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民的事迹 学习郑培民高境界的先进事迹
境界是一个人在精神方面的高度,反映着一个人生命的品质和价值,决定着一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郑培民同志作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可贵之处在于他始终坚持和践行“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人生准则,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直到生命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这一承诺,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品德操守,彰显了党员干部的崇高境界。
这是一种人生信仰。理想信仰是照亮人生的太阳,可以照亮人生之路。郑培民同志用“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信念,照亮了自己前进的道路。
从大学时代开始,他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走上领导岗位后,仍然保持着一日三省其身的习惯。这些日记真实记录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路历程。看完电影《焦裕禄》后,时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的郑培民同志在日记中写道:“人民呼唤焦裕禄式的党员干部,我要向他学习,永远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
”在得知自己被提名为副省长候选人时,郑培民同志在日记中写道:“对当官一事,我比较淡薄。
但党和人民的信任,仍是激发我永远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动力。所以,我决心进一步增强党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做好工作,一切交给党安排,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在二十多年的领导工作中,郑培民同志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人生追求,始终坚持“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信仰和准则,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诠释着党的根本宗旨。
我们从郑培民同志一生中对待权力、地位、利益的态度,可以感受到他山高水长的公仆风范和崇高境界。 这是一种政治本色。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用金子比喻人品官德,纯度越高,品位就越高。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郑培民同志时刻按照这一标准做人为官。他常常提醒自己,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必须做廉洁从政的模范。他把加强党性修养、保持清正廉洁作为修身课题和毕生的价值追求,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
这是一种从政理念。每一名领导同志都会有自己的施政目标和从政理念。郑培民同志在任分管教育工作的副省长时,我有幸与他共事,有幸感受到他那种“教育为本、教育为民”的情怀。
为解决教职工的住房问题,他亲自推动“广厦工程”,实行“三步走”,在三湘四水建设了上百个“教师村”。全省中小学布局调整中,他亲自带队调查了两个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后才作出决策。“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而不是享清福。
”这就是郑培民同志的从政理念。他认为“老百姓比天大”,自己只是“人民的公仆”。他要求自己“多为人民谋取利益、办实事”,“永远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
正是秉持这种理念,他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这是一种公仆情怀。“永做人民公仆”,是郑培民同志在日记里郑重写下的誓言。不论是担任市、州委书记还是担任省级领导,郑培民同志始终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原则,忠实履行自己的庄严承诺。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任州委书记期间,郑培民同志走遍了全州218个乡镇,进行调查研究和访贫问苦,其中许多村子不通公路,需要徒步行走数公里山路。
他还在许多贫困农户家里借宿,为群众带去党的关怀和温暖,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我们都应该以郑培民同志为楷模,学习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真正扑下身子,关注民生,贴近民众,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