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民有几个孩子 贺子珍共为毛泽东生了几个孩子?
相逢不似长相忆,一度相逢一度愁。贺子珍似乎有些恍惚,断肠争忍回顾,话未出口泪先流。面对不停哭泣的贺子珍,毛泽东把茶水端到她的面前,轻声劝慰道:“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老哭,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了……”在毛泽东询问了她的身体、生活情况后,毛泽东告诉她现在“比以前更忙了”。
在一问一答中,当毛泽东得知贺子珍在苏联的遭遇后,不禁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你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呢?”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贺子珍伤心透了,哽咽地说:“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不懂事了。”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短短的90分钟的会面,没有相拥而泣,亦没有握手言欢,只是临走的时候,贺子珍拿走了毛泽东的香烟和安眠药。因为拿走的安眠药有3种,必须按顺序服用,错服会出事的。毛泽东赶紧叫卫士封耀松打电话给水静,第二天早晨当他得知安眠药已经要回后,连连说:“好!
好!”但事后毛泽东告诉曾志,说贺子珍“不行了,她脑子坏了,答非所问”。这出乎曾志的意料之外,她不相信这是真的。其实,对于贺子珍,在分别22年后才见到她深爱的丈夫,早已是无语凝噎,委屈、心酸、激动、喜悦也恰似那一江春水,涛声依旧,一切又该从何说起?毛泽东纵是浪漫的诗人也无法体味贺子珍的心情与心境,剪不断理还乱的她怎能对答如流呢?
对于庐山相会,东梅说这是外公毛泽东送给外婆50岁生日的礼物。而我却觉得更为令人难解,也最能说明毛泽东依旧惦念贺子珍的,或许正是他在庐山会议期间默写白居易的《琵琶行》。如今,“美庐”的一层展厅里就展示有毛泽东的手书《琵琶行》的复制品。
但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在书写中漏掉了6句42个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毛泽东如此手书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不得而知,但在相隔22年的“毛贺相会”之后,革命家毛泽东的理性或许已经被诗人毛泽东的浪漫情怀所打动吧?东梅还举例,外公毛泽东在这个时期还曾多次默写着名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比如《锦瑟》,比如《相见时难别亦难》等。
尽管此后毛泽东和贺子珍都分别两次和三次登过庐山,但他们此后却再也没有相见,一别竟成永别!
1970年,毛泽东最后一次登上庐山。在“芦林一号”,有一次他和服务员聊天,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贺子珍对我最好,长得也漂亮。她后来有病,老怀疑别人害她,谁都怀疑,但不怀疑我。”此后,贺子珍安安静静地住在上海湖南路一座幽静的花园里。花园里种有腊梅花,这是毛泽东喜欢的。“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我想这首古诗或许正是贺子珍心境的最好表达吧?
1979年9月,贺子珍第一次进京,她坐着轮椅走进毛主席纪念堂,实现了毛贺的最后相会
1976年9月9日,中国的天空和大地一下子笼罩在巨大的悲恸之中。毛泽东的逝世,让高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寿无疆”的中国人一下子变得迷茫起来,好像轮船失去了舵手和方向,禾苗没有了阳光雨露。在东梅的记忆中,似乎只有外婆贺子珍出人意料地异常冷静,她叉着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自言自语:“主席身体不是很好吗?怎么,一下子就走了?”
东梅在书中记述了外公毛泽东病重时,妈妈李敏最后一次见到父亲的情景:毛泽东已经不能说话,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在女儿面前画了个“圆圈”。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神秘的符号吗?还是代表一个谶语?后来有人说毛泽东在女儿李敏面前的这个动作,指的是贺子珍。
因为贺子珍的生日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所以就有小名叫“桂圆”。而1976年的9月8日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五。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毛泽东恰恰在贺子珍生日的第二天凌晨时分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不知道毛泽东的这个手势究竟是什么意思,或许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了。但如果让我猜,我宁愿相信——圆圈代表的就是“桂圆”贺子珍。
3年后的1979年,贺子珍迎来她70岁的生日。
卧病在床的贺子珍想到北京去,想到她的丈夫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鲜血和生命建起来的新中国的首都看一看。
女儿女婿自然满足了老人的心愿。9月8日,坐落在世界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纪念堂,静悄悄地迎来了最特殊的一位嘉宾——毛泽东的患难妻子贺子珍。
贺子珍坐在轮椅上在女儿女婿的陪同下,向毛泽东敬献了花圈,上面写着:“永远继承您的革命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随着轮椅的缓缓推进,随着升降机的缓缓托起,时隔庐山相会又整整过去了20年,贺子珍再次见到了她的“革命战友”,她的“老毛”,可如今——一个在外头,一个在里头;一个坐着,一个躺着;一个醒着,一个睡着;一个来了,一个走了……贺子珍下定决心听从亲人和医护人员的提醒:不能哭。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她真的没有哭!经历了人生的至乐、至苦、至恨、至爱的贺子珍,紧紧地用牙齿咬着那块毛泽东送给她的白手帕,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声来,而滚动在她眼里的几千次几万次的一滴泪,怎么也掉不下来哟!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贺子珍——英雄的女性!我不知道,您嘴里紧紧咬着的这块白手帕,是不是42年前的1937年您送给“老毛”的那一块? 相关阅读:毛泽东与贺子珍十个小孩的人生结局(红潮网) 贺子珍离开毛泽东的原因很多,除了性格倔强,延安交际舞风波,还有个主要原因是她生小孩的密度太大了。
这使她很难象康克清、蔡畅、邓颖超那样参加革命工作,成为政治人物。而她本人是很要强,很想摆脱家庭妇女形象的。从28年结婚到37年离开延安,夫妻10年,她“年头一个年尾一个”地怀了10胎,并为毛泽东生了6个小孩。
而且大多是在艰苦转战的环境下哺育孩子的,对身心摧残很大。在这些小孩中除李敏外,其他孩子夭折或下落不明。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避孕套,是贺子珍和毛主席分手的最大祸首。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小孩的踪迹。 1929年3月(长女):杨月花(原名毛金花),贺子珍在红军第二次打下龙岩时所生,后寄养在老百姓家里。据说1973年被找到,并确定身份,但进一步的消息没有被证实。
1932年11月,贺子珍在福建长汀生下毛的第五个孩子,取名毛岸红,小名毛毛。长征开始后,毛泽东夫妇把孩子交给毛泽覃和贺怡抚养,后毛泽覃牺牲,毛岸红下落不明。贺子珍的妹妹贺怡解放初曾去寻找,没找到,自己还因车祸送命。
1933年,贺子珍由于生育过密,加上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第六子先天不足夭折了。 1935年2月下旬,贺子珍在贵州又生下一个女孩,这是毛泽东的第七个孩子,婴儿被送给当地的老乡,后下落不明。
1936年冬,毛泽东的第八个孩子在陕北保安出世,他亲自为孩子起名毛姣姣(一说娇娇,是邓颖超取的)。1947年姣姣从苏联回国,在毛泽东身边上学,毛泽东给她起名为李敏。姓李,是因为毛泽东当时用李得胜的化名,单名敏,取自《论语》中的“君子呐于言,而敏于行”。
1938年10月贺子珍到达苏联莫斯科不久,又生下一个男孩。这是毛泽东的第九个孩子,这个孩子在十个月时,由于患肺炎不幸夭折。
这个孩子的死亡和贺子珍照顾不周有很大关系,她没有把小孩的病当回事,送去治疗已经晚了。 除此之外,据共产党新闻网的消息,在1928年至1937年的十年间,贺子珍还有四次不成功的怀孕,因为当时条件恶劣,孩子怀上不久就流产了,在此没有办法详细统计。
其实他们间仅存的孩子李敏和贺子珍在莫斯科生活很艰苦,开始两年还不错,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条件就差了很多。李敏差点病死,贺子珍被关进疯人院,还好几年后被王稼祥保了出来。回国到东北住了很长时间,一直无法去北京,只能把女儿送到父亲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