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怎么办? 2个治疗方法帮助患者

2019-04-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红细胞膜异常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这种病的遗传方式是男女都可发病,每代都会有发病者,也就是所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的起病年龄和病情轻重差异很大,多在幼儿和儿童期发病.如果在新生儿或1岁以内的婴儿期发病,一般病情较重.脾切除对本病有显著疗效. 治疗方法 1.鉴别治疗 应与化学中毒.烧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引起的继发性球形细胞增多相鉴别. 2.疾病治疗 脾切除对本病有显著疗效.术后球形细胞依然存在,但数天后黄疸及贫血即可改善.所以诊断一旦肯定,年龄在10岁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红细胞膜异常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这种病的遗传方式是男女都可发病,每代都会有发病者,也就是所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的起病年龄和病情轻重差异很大,多在幼儿和儿童期发病。如果在新生儿或1岁以内的婴儿期发病,一般病情较重。脾切除对本病有显著疗效。

治疗方法

1.鉴别治疗

应与化学中毒、烧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引起的继发性球形细胞增多相鉴别。

2.疾病治疗

脾切除对本病有显著疗效。术后球形细胞依然存在,但数天后黄疸及贫血即可改善。所以诊断一旦肯定,年龄在10岁以上,无手术禁忌证,即可考虑脾切除。溶血或贫血严重时应加用叶酸,以防叶酸缺乏而加重贫血或诱发再障危象。贫血严重时需输浓缩红细胞。

临床表现

本症大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极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型。男女均可发病。常染色体显性型。临床特征性表现包括贫血、黄疸及脾肿大。根据疾病严重度分为以下三种:

1.轻型多见于儿童,约占全部病例的1/4,由于骨髓代偿功能好,可无或仅有轻度贫血及脾肿大;

2.中间型约占全部病例2/3,多成年发病,有轻及中度贫血及脾肿大;

3.重型仅少数患者,贫血严重,常依赖输血,生长迟缓,面部骨结构改变类似海洋性贫血,偶尔或一年内数次出现溶血性或再生障碍性危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者也多有显著贫血及巨脾,频发黄疸。溶血或再障危象常因感染、妊娠或情绪激动而诱发,患者寒战、高热,恶心呕吐,急剧贫血,持续几天或甚至1~2周。本症患者较多见(约有50%)的并发症是由于胆红素排泄过多,在胆道内沉淀而产生胆石症,其次是发生于踝以上的腿部慢性溃疡,常迁延不愈,但可经脾切除而获得痊愈。发育异常或智力迟钝很罕见。

血常规和血涂片

贫血程度大多为中等度,但发生危象时,血红蛋白可以降得很低,而非急性发作时可以接近正常。球形细胞增多为最突出的表现,在血片中这种细胞直径较小,圆形,染色比正常细胞深,缺乏中心浅染区。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或稍低,平均血红蛋白(MCH)正常,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增高至34%~40%。网织红细胞计数常增高,大多在5%~20%间,即使贫血不明显时大多也是增高的。网织红细胞很高时,血片中常可见到少数晚幼红细胞。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血小板计数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