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折射中国式亲子关系 反思过后还是无奈
继《欢乐颂》之后,《小别离》成为2016年又一部大热的话题剧。这部改编自作家鲁引弓同名小说的作品吸引的观众群覆盖了70后、80后甚至90后;已婚的和未婚的……“在中国,没有什么比孩子这个话题更能让父母聊到一块儿了。”全剧明写“中学生出国”,实写“中国的教育制度”,同时折射了中国式亲子关系、三个阶层(富豪、中产、草根)的差异、“虎妈猫爸”式的家庭模式、学业压力、职场竞争以及中年危机……而以上所有的“话题”并不是一味地贩卖概念,而是全都融于扎实的细节和精湛的演技之中,从主演黄磊、海清到配角朱媛媛、韩青,再到小演员张子枫、胡先煦等,演技全都获得称赞,仅仅是客串阵容就包括了陈数、王姬、邬君梅、高明、宋晓英等以及博人气的三小只TFBOYS,足见制作方的标准和用心。《小别离》的成功再次验证了一部现象级的话题剧并不是去预设某种话题,而是通过好故事、好演员让受众有感而发,形成热议。
今年的两部热门话题剧《欢乐颂》和《小别离》都不约而同地涉及到了阶层和价值观,且都被网友称为“优点是现实,缺点是太现实”、“三观不正却很真实”。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阶层差异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真实的存在。
在《欢乐颂》中,22楼的三个房间里住着五个女孩,“海归”安迪是精英阶层,曲筱绡是富二代,樊胜美、关雎尔和邱莹莹其实同属于“社会底层”,但原生家庭背景又将这三人的阶层再次细分,关雎尔优于邱莹莹,邱莹莹又好过樊胜美。有网友称,当底层女性还在为房租、电费水费煤气费苦恼时,高阶层的女性不仅在金钱和社会资源上拥有无可辩驳的优势,连在智商上都是碾压级的。
《小别离》中同样如此,三组家庭分别代表了中产夫妇方圆(黄磊饰)和童文洁(海清饰)、富豪和工薪阶层家庭吴佳妮(朱媛媛饰)和金志明(韩青饰),同样是面对孩子留学的问题,痛点却有所不同。中产家庭面临的是“钱想想办法可以解决,但舍不舍得孩子去”,富豪家庭的问题是“钱不是问题,但学渣儿子能不能考得过托福”,工薪家庭最发愁的是“想送学霸女儿去,但是没钱”,于是金志明发出了“有钱任性、没钱认命”的无奈感慨。
《欢乐颂》和《小别离》的共同之处在于,都相当清晰地设置了不同的阶层、不同价值观和遇到的不同问题,樊胜美试图通过嫁个金龟婿和吴佳妮想让女儿琴琴出国镀金的目的,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找到上升通道,打破原有阶层。
在这个试图改变的过程中,没有孰是孰非,只是看他们使用的手段你是否能够接受,《欢乐颂》中樊胜美试图通过婚姻改变现状的种种努力可能为你所不齿,但学霸琴琴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若干年后出人头地又何尝不是励志的典型。
看过一个帖子,所谓的“中国式父母”在子女教育上大多有以下几个特点:忽视非智力能力的培养,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应试教育的最好帮凶,孩子和家长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孩子沦为帮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以及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等。
《小别离》中,海清出演的童文洁就是“中国式父母”的代言人,她占据了以上特点中的不止一个,但她绝不是反面典型,而是最真实且最能被理解的妈妈。“你今天要是进不了前一百,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等于这辈子就完了……”从80后到00后,童文洁的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耸人听闻吗?绝没有!每个经历过中考、高考的人都知道,分数就是一切。“我也知道抛物线、反比例函数,学过之后全忘了,而且没什么用,但是对不起,它考这些。”童文洁的台词句句直击中国教育的痛点和软肋,看完会让父母们去反思,但反思过后也寻求不出解决之道。
童文洁以自身的成长经历对现实社会有着清醒的认识,她18岁父母双亡,上学、成家、立业,一路打拼全靠自己,在种种“不安全”中,大概分数和考试带来的命运改变是让她获得安全感的唯一方式。而且,“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别的孩子都在学奥数”……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学,父母们比孩子还要焦虑,这大概是童文洁对分数着迷的根本原因,只有分数才会让女儿朵朵距离她理想中的那个女孩儿越来越近,被分数遮住双眼的父母自然看不到孩子身上很多“独特的”、“自我的”因子。
相比童文洁对女儿分数的着迷,吴佳妮对女儿出国更为着迷。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困境,她想到过卖房子、让琴琴给小宇当陪读,甚至想到将女儿过继给自己的姐姐。之所以如此,剧中也有所交代,吴佳妮的经济条件不尽如人意,而她的姐姐在美国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她将两人的不同归咎于当年胆子太小、没有出国,于是一门心思想着送女儿出去。吴佳妮就是典型的“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泯理想”的中国式父母。
《小别离》在三组父母身上或多或少地映射了中国式父母的问题,在唏嘘、反思过后,面对现实的残酷时,想必大多数家长依然会重新做回童文洁或是吴佳妮,毕竟有些问题不是一部电视剧所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