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出生后被遗弃拾荒老人把她养大 21年后寻母
王小霞母女近照(受访者提供)
王小霞,女,身高1.56米,A型血,双眼皮,头上3个旋,鼻梁有点塌,手指头共有9个螺纹,无胎记,无残疾,但患有新生儿黄疸病。1995(或1996)年5月31日接近午夜时,被人遗弃在南宁市北湖北路,当时婴儿身体用卷筒纸缠绕,外面包裹一条破旧的红色襁褓,被放在一只原本用于装苹果的纸箱里,未发现姓名、出生时间等字条信息。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王建伟
1995年5月31日深夜,一名刚出生几天的女婴被遗弃在南宁市北湖路,所幸被一位善良的阿婆发现,阿婆不仅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把女婴送去医院治疗新生儿黄疸,还让她住进育婴箱里进行特殊护理。如今,当年的弃婴也已经成为孩子的母亲,然而由于被遗弃时襁褓中没有发现只言片语,使她始终无法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成为20多年来挥之不去的心病。她说,自己现在也身为人母,相信生母当年这么做,内心一定是有苦衷的。如果母女二人还能够再见,很想当面问生母一声:“时隔21年,妈妈,您现在愿意接受我了吗?”
这名女婴后来被养母取名为王小霞,在21年前的那个深夜,她在南宁市北湖路旁被养母发现时,襁褓里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所以,她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写的是她被养母发现的那一天。21年来,王小霞没有过过一个生日,因为她觉得生日对她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讽刺。
1995年5月31日深夜,一位老妇手拿一只蛇皮袋,沿着北湖路翻看路旁的垃圾箱。街角的一个水果箱引起了老妇的注意,等她打开箱子时,竟意外地发现里面睡着一个出生不久的女婴,身体被用卷筒纸一圈圈缠绕着,外面包裹着一条破旧的红色抱被。她翻遍整个箱子,也没有发现遗弃者留下任何信息。当夜,老妇把女婴抱回了家,从此成为女婴的养母。
养母家住南宁市安园东路,老伴每月的退休金也不高,膝下已有两儿一女。为了补贴家用,一向节俭的养母经常外出拾荒。
女婴抱回家后,老俩口发现孩子似乎生了病,于是天一亮他们就把女婴送到了南宁市妇幼保健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女婴患有新生儿黄疸,并且由于免疫力低下,需要放进专门的育婴箱中护理一段时间,否则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听医生这么一说,老俩口最终还是拿出了全部积蓄给女婴治病。转眼到了女婴上学的年龄,于是养母根据老伴的姓氏,给她取名“王小霞”,并用这个名字在派出所上了户口。
在向记者讲述这些经历的时候,王小霞对养父母充满了感激之情。
尽管养父母对王小霞视同己出,然而学生时代的王小霞心里一直很自卑。养父母都是60多岁的老人,她的弃婴身份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隐瞒的。上学之后,王小霞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几乎不与同学交往,总是担心别人问起自己的亲生父母。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小霞表示,养父母很疼爱自己,可是却很少关注她的心理感受。打从记事时起,王小霞就经常跟养母一起外出拾荒。直到上了初中,养母还经常让她放学后去农贸市场,顺手拣点人家扔掉的菜叶、瓜类,这些“食材”经过养母的处理后下锅,便成了家里人的盘中餐。
对于一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少女来说,王小霞觉得这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于是,王小霞谎称“拣不到”,每天放学后直接回家。对此养母自然不相信,然而对于王小霞的心理变化,不但没能理解,反倒认为她“越大越娇气”。
王小霞说,因为和养母之间的“代沟”,使她开始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为什么别人都有亲生父母呵护,而自己的亲生父母却把自己遗弃在路旁?“学生时代的我,对亲生父母是有怨恨的,正是因为他们的不负责任,才导致我的命运如此悲惨。”
2011年,时年16岁的王小霞从南宁一所职业高中辍学了,和几位同学结伴远赴重庆打工。在重庆打工期间,虽然很苦很累,但是在新环境下的王小霞却很开心,平时爱说爱笑,一起前来打工的同学都说,她就像变了一个人。
王小霞在重庆一家川菜餐馆当服务员时,与同在一起打工的老公恋爱结婚。老公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当时在餐馆厨房当学徒,计划以后自己投资干餐饮。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两人步入结婚礼堂,并生下一个女儿。目前,女儿才一岁多,王小霞在家全职带孩子,准备等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再协助老公开餐馆。
记者问王小霞,是什么时候起产生寻亲念头的?她说,这个想法自己一直都有,但是随着思想日益成熟,寻亲出发点有了很大变化。小时候每当受了委屈无处倾诉,就特别怨恨亲生父母,很想找到他们当面问问,为什么把自己的孩子生下来又抛弃掉?自从有了女儿之后,她才发现原来亲情才是最重要的,结婚时老公家摆了20多桌酒席,全是他们那边的亲友,王小霞却没有一个娘家人到场庆贺。“如果这次通过新闻报道能找到亲生父母,希望他们能够重新接纳我,我也欢迎他们到重庆来看看,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