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的宿命 电影的宿命
这几天突击看东野圭吾,感觉的确超牛!情节展开迅速,紧贴主线前行,结尾重锤接连出击可谓震撼,似乎融合了日本推理小说所谓“新本格派”兼“写实派”的风格,力透纸背。在日本属于什么级别不知道,反正中国写推理的没人能必得上(当然也有有些情节设计略显匆忙草率的问题)。
最喜欢的是《变身》和《白夜行》。
小说看完,自然想看电影。东野圭吾的小说本身就颇具电影特质。看前就暗自称奇,没听说过他的小说拍过很牛的片子呀?
浏览了三部,大失所望!比如《秘密》,该故事的主核完全架构在:出车祸后,“三十六岁”的母亲死掉,她的灵魂附着在了上小学五年级11岁左右的女儿身上!“36与 11”、“妇女与少女”之间的鸿沟产生的错位震撼。可电影《秘密》母亲看上去四十出头,原本11岁的女儿竟然是著名的广末凉子演的,怎么看都像个小妇人了(即使当年是19岁),这故事还能成立得了吗?“父亲”(小林薰)妆化得少不少老不老、扭曲怪异不说,其职业是制造汽车电喷的中型以上企业(也是东野圭吾的本业,后来辞职写小说),导演为了图方便,改成了研究中国拉面的方便面研究所的小头目。这两者之间的场面、气势岂是“天”与“壤”可比的?怎么省事儿怎么来啊!!
这次《嫌疑人X的献身》小说没看,据说是目前顶峰。但电影看过,演员阵容不错,制作也属于“不忍”级别!
这加深了我的印象:当下的日本电影已经基本上放弃了画面的精美与冲击力,完完全全的电视剧化了,甚至都不如多数中国电视剧的画面,基本上属于央6电视电影的水平。想一下这个曾经诞生过黑泽明等大师的国度,竟然萧索堕落无追求至此,令人扼腕。
而且,这恐怕不单是日本电影,也是整个世界电影,甚至是整个人类文化艺术的走向的宿命。本人与现在的80后一样大小的时候就曾认真地断言过:整个人类的科技水平不可否认是日新月异地进步着的,可是人类的文化艺术水准,基本是沿用“黄鼠狼下耗子”原理前进着的。
也是,当下“看电影”基本上是透过“土豆”各“酷”甚至“手机”等利器的小窟窿“窥电影”了。对画面制作的要求自然就低,即使好了也看不出来,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