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田多大 李天田:传统企业最大挑战来自于管理者的控制欲

2017-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7年的一天,有一个演讲者,可能像我一样来到一群人面前,是73个来自哥伦比亚的MBA,当他上台的时候,手里拿了一个超级大的,玻璃的个透明

2007年的一天,有一个演讲者,可能像我一样来到一群人面前,是73个来自哥伦比亚的MBA,当他上台的时候,手里拿了一个超级大的,玻璃的个透明的罐子,在巨大的罐子里面装满了糖果,这些糖果超过了我们目测的范围,然后请在座73位MBA进行预测,猜测这个罐子里面有多少颗糖果。

然后取了两个数字,第一个数字是73个人的平均数,第二个数字是73个人每一个人的数字。结果,73个人平均数是1115颗,而当时实验者放进去了1116颗,这个群体试验在过去几十年当中,曾经多次用各种方式被测试。当人群大量一定数量级,取平均智慧就可以无限接近正确的答案。

群体智慧发挥作用的条件

有些人会说这些学生可能非常厉害,事实上,73个人每一个人的数字离正确还有200多。过去认为经验很重要,很高职位很重要,很高的教育背景很重要。其实这就是我们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个现象,就是群体智慧。

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一个错觉,我们认为更有经验,更重要的职位,就能作出更正确的决定。实际上,如果一个人获得胜利和获得成功的政府率是50%的话,当这个人群超过17个人的时候,正确率就归达到80%,当人群45%的时候,多数人的正确率就会超过90%。

当群体智慧发生作用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他需要满足一个什么样的前提条件才能让这个实验成立?其实非常简单,所有群体实验当中,如果这个实验能成立,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在给出答案之前,73个人彼此之间不能交流,也就是说,每个人作出的是独立判断,他们平均数才有可能是一个群体智慧。

听起来这跟我们传统管理理论又相悖了。如果我们允许大家在给出自己判断之前去做彼此间的交互,就一定会涌现出一种人,这种人通常把它称之为"意见领袖",一旦意见领袖的产生,就意味着开始有人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

所以就群体智慧而言,当他面对那些非经验性的,不确定性问题的时候,三十年的群体研究已经证明,群体智慧会超过个人的智慧。当然了,说在一些给定经验的问题上,确定性问题上,比如换一个轮胎,十个业余司机也比不上一个专业维修工人。但是我们预测一些不确定性问题的时候,群体智慧就会发挥作用。

群体智慧要想发挥作用要强调三个基本条件,第一,这个群体的人彼此要知道,我和其他人是一个群体中的人,就是有连接。第二,有一点流动性,他们彼此之间要传递一些信息,哪怕传递一些物质都是可以的。第三,他们要作出独立的判断。而保证个体独立性,就意味着保证整个组织多样性。

新窗口来了,管理怎木办

对于今天来说,我们所面临的新窗口,就是互联网技术,资本触碰所带来的新一轮全球化。这一轮全球化不需要在那个地方,但仍然可以完成一个全球化的交互,因为互联网和风险资本的合作,产生了一个巨大的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逻辑的变化,就是整个逻辑变化了非线性的。

我们出现了一个黑箱,就是这边输入的东西,和那边输出的东西,如果附加上互联网和风险资本这样一个化学反应,它的输入和输出完全是非线性的,它就产生了不可预测,产生了不确定性,当然也产生了可能的奇迹。但是就在这样一个奇幻的新世界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是怎样的呢?在座各位其实都是一样的,我们每天所探讨的管理理论,我们把它称之为19世纪的管理理论。

我们日常工作当中,所使用的管理方法,今天我们还在谈的平衡积分卡,KPI、战略规划等等,这些管理方法都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管理方式。那么我们要用这些理论来管理未来十年的不确定性,这就出现了战略惰性和组织无能。另一方面,我们也愿意投入很高的管理成本,但是我们发现这个组织是充满无力感的,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我个人认为,是因为我们在管理当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量。在整个这样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基于确定性的控制性的管理开始失效,因为在我们架构当中变量越来越多,而这些变量当中最核心的变量就是管理对象发生了深切的变化,人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变量。

世界属于90后

就创新和科技而言,这个世界确实是属于90后的,在过去两年时间里面,我用社会学方法做了比较多85后和90后的研究。 人获得存在感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每一代人想要走上舞台,都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而人简历存在感的方式无外乎是三点,第一是时间感,第二是距离感,第三是位置感。他怎样认知自己在社会、组织人群的位置。我是70后,跟我们这一代人相比,有了极大的漂移。

我们面临着一个碎裂世界,以及一个更加聚焦的社群,用大一统的方式管理几乎不太可能了,如何利用社群的原理进行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

社交媒体产生一个极大的影响就是距离感产生了变化。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坐在你旁边,你在微信上聊天嘛。这种情况下,怎么办?而对于虚拟交互里面,对于管理者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天啊,他不在乎你给他的荣誉感。现在基本上所有基于给的激励方式都是越来越失效了,为什么?因为他在虚拟交互的世界里获得了足够的补偿。

你觉得我的工作不够牛逼,但是我在知乎上有很多人膜拜我,这样一种补偿心里,让管理者非常难办,因为你手里没有东西了。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在85之后,不论中国的城乡,独立子女成为决定的家庭主流,这是人类社会上从来没有出现的我社会现象,在中国来讲家族的中心是长辈、老人,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个这个家庭中心是小孩的,但是因为独生子女,就导致过去二十多年时间里面,我们社会中心和家庭的中心变成了一个孩子,而他们从一出生开始,就出现在421的家庭关系当中,他就是家庭的中心。

反过来社交媒体又强化了这一点,因为不论我今天多么的潘浚但是我很有可能在姚晨微博底下跟了一下,她回复我了。

当这种时间感、距离感、位置感同步发生变化的时候,人获得存在感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个人建议是顺应他获得存在感的方式,而不是去教化他。只有我们充分理解这一代人发生的变化,至少知识性公司,知识型岗位,你的生产力都寄托在人的身上,如果管理者能够充分的理解人,让人能够以他获得存在感的方式在组织当中去玩,可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对于我们来说,今天我们眼下看到的新玩法有几个。

能不能把金字塔结构砸成网络式的结构,也就是说基于中心给的方式已经失效了,只有基于他们彼此之间交互的方式,才有可能产生结果。

砸成网络式之后,我们发现克斯所谈公司的概念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之所以产生公司这种形态,是因为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今天基于互联网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有可能我们不在一起的人,有可能不在组织内部的人,我们也可以一样的协作有效率。未来的公司可能既是金字塔型的,也不是倒金字塔型的。未来的公司可能是一个无边界的公司,利用互联网方式形成高度的协作和协同,最终组织形态,我个人认为在未来十年会出现大量卫星式的公司。

这个组织有一个内核,这个内核也许是一个品牌,也许是一种模式,这种卫星通过互联网方式完成协作,来完成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商业构架和任务。

这样一种网络化的结构,卫星式的组织,大家要改变管理者的心态,如果我们再严肃的,基于控制的管理公司,事实上已经成为不可能。那么谁也不知道未来答案是怎样的?我们不妨轻松一点,以玩公司的心态与员工进行互动,与外界进行互动,与我们的合作伙伴进行互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