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棠孙犁 良师益友 记孙犁先生与父亲刘绍棠的文字之交
孙犁先生离我们远去了,他的精神留给了我们。
孙犁先生是先父刘绍棠的老师。记得在我的少年时代,在“文化大革命”中,父亲常常为我们朗读孙犁先生的作品《风云初记》和《铁木前传》。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孙犁先生的作品,使我知道,除了文学作品中“高、大、全”式的人物之外,还有这样生动的人物和语言。
父亲告诉我们,孙犁先生的作品不是对政治事件的图解,不迎合政治需要,不追求轰动效果,而是以清新、生动的语言和有个性的人物见长,这才是文学创作应该追求的目标。我知道,孙犁先生的创作境界,是父亲一直在追求的。父亲还说,《风云初记》中的变吉哥“有作者的影子”。
君子之交淡如水。父亲与孙犁先生的交往一直是君子之交,文字之交。身处京、津两地,父亲与孙犁先生后来很少见面。父亲说,孙犁先生脾气怪,喜欢清静。不过,他们之间在文字上的交往一直没有中断。父亲经常谈到孙犁先生,并且一直以作为他的学生而自豪。
只要有与孙犁先生有关的讨论会,父亲一定尽力参加,不能参加的也要让人带去书信。父亲的中篇小说《蒲柳人家》发表之后,孙犁先生写信祝贺,加以赞赏。作为良师益友,他也没有忘记指出作品的不足之处:文字铺陈,“有泛滥之处”。
父亲平时不大能够接受当面的批评,此时欣然面对老师的评价。记得他为我们读了孙犁先生的信,并且对“有泛滥之处”加以强调。孙犁先生对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可谓了如指掌。
有一次,父亲说:孙犁先生发脾气了。他说,孙犁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声明他当过小学老师,除了在那里教过的学生外,没有其他的学生。父亲在讲这件事的时候面带笑容,似乎是在欣赏老师的个性。
父亲常常慨叹有两位作家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一位是四川的李人先生,再一位就是孙犁先生。我记得他感到很纳闷,孙犁先生的作品里既有革命战争,有英雄人物,还有主旋律,该有的都有了,为什么有些研究文学的人不重视呢?父亲的疑问,反映了文学评论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父亲十分崇敬孙犁先生的品格,正直、淡泊。我认为,孙犁先生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的作品。他坚持作人的准则,不趋炎附势;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不作违心之作。孙犁先生的品格和个性颇具古风,是作家的榜样。(刘松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