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潘雪红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广西钦州市委常委、灵山县委书记 潘雪红
人民论坛记者:灵山县一直致力于发展有特色的现代农业,打造了"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中国香蕉之乡"等一张张亮丽的名片,这其中有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潘雪红:灵山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达143.6万人,如何选准农业发展的路子,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我们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在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我们跳出"城镇抓工业,农村抓农业"的思维定势,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把工业的管理理念、生产方式、组织形式、营销手段等引入农业,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近年来,我们认识到,县域经济的发展要走资源深加工之路,尽快从卖资源转向卖成品。调整产业结构,从资源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特别是要培育有成长性的特色主导产业。主导产业靠市场经济机制完全可以产生,但是市场经济机制自发作用是漫长的,政府应该引导,使政府引导、市场投资双力推进。发展县域经济要注意发展产业群和产业链,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来发展,要依托大企业培育产业群,拉长产业链,将特色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连接起来。产业链被拉长了,产业群也随之会形成。
一是用工业的生产方式推进企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我们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观念,不断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力度。目前,全县共有桂合丝业、百强乳业、宇峰食品、龙三钱食品、名香园食品、万山香料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286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业加工企业54家,区市两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4家,占全市总数一半以上。2010年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15亿元,上缴税金5000多万元,直接带动农户年均纯收入达7900多元。全县初步形成了"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
二是积极推进专业化分工和一体化运作,通过利益联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通过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农业订单、合同契约、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以"公司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协会 农户"、"支部 协会 基地 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而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
三是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通过品牌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全县共建立水稻、蔬菜、茶叶、莪术、蚕桑、凉粉草、糖料蔗等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项目)144个,示范面积34万亩。目前全县共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144.03万亩,认证产品16个,产量42.93万吨。同时,我们还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通过成功举办"荔枝节"、"春茶节"等节庆活动,以荔枝、茶叶、蚕桑等一批市场前景广、关联度大的优势产品、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加大扶持力度,先后打造了一批品牌群体,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凉粉草基地和缫丝加工基地。农产品质量和深加工水平已经上升到了第一梯队。
总之, 通过一系列举措,灵山的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获得了长足发展,全县广大农民分享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农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42元,增长10.58%,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以工强县"强筋壮骨 县域经济演绎新速度
人民论坛记者:近年来,灵山县积极招商引资培植税源,许多项目纷纷落户灵山,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政府在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那些作用?
潘雪红:"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这么多年来,我们县委、县政府一直坚持这样的一个理念:灵山要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根本出路是发展工业,最大潜力也是发展工业,因此我们把"工业强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以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工业园区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着力做大做强县区工业。"十一五"以来,灵山工业实现了跨越发展。目前,全县亿元企业就达到15家,规模企业达到了119家,分别是"十五"时期的5倍和4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实现了翻番,灵山正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目标跨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在规划、引导、服务、扶持等方面积极作为,成效显著。
一是做好规划。针对过去园区建设功能分区不明确、产业布局不科学、产业配套性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十一五"期间,我们加快推进灵山工业的规划建设步伐,完成了《灵山县工业区总体规划(2008—2025)》以及28.78平方公里的灵山工业区规划,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引导。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我们切实加强对项目投资的引导,围绕灵山的优势产业,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进行大力引进和培植。三是强化服务。我们始终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着力打好服务牌。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灵山工业逐步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
明确目标高起点开局 打造北部湾经济排头兵
人民论坛记者: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请您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谈谈灵山县在钦州发展战略布局中的作用,以及今后几年里灵山县的发展思路和美好愿景。
潘雪红: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钦州以"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为发展引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重大项目加快建成、重要平台加快见效这一目标,以"工作落实年"和"重大项目攻坚年"为载体,以"攻坚、服务、收获"为主线,在北部湾开放开发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了大港、产业、新城的建设步伐,凭借"钦州精神",跑出了"钦州速度",创造了"北部湾奇迹", 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历史起点,成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战略枢纽和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新平台。
2011年是 "十二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灵山县确立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概括起来讲,重点工作就是落实"136"战略任务,即实现"一个目标",坚持"三大引擎",实施"六大工程"。"一个目标"就是把灵山打造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县域经济的排头兵、东部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基地、北部湾产业辐射带动示范基地、桂东南新兴商贸城市。"三大引擎"即"工业突破、农业提升、城镇拓展"。"六大工程"就是"工业突破工程"、"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凤还巢促三业富民工程"、"商贸服务优化工程"、"科教人才强县工程"。通过实施"136"战略任务来实现灵山在"十二五"期间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总的来说,到"十二五"期末,我们灵山将实现六个"新":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宜商宜居中等城市呈现新气象,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五年,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灵山将会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本文为人民论坛、腾讯网全国"两会"视频专访整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