑剔、乐在其中;父亲和他的三个弟弟挤在一铺炕上睡了6宿,并充满深情地对弟弟们说,“咱们哥4个好久没在一个炕上睡觉啦!

”尤其令子女们深受教育的是:当梅河口市委的领导们,闻讯湘潭地委书记回乡探亲,赶来拜访,看到住处如此拥挤,再三请父亲带家人到市宾馆去食宿时,父亲却一再婉言谢绝说:“我这是私事,不能给当地党委、政府添麻烦。

在这里挤点没什么,别管我,快忙你们的工作去吧!”堂堂地委书记,愣是携全家4口和兄弟三家十几口人,在49平方米的小房里住了一周。与此同时,在子女们的心目中,父亲还是个十分看重友情的人。郑培民儿时的好友孙世章是位普通工人,近年来下了岗,生活比较困难。

郑培民就及时地给予鼓励,送钱、赠物尽力帮助,每逢回乡或打发儿女回乡探亲时,都要带上礼品去看望他。郑培民一贯生活俭朴、清廉自守。他在1980年就已走上了地、厅级领导岗位,可直到1985年,在他担任经济发达的湘潭地委书记时,他家里看的却仍然是14寸的老牌黑白电视,冰箱、彩电一件没有。

1990年,他到湘西自治州任州委书记的前夕,家里还没有冰箱,子女们提议,用他的一笔1700多元的稿费买台冰箱。他深知冰箱在南方的用处和好处,更理解子女们盼冰箱的心情,可他还是一口拒绝了,并耐心地向子女们解释说:“这笔稿费,是我在工作中的报告和讲话稿,在报刊上发表后报社寄来的。

讲稿是集体劳动的成果,我作报告、讲话,那是履行职责和公务,我已经领取了工资,怎么还能收这稿费呢?稿费应交公,不能留下自己花,买冰箱还是再等等吧!”于是这笔稿费交了公。直到1992年,他任湖南省副省长时,家里才买上了一台冰箱。

 言教的名言——“人生一世,当有三立:‘立功、立德、立言’……”郑培民一贯鼓励和支持子女积极参加服务人民、有益社会的各种志愿者活动。2001年,儿子郑海龙参加大学生代表团,赴台湾进行交流活动前,他曾跟儿子作了一次内涵丰富的长谈,嘱咐儿子注意宣传湖南家乡的风土人情、物产特点、名胜古迹和杰出人物,尤其对儿子强调要注意学习和弘扬先贤、前辈们的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从屈原一直讲到毛泽东、袁隆平和刘筠教授。

父亲以渊博的学识,给子女们留下了一席珍贵的文化大餐。2002年元月,郑培民在给外地求学的儿子的信中,饱含深情地写道,“1、‘可怜天下父亲心’,‘儿行千里母担忧’;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人生一世,当有三立‘立功,立德,立言’,应抓紧时间,珍惜机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他用孟郊的《游子吟》、岳飞的《满江红》等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父亲的厚爱与壮怀激烈,殷切地盼望子女们早日为人民建功立业。 醒世的恒言—— “与其留给子女们财富,不如留给子女们创造财富的能力”郑培民一贯鼓励子女们读书上进,曾多次对子女们说,“与其我留给你们财富,不如留给你们创造财富的能力。

读书,就是培养创造财富的能力!”与此同时,他还非常关心弟弟妹妹们的进步,惦记侄男、甥女的成长。他经常告诫弟弟、妹妹、同学及好友们:“与其留给子女们财富,不如留给子女们创造财富的能力。要千方百计培养儿女们读好书。

”有一年春节,郑培民与弟弟、妹妹相聚,他发现四弟郑培和的儿子郑海鹏,要喝水时竟说“请把装水的容器递给我。”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并当场微笑批评说,“你这孩子,说要个茶杯不就得了吗,干么咬文嚼字的?”事后他又对弟弟、弟媳们说,“海鹏这孩子很聪明,但读书有些呆板了,要注意引导孩子理论联系实际,读活书,活读书。

不然日后容易教条、偏激。”培和夫妇欣然接受大哥的建议,注意帮儿子克服弱点。海鹏学业大进,2001年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第4名,2002年被保送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学习。 1997年,他三弟郑培年的女儿郑海兵高考不理想,被某师院的大专班录取。

海兵一时很泄气,他就及时鼓励说,“学业的好坏关键在自己努力,不在专科、本科,只要你努力,照样可以考研究生嘛!”海兵就振作起来、发奋攻读,在大学时人了党,终于在200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东北师大硕士研究生。

在郑培民“读书,就是培养创造财富的能力”的鼓舞下,二弟郑培生的两个女儿海湘和海欣,也先后从东北师大、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走上了报效祖国的“三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