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红兵前妻 舒氏家族最年轻最有前途的科学家舒红兵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舒红兵教授
年青丶健谈丶随和丶宽厚丶儒雅,朴素的镜片後面是一双敏锐丶充满睿智而沉静的眼睛,他就是自重庆山乡走出丶从美国归来,富有传奇色彩的年轻学者舒红兵教授,也是武汉大学以百万元年薪,从全球招聘到的生命科学院院长。
2009年9月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145人的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他们是从近三百位初选者中经二道评选选出来的,四十二岁的舒红兵教授,是其中最年轻的候选人之一。中科院院士是中国最高学术头衔,今年院士增选名额不超过六十人,即目前的145人还将至少被淘汰85人,最终结果将在年底出炉。
2004年12月,武汉大学为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百万年薪面向全球招聘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吸引海内外30多名优秀学者前来应徵,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审和面试,当时还不满三十八岁的舒红兵,在05年1月成功受聘,一时引起引起轰动。
1967年1月,舒红兵在重庆市荣昌县远觉镇一个小山村秦古村出生。据悉,舒红兵祖上原居於四川省现已改为遂宁市的遂宁县,其祖父母在民国时期搬到重庆的。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83年,年仅十六岁的舒红兵,以优异成绩考入兰州大学生物系。
1987年,舒红兵考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原协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及治疗研究。据他回忆,当年从兰州大学本科毕业时,尽管家境贫穷,但他想立志要做科学研究,所以坚定地考取研究生。
1990年,舒红兵获硕士学位并赴美,两年後,进入Emory大学攻读博士,在细胞微管组装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不到三年时间获得博士学位,成为近几十年Emory大学生物医学领域在最短时间内获博士学位的学生。在生物工程技术先驱丶美国科学院院士DavidGoeddel博士指导下完成博士後研究。
舒红兵在国际上率先克隆了一个调节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关键基因,并和同事们一起阐明了肿瘤坏死因子信号传导的早期分子事件,为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信号传导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被聘为Magainin制药公司的资深科学家,接着又被聘为世界着名免疫学研究机构美国国家犹太医学及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联合免疫学系的助理教授,并组建了独立的实验室,後晋升为副教授。
时间走到1998年,舒红兵成为风云人物,他被北京大学以「十万年薪」聘为细胞生物学特聘教授--教育部第二批长江学者(1999年到任),组建细胞信号传导研究实验室。虽然十万年薪在中国当时是天文数字,郄也只相当於舒红兵在美国一个月的月薪,但舒红兵欣然受聘。
「我的心在中国。」(my heart is in China.)舒红兵向那些对他回国工作感到不可思议的美国同学说。他回国时向媒体自我介绍说:「虽然我有一个完全独立的教授职位,一个好的研究环境,一份高的工资,还有我从来不看重的绿卡,但我从出国的那一天起,就想着回国效力。」
2005年9月,舒红兵到武大就任,很快制定了生科院的五年发展计划并着手实施,成立教授委员会,实现教授治院。引进人才实行民主评议制,注重引进人才,鼓励出有影响的精品,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成果实行特殊奖励政策。
「人才第一,科研强院。没有一流的研究成果,就没有一流的生科院。」这是舒红兵的指导思想。「公平丶公正,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以学院的发展丶大多数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利益为准则。」这是舒红兵的管理理念。
舒红兵的学生说:「他亲手教我们做实验,看得出来,他做实验是用心在做。」「如果捕捉到一个灵感,他会立即打电话叫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副院长郭德银说,舒红兵的到来为生命科学学院带来了国际大视野,「他一直倡导大家要大气,眼界要放远放宽,要做大文章,他自己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生命科学学院开始真正走出国界,开始在国际着名刊物上登广告招徕人才,而不是守株待兔坐等人才找上门。生科院正在清除原来条块分割丶视野窄小等学科发展的阻力,实现真正的与国际接轨。」
在武大任职的四年来,舒红兵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他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国家科技部973项目(感染与免疫的基础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国家科技部863课题(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外国专家局111引智计划项目(细胞功能的分子基础);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细胞抗病毒反应的分子机理)。
期间,舒红兵的实验室共发表10多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其中,该实验室发现的一个在细胞抗病毒反应信号传导中具有关键作用的基因,被国际医学科学界为近年细胞信号转导领域最重要丶最激动人心的丶具里程碑意义的发现之一。
据介绍,舒红兵的实验室,现在是武汉大学最顶尖的实验室,也是中国超一流的实验室,是可以出获诺贝尔奖的实验室,武大的顶尖科研的担子都是在这里,要考取该实验室具相当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