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的著名学生 中国著名光学家王大珩病逝

2018-04-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香港文汇报讯 (记者 江鑫娴 北京报道) 中国科学院21日发布消息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王大珩,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 王大珩1915年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籍江苏省吴县.中科院表示,他在光学与光学工程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主持"150工程",领导研制中国第一台靶场装备大型精密光学跟踪电影经纬仪;主持"718工程",

香港文汇报讯 (记者 江鑫娴 北京报道) 中国科学院21日发布消息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王大珩,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



王大珩1915年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籍江苏省吴县。中科院表示,他在光学与光学工程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主持“150工程”,领导研制中国第一台靶场装备大型精密光学跟踪电影经纬仪;主持“718工程”,领导研制中国第一台激光红外电视电影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系统,为发展中国的尖端武器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他还是国家“863”计划的倡导者。



王大珩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名列首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863计划”特殊贡献先进个人等称号。

研制“八大件”闻名全国

王大珩于1936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1938年考取留英公费生赴英攻读应用光学和从事光学玻璃仪器制造技术研究。

1948年回国,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王大珩临危受命开创中国光学研究自主研究创新之路。

1952年,他创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为中国应用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的摇篮。

1958年,王大珩研制成功当时属于高精光学仪器的“八大件”而闻名全国科技界。

60年代,制成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和许多国防光学仪器。由于这些高水平的精密设备,在研制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过程中,成为探测、观察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王大珩也因此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70年代王大珩又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领导了综合性的航空遥感试验。80年代,王大珩从长春调往北京,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空间科学及应用中心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等。



培养一批年轻科技人员

王大珩还为中国光学科研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科技人员。几十年科研实践使他深深懂得,激光技术和光学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年轻科技人员的参加,他把大量精力放在了培养年轻人身上,如今可谓“桃李满天下”。

王大珩指导学生蒋筑英,在国内首先建立先进的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他的学生王乃弘,50年代就研制出红外夜视仪;学生王之江成为激光和光学设计理论与应用光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