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口中“前三的演员”究竟什么样儿?
这周末拇指原本计划看看《猎场》,也好写点啥,但楞是没看下去。反倒又看了一集《演员的诞生》,被 80 后老戏骨周一围,活活圈粉。
如果拿音乐节目打比方的话,于月仙和陈小纭的这段,比较像邓紫棋的高音,在极度饱满的大悲大苦中,让人惊叹。
而周一围和尹正 (蓝字可戳),则像是李健的一曲《贝加尔湖畔》,所有的动作、表情,都处理得很 “小”,在看似不动声色的招式中,令人沉浸。
尤其舞台上灯光一打,周一围一抬头,还没等开口,戏就已经在他身上了。
表情动作轻巧细微,眼神里却刀刃横行,匪气燃燃。
就连一向直爽严苛的章子怡,都说:周一围是我认为的演员里的前三。
▲章子怡面对欧阳娜娜&郑昊,与面对周一围&尹正的表情,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周一围这个名字,对拇指君来说,真的不算很耳熟。也就是近来的《绣春刀》《红色》这几部作品,让我开始回忆起,哦,好像听过这个名字。
尤其在《绣春刀》里,周一围的镜头不过十几分钟,少有的几句台词,却句句都被网友奉为了经典。
其中有一幕戏,是太监赵靖忠想要收买丁修亲手杀掉他师弟,丁修说先是拒绝:“这个人可是我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啊”,当人们以为这个江湖浪人还有点良心的时候,他又冷不丁地来了句:“得加钱”。
就这三个字,人物立马就活了。
▲这三个字原来剧本上没有,是周一围自己加上去的,他身边有个朋友经常加班 “我们私底下撸串喝酒的时候,他就会说,再让老子干,得加钱。这都多少年的事情了,但我记住了,用得着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用。”
▲《红色》里饰演的鲁莽巡捕 “铁蛋”,同样深入人心。
到今年,《少林问道》 《建军大业》《海上牧云记》等等作品,还有综艺《七十二层楼》《演员的诞生》的播出,才让我立马有了 “哎,周一围啊” 这样的意识。
▲《少林问道》豆瓣评分8.5,从最初的苦大仇深,到后来遁入佛门,了悟凡尘,周一围把这种大起大落的经历和内在起伏,饰演地非常到位。但他还是在微博上说:“我演得不好,挺对不住导演的。”
有粉丝说,这个夏天算是周一围事业的小高峰了,但他却立马否认:“不算,现在只能说运气不像以前那么差了,一些没播出的戏也扎堆儿播出了。”
要拇指君看,说是 “演技高峰” 倒还在理,说 “事业高峰”,那真不算。
当年的 “岩男郎” 周一围,那绝对是妥妥的当红小鲜肉。
2000年,来自湘西山沟沟里的周一围,考入北影高职班,而且回回都是系里的学习标兵。
但他嘴拙,运气也不算好,毕业后一边留校当助教,一便零零散散演些半张脸的配角,还参加过湖南台的选秀,依然没什么声响。
直到 2004 年,他遇见了海岩。
那会儿海岩的书《深牢大狱》准备开拍,找了大半年,都没找到合适的男主角人选。
最后,周一围那张稚气又阳光的正剧脸,终于在一大堆照片里,被海岩一眼相中。
拿下海岩剧的男主,在当时几乎就意味着拿到了演艺圈的首席入场券。
为了提前做功课,周一围自己跑到监狱里去蹲小黑屋,甚至吞洗衣粉。这股子对角色的认真钻研劲儿,一直都没变。
最后电视剧一播出,周一围立马就火了,原来 500 块一集的身价,也猛地涨到了 5 万块。
签约海岩公司后,周一围接的几乎都是男主角,都一样得阳光、正义。后来,他还一度跟张峻宁、黄明,被外界称为三大 “岩太子”。
▲后来海岩旗下的演员陆陆续续都出走了,那个属于海岩剧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演完最后一部《独家披露》后,周一围也离开了海岩的中圣春秋。
但是骨子里,周一围对小鲜肉是抗拒的。
那时候还没有 “小鲜肉” 这个词,大家总夸他 “皮肤真好啊,长得真好看”,他立马不乐意了,心里暗暗跟自己较着劲。
后来的很多年里,他坚持用清水洗脸,绝不往脸上抹油,也不知道面膜是什么,硬生生把自己改造成了糙老爷们儿。
演戏也不上妆,剃头留胡子都是亲自上阵,不粘假的,一方面是跟自己较劲,一方面也是跟表演较劲。
我对演一个帅哥从来就兴趣不大,胡子也好,胖瘦也好,包括黑眼圈,甚至上火肿在嘴角的包,都有可能是某一段时间某一场戏需要,而特意为之。
“我的价值观里有一种东西,让我觉得,这叫马屎皮面光,是不值得骄傲的,真正应该闪光的好像是金子一般的内心。”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太执着于告诉别人,他周一围不是个马屎皮面光的小鲜肉,这一点,反而成了他真正的心里包袱。
他想给演员这个工种,争回一点尊严。
周一围的父母都是顶厉害的文艺工作者,小时候父母排练到深夜,他就在乐谱架底下写作业,写完了就爬到贝斯盒子里睡觉。
他从小到大,听的最多的,是巴赫的一首曲子。常常是午睡醒来,迷迷糊糊睁开眼,就看见父亲穿着白衬衫,坐在窗边拉那首曲子。
他们是艺术家、歌唱家、舞蹈家、他们桃李满天下。他们知道在艺术的范畴内,什么是对的。
家庭对人的影响,总是巨大而无可逃避的。父辈对周一围影响最深的,或许就是那种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尊严,和对审美的坚持。
▲在周一围的口中,演员是不受劳动法保护的,甚至没有尊重的工种
丹尼尔·戴·刘易斯是周一围表演上的榜样, “除了演戏,在生活中大家不要对我这个演员有概念。”
可以为了一个角色消失 3 年,3 年后再回来,他不再是丹尼尔,他就是林肯。但在现如今的中国市场,这简直就像一个玄幻的神话。
高效的资本运作,流量带来的巨额收益,让演戏这门手艺活,掺杂进了太多商业性的佐料。
周一围就像一个被困在手工作坊里的老师傅一般,别着脑袋,昂着下巴,怎么都不愿意走进敞亮的新式厂房里。
▲“越神秘越好,我这个职业要求我,不要过度地被观众了解”
《盲人电影院》《红色》《孔子春秋》《少林问道》,他拍的很多作品都叫好不叫座,有的戏拍了好几年都没法播,因为没市场,播了也不会有人看。
但有他的理由,支持新导演、磨手艺、探讨感兴趣的话题等等,就是不为 “红”。
“这些年,我在追寻我自己认为对的路上,把自己围成了一堵密不透风的墙” 周一围自己后来总结。
很少接受采访,从不参加真人秀,也决不把私生活透露给大众,他严格奉行着 “神秘” 这一演员守则,把 “周一围” 三个字,严严实实地藏在了一个个出彩的角色后面。
走出作坊的手艺人:主流才有自由
“也不是我倒霉,是大家不需要这种东西了。”手工作坊里的老师傅,最终还是走了出来,他说 “得先活下来”。
他开始穿有颜色的衣服了,偶尔也会带上首饰;拍照的时候,他也能扯下领带,对着镜头来个麻酥酥的眨眼动作。
他原先不是不懂,是不愿意,但现在,他跟自己和解了。
参加《七十二层楼》,对他来说,更像是一层窗户纸的意义,捅破了就行。至于它究竟是什么形式,怎么玩儿,会不会尴尬,能不能火,这些都不重要。
“但凡你对这个职业还有所求,你就得迎着走出去。” 渐渐地,周一围这个名字开始有了一些声响,有关注就会有资源,有主动权,有自由。
但这不叫妥协,放过自己的同时,他依旧是那个忠实的手艺人。
他还是会为了演好一个屠夫,跑去亲手杀上几头猪;在《海上牧云记》,他剃光头发,把脸涂得乌黑,man 到炸裂。他也可以跑去大理一待好几个月,就为亲自完成《丁修传》的剧本,他说:
我想说话了,我不满足于只是做一个“乐器”了,甚至不满足于做一个“指挥”,我想做“作曲家”了。
面对表演这个行业,他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操行和审美。
用周一围的话说:“人生已经很无趣,干嘛要活得那么按部就班?恰恰是人生不在计划当中的那部分,反而比较有乐趣。”
看似书生意气,却又铁骨铮铮,这样的演员,敢不敢再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