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私人定制》票房这么高?
首先,你说它是烂片,这并不成立,起码不在三、四级城市,以及40岁以上的人群中成立。我问过我的长辈,他们看过的不少觉得还行,而且现在口碑也没轮到他们发酵,所以你并不知道他们究竟如何评价该片。真有心者,倒是可以去搜一下年纪比较大、口味比较古板的影评人,他们评分往往在6、7分之间(也有可能是年纪越大入圈子越深越不敢说实话)。
在我看来,有两种人愿意去贡献票房。
说说为什么40+人群愿意去恭喜票房
首先在审美趣味上,他们平常以电视剧、小品为主,该片质感电视剧化、段落小品化,这是很符合40+人群的定位,而且布景比电视剧要更旅游化了,在逼格上更略胜一筹,40+人群当然愿意去买。
而且该片其实在趣味和段落上也很40+,比如片头党卫军一段,取自于60年代的阿尔巴尼亚老电影《宁死不屈》,也抄袭至自己的《甲方乙方》,不过是美军换成了德军。而暗号“我悄悄蒙上你的眼睛”,取自同名歌曲,由高明骏和陈艾湄演唱,他们是谁你都不知道吧?想想冯小刚引用这句词的时候,心理肯定想着“你们这群小兔崽子,老子当年牛逼的时候你丫还是液体呢”,有没有这样的即视感?
类似这样的桥段很多,其电影文本反复引用《列宁在十月》、《毛主席语录》等文革末期语录,属于对自我青春记忆的一次集体狂欢。问题是不知道的人,却误以为是无聊和莫名。还记得最后80后郑凯一脸傻逼的看着葛优的背影吗?人家自娱自乐,说句明年给你娶个嫂子,实际上“跟你有个毛关系呀!”
而且在情怀上,无论是所谓“人性对金钱权利的抵抗”、“富人也有烦恼”、“致歉环保”,我觉得对于很多对这些新潮概念一瓶水不满半瓶水晃荡的人群而言,当然是洋气高端。就算春晚小品最后拔高式的呐喊都有人能挤出眼泪呢,那冯小刚总算是有点情怀了吧?
再说说他们票房的事,你知道我妈一年才去几次电影院吗?2次,一次冯小刚一次张艺谋,顶多半个姜文,这是什么?这就是票房号召力。她们往往提前半个月约好同伴,定好下午3点多的场次,再定好晚上的麻将馆和餐馆——这群人当然不是观影主流人群,但只要一发动,基础性的贡献2亿总是没问题吧?要知道他们可不太懂得用团购哦,真的就是80元一张的票价这么买。
2.随机休闲人群
和影响手机贴膜摊利润的因素是地址地址地址一样,对大多数以泡妞、消食、逛街后落脚的人群来说,影响票房数字的因素是排片排片排片。(这个具体比例现在运营公司都会去计算,在百度文库搜“观影人群结构分析”之类的文章应该会有结果,不过这些因素和城市、分析人群甚至和调查问卷的问法都有一定关联,作为非业内人士,没有发言权就不说了。)
光说排片,第一天好像是50%以上吧,我刚看了一下我家最近的影院,私人今天32场,其他电影加起来13场,而且本周除了《私》外,就只上了《狼少年》、《千锤百炼》、《房间里的舞蹈》(还是周日)等小众影片。而且之前上映的《风暴》、《扫毒》、《无人区》等片究竟死了多少人大家算过吗?于是,只有独此一份的喜剧片存在,对于双蛋档这种以女性观众为主的选择倾向,她们肯定是愿意看喜剧而不是枪战片吧?
这种档期,这种排片比,谁人能敌?只能说是春晚导演红利所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