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少年团》聚焦少年蜕变获媒体点赞娱乐时代探索“综艺纯真”
浙江卫视《高能少年团》的势头可谓一浪高过一浪,不仅收视率连冠同时段自办节目收视榜首,微博话题量突破24亿,更获得《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新华社》等重量级媒体称赞。本着“展现真实少年成长实践”的初心,该节目不仅寓教于“苦中作乐”呈现了曲折成长中的中国少年新形像,更在全民娱乐时代,跌跌撞撞探索出了一条“纯真综艺”路子。
《高能少年团》的定位就是回归年轻人的阳光与青春。“他们作为年轻偶像,有一大批90后的‘粉丝’,我们应该起到引领作用,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而自节目播出,来自各方面媒体的如潮好评便为这一“初心”背书。
在节目设置的“成长十二课”中,少年们每期都要经历各种考验。他们既要攀登百米高塔挑战勇气与体能极限,又要跟随老师傅、解密博物馆深入民俗文化;等待他们的除了孤岛生存严峻考验,更有为清洁工人送早餐体验人生艰辛。张一山曾因反复挂布失败焦躁气馁,董子健会因高塔吓得发抖……但正是在这样的磨砺中,少年们“苦中作乐”体验到了突破自己、成长蜕变的乐趣。《人民日报》带头赞扬该节目的社会意义深远“真实完整地展现了少年人可以经历的人生曲折,具有极强的实践教育意义。”《光明日报》则力赞该节目引导少年通过不同职业尝试,体验人生百味。《新闻阅评》指出,该节目有着化“奶油生”为“吃苦哥”的成长意义。而《新华社》更力赞该节目社会意义深远“展现出了阳光、积极、坚强、自信的中国少年新形象”。
如何做出一档获得官方与民众都喜爱的综艺?《高能少年团》用一颗初心回答。从“少年成长十二课”的节目模式设置,到传承民俗文化、挑战自我的内容拓展,再到关怀贫困学生、清洁工人的社会公益,该节目自始至终保持着“寓教于乐”的总基调,用成长中的赤子之心感染观众,也潜移默化传递不断进步、勇于挑战的少年正能量。
若说《高能少年团》引起《人民日报》等党媒称赞的另一个特点,则是一个字“真”。开播之初,该节目曾收到“不够娱乐”的批判。但节目组并未因此走上“流水线制造笑点”的路子,而是不断调整环节设置,以少年纯真逗乐观众。
穿上行动不便的“隐形铠甲”,王俊凯却兴奋地模仿起隐形机器人;听闻比赛已分出胜负,张一山杨紫不管不顾继续拼命打破“呼啦圈纪录”;看见对手张一山始终无法完成挑战,刘昊然着急地直接出手帮忙……没有俗套的“综艺梗”,少年们真实的情绪反应往往因其“反套路”戳中观众笑点,又因其内在的少年特质感动观众。每期节目播出后,各大社交平台往往被相关话题“刷屏”、而节目收视数据也随之水涨船高,这些无一不证明了这种“纯真感”对观众的吸引力。
正如《人民日报》所评价:“《高能少年团》对于成长的真实还原,为现有综艺节目打开了新的视角。”近年来,国家在全民娱乐化氛围中不断加强对综艺节目调性的把控。有人视其为“障碍”,有人则视其为“良药”。该如何把控好“趣味”与“意义”的尺度?浙江卫视《高能少年团》以收视口碑双丰收的实力,向未来综艺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