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底后人 白居易是西域胡人的后裔吗?

2017-1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唐人白居易是继李白与杜甫之后的又一大诗人.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朗朗上口,重于抒情.他的<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等名作,传颂至今,堪称经典毫不为过.对于这样一位熟谙汉语文学的大诗人来讲,说他本是胡人(外族)之后裔,这是否令人难以理解呢?因为从白居易所著相关文章而言,他无不表白自己是地地道道的汉人,他的祖籍乃在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然而当我们经过一番细细考证,便能揭开白居易实为西域胡人这个迷底.      白居易祖父白鍠亡故之后,

       唐人白居易是继李白与杜甫之后的又一大诗人。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朗朗上口,重于抒情。他的《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等名作,传颂至今,堪称经典毫不为过。

对于这样一位熟谙汉语文学的大诗人来讲,说他本是胡人(外族)之后裔,这是否令人难以理解呢?因为从白居易所著相关文章而言,他无不表白自己是地地道道的汉人,他的祖籍乃在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然而当我们经过一番细细考证,便能揭开白居易实为西域胡人这个迷底。

      白居易祖父白鍠亡故之后,他为之撰写过一篇《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的碑文。在这篇碑文中,白居易讲到了自己的种姓和家族世系渊源,炫耀了自己远祖是王公贵族,一路下来将星闪耀,无上荣光!该《事状》自述道:

      “白氏芈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白)建奔郑,建之子(白)胜居于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楚杀白公,其子本秦,代为名将,乙丙已降是也。裔孙曰(白)起,有大功于秦,封武安君,后非其罪,赐死杜邮,秦人怜之,立祠庙于咸阳,至今存焉。

及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子孙因家焉,故今为太原人。自武安以下凡二十七代,至府君高祖讳(白)建,北齐五兵尚书,赠司马空。曾祖讳(白)士通,皇朝利州都督。祖讳(白)志善,朝散大夫、尚衣奉御。父讳(白)温,朝请大夫、检校都官郎中。公讳(白)鍠,字确忠,都官郎中第六子。”

    白居易在这里把自己的种姓同“楚公族”联系起来,又把从白公胜、白乙丙到秦武安君白起勾勒出一条“代为名将”的显赫世系,其姓氏阀阅,真可谓冠冕堂皇,令人肃然起敬!但无奈大抵自白建以上的世系,都是杜撰的,经不起历史事实的检验。因而累累受到历代学者的指责与批评。细览新、旧二《唐书》中的白居易传,在叙及白居易家世时,却皆相当的简略。《旧唐书》本传云: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白)建之仍孙。建生世通……世通生至善……至善生温……温生鍠……鍠生季庚……”

《新唐书》本传云: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有功于时,赐田韩城,子孙家焉。又徙下郢。父季庚,为彭城令……”

     跟白居易的《家状》相比较,两《唐书》本传,都是回避了白氏出自何姓,而且对白建以上的世系,皆略而不书。倒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叙述白氏世系颇详,并且对白氏所从出的种姓,作了改动:

      白氏出自姬姓。周太王五世孙虞仲封于虞,为晋所灭。虞之公族井百里奚媵伯姬于秦,受邑于百里,因号百里奚。奚生视,字孟明,古人皆先字后名,故称为孟明视。孟明视生二子: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乙丙,其后以为氏。裔孙武安君起,赐死杜邮,始皇思其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故子孙世为太原人。二十三世孙后魏太原太守(白)邕,邕五世孙(白)建。

     白居易《家状》说:“白氏芈姓,楚公族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白氏出自姬姓”,乃周太王之后,并且说白乙丙乃百里奚之裔孙。再者,《家状》说白起的二十七代孙白建:“北齐五兵尚书,赠司空。”新《宰相世系表》却说:“建字彦举,后周弘农郡守,郡陵县男。”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说法,使白氏的种姓跟世系,更加让人感到扑朔迷离。

    关于白氏究竟出自何姓的问题,南宋朝以来,屡有学者提出辩证。其中陈振孙《白文公年谱》考辩最为详备。《陈谱》里说:

     “《新史·宰相世系表》及公(按:指白居易)所述《巩县府君事状》,其不同者,《表》称虞公族百里奚媵秦穆姬,生孟明视,视生二子曰西乞术、白乙丙,其后以为氏。

而《事状》称楚太子建之子胜号白公,其子奔秦,代为秦将,白乙以降是也。如《表》言,则白出姬姓;如《状》言,则出芈姓。按《左氏传》,晋败秦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孟明氏百里,谓为奚之子可也。术、丙与孟明号为三帅,乌知其为孟明之子耶?且万无父子三人并将之理,此其为说固已疏矣。

若《事状》则又合白乙、白胜为一族。白乙为秦穆将,去白胜几二百年,而云白乙以降,则反以为白胜之后裔,又何其考之不详也。《元和姓纂》载《风俗通》以白乙为赢姓,盖亦以为秦人意之尔。

《姓纂》复泛举秦白起、楚白胜、周白圭、汉白生等数人,而皆不能言其自出。大抵世祀绵邈,谱谍散亡,惟当用《春秋》见闻传闻之义,断自近始,若必远推古昔,附会本支,则固不能亡抵牾矣。”

     陈振孙《白文公年谱》不仅援据确凿的史实,雄辩地驳正了白居易《家状》说白氏出于芈姓,《新表》谓白氏出自姬姓均于史无证据,自相矛盾,不足为训,而且提出了“世祀绵邈,谱谍散亡,惟当用《春秋》见闻传闻之义,断自近始”,而不必“远推古昔,附会本支”的通达的史识。

此后,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三《氏族相传之讹》条)、汪立名《白香山年谱》、沈炳震《唐宰相世系订伪》卷一二、俞樾《九九消夏录》卷一二,基本都以南宋陈振孙的《白文公年谱》之考证为准,谓白氏出于姬姓或芈姓,皆不可信。

     那么,白氏居易究竟出自何姓呢?其先祖之世系又是怎样的情形呢?上世纪三十年代,向觉明和冯承钧两人在《大公报·文学副刊》发表文章,就“龟兹白姓”问题展开了讨论,其结果是明确了以下的两个问题:

     一是龟兹白姓是历代相传不绝的一个氏族、一个大世家阀阅。自汉至唐,“七百多年,姓白的龟兹国王,经载籍明著的有下面许多人,即《后汉书》的白霸、白英,《晋书》的白山、白纯、白震,《隋书》的白苏尼咥,《唐书》的苏伐勃驶、苏伐叠、白素稽等是也。”

      二是提出了龟兹白姓,似因境内有白山而得姓的假设。但冯、向二先生的讨论仅限于龟兹白姓的由来,起初并未涉及白居易的种姓问题。(以上参见《女师大学术季刊》1931年第2卷第2期)

     与此同时,刘盼遂亦在《女师大学术季刊》1930年第1卷第4期上,发表了《唐代白氏为蕃姓之史料二事》一文。该文指出,向觉明先生说白氏为蕃姓者,“惟知引五代时孙先宪《北梦琐言》五《中书蕃人事》一条”,而不知“唐封演《见闻记》与王保定《摭言》皆有白敏中自称胡姓之诗,此白出蕃姓之最上史料,而历来学者……从无引据者。

”上文说的白敏中便是白居易的族弟。这样,才将这次关于龟兹白姓的讨论同白居易的种姓问题联系了起来。现把刘盼遂提到的《北梦琐言》及《唐摭言》中两条涉及白氏种姓问题的重要史料,简要地用白话文译出录此:

      唐从大中年至咸通年间,白敏中被授予宰相位,依次入相的有毕诚、曹确、罗劭。对此崔慎猷(另一位宰相)笑言:“可以回家了,近来入相位的全是蕃姓族人啊!”此大概是毕、白、罗等都是蕃姓人。(引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中书蕃人事》)

白(敏中)中令镇守荆南时,聘请从事卢发做幕僚。一次酒醉之后,白敏中有些不高兴,便将崔慎猷的一首词令另改为:“十姓胡中第六胡,也曾金阙掌洪炉。少年从事夸门地,莫向樽前喜气粗。”卢发回答:“十姓胡中第六胡,文章官职胜崔卢。暂来关外分忧寄,不称宾筵语气粗。”白敏中听了十分开心,尽欢而归。(引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三《敏捷》)

     很显然,这两条出自唐末五代笔记小说的材料,是当时士大夫阶层重阀阅、衿门第的观念仍甚浓厚的反映。但是,前者借出身豪族著姓阀阅观念浓厚的宰相崔慎猷之口,道出了包括白敏中在内的四位宰相皆出自蕃姓,但他们几位,特别是白居易的堂弟究竟出自哪一种姓的问题,仍是一个迷。

     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学者姚薇元在他的《北朝胡姓考》著作中,对这迷作了解答。姚氏在书中,不仅考证出被崔慎猷斥为蕃人的几位晚唐宰相:白敏中出自龟兹白姓,毕诚之先世是西域毕国之降胡,曹确的先世乃西域曹国之降胡,罗劭是西突厥可汗斛瑟罗之后裔,并进一步考证出白敏中自称“十姓胡中第六胡”,即西突厥十姓部落中之鼠尼施即龟兹。

现将该书外编第九《西域诸氏·白氏》中摘录如下:

       西域白氏,本龟兹族,原居白山,以山名为氏。……按此白氏王朝(约公元九一年至七八八年)本龟兹之土著,乃亚利安族之支裔。其以白为氏(姓),盖中国所赐。

龟兹与中国除政治关系外,尚有宗教与音乐之关系。盖龟兹当西域北道之孔要,天竺佛法之传入,每由龟兹为媒介。自吕光灭龟兹,传入龟兹音乐。故龟兹沙门及乐工之来中土者,颇不乏人。唐诗人白居易,即白敏中之从祖兄。又昌化王白孝德,传称安西胡人;南阳王白元光,传称其先突厥人:皆龟兹族。

    按:我国今新疆库车地区古称“龟兹国”,它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又称丘慈、邱兹、丘兹。公元648年,唐朝设安西大都护府于龟兹。龟兹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其最盛时辖境相当于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6县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白居易《家状》中自陈的远祖,即白氏出自楚公族芈姓之说,是附会的;《新表》所谓白氏出自姬姓之说,也不能成立;2.

白氏《家状》中自陈的近祖白建,以及自白建上推白起的世系也是附会的;3.白居易之所以附会祖宗,并非“疏于考史”,其难言之隐可能是迫于当时阀阅观念浓厚,故不惜用附会的手段,以自高其种姓和门第;4.从二十世纪至今,经过中外学者的辛勤探索,关于白氏出自西域胡姓(即白氏与西域之白或帛氏有关)的结论,已获得学术界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