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陈赓多次请黄埔同学吃饭
短片:八年抗战,约有30万黄埔师生为国捐躯。1945年抗战胜利,第二年,***撕毁《停战协议》,第二次内战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再次互为敌手,黄埔师生因信仰不同,再次刀枪相见,陈赓也又一次与黄埔同窗对阵战场。但是,对手之间仍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您父亲曾经请过降将,但同时又是黄埔同学一起吃过饭是不是?
陈知建:那不止一次,开国大典以后,那会儿我父亲在云南。
解放云南,后来听说把宋希濂都抓住了,抓住了一帮黄埔同学,他趁着到重庆开会,他归西南军区管,我父亲是当时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专门跑到中美合作所看他们去了,他们那会儿刚被俘不久,不久,还在那儿闹情绪呢,说这下完了,叫***抓住了,像宋希濂的担心就更多一点,***是他枪毙的,他就不想用他的手来枪毙***,那是***的领袖,后来就老想把他送到蒋介石那儿,要杀你杀,我不杀,后来蒋介石直接来了一个很干脆的电报,就是就地正法,他也没办法,只好执行了。
***:那次您父亲是在什么样一个场合下请他们吃的饭。
陈知建:他们在中美合作所,本来是关***的地方,就是渣滓洞白公馆,我父亲请他们吃饭,吃饭的时候有一句话他们就放心了,说以后解放台湾你们还要出力呢,他们一想,哟,这不会杀了。
***:您父亲去请他们吃饭是出于一种非常朴素的同学情谊,还是去做工作呢?
陈知建:这个就是老朋友要看一看。
***:所以您父亲还是一个很率真的性格,而且义气。
陈知建:他不装蒜,他对敌人装蒜,对自己人从来不装蒜,对他的朋友从来没有假的。以后到了1958年还是1959年的时候,我父亲已经有很重的心脏病了,那会儿特赦了,郑洞国、宋希濂这些人放出来的时候,当时***总理叫他,叫张治中、邵力子,这都跟黄埔有关的,要我父亲组织,把他们弄到中南海见见面,谈一谈,后来谈完了不算,还到颐和园去,特赦以后,经常来往。
他们对手之间,那种感情就有点像李云龙和楚云飞的那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这种感情很微妙的。
和这些黄埔后代聚会的时候,我们都很亲切,说老实话,咱们蒋先生过去就说过,倾爱精诚,所以黄埔生之间的友谊真是有点亲爱精诚的意思。我还可以给你举点例子。熊授春,***14军军长,在淮海战场上,他被打死了,我父亲赶紧叫大家找,把这个熊授春的尸体找到,然后专门给他找来新棺材,给他埋到那儿,说是插了个牌子,***什么什么职务,熊授春之墓,让后人好来找他,这也是黄埔的友谊。
短片: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1984年,大陆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隔绝多年的黄埔师生再度携手,国共两党开始第三次合作,黄埔后代继承黄埔精神,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
***:胡女士,最近的一次比较有意思的活动是在哪儿举行的?
胡葆琳:那是我们自发的,我们香港、美国两地的黄埔后代自发地组成了一个叫黄埔后代赴台湾访问团,去台湾大概三天吧。
胡葆琳:我们大概一共只有14个人,一半是来自香港,一半来自美国,我们是6月3号在台湾聚集,我常开玩笑说,我说我这个团长是6月3号下午三点钟正式上任,我们是见到马英九、连战、宋楚瑜,还有蒋孝严先生,还有一些黄埔的师生和亲属,还有中央军事院校校友会的理事长。
***:这一行您觉得从自己来讲,有什么收获?
胡葆琳:我们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以黄埔后代的名义组团去访问台湾,其实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因为我们总觉得天下黄埔是一家,我们的父辈虽然信仰不同,但是他们可以在民族危亡的时候可以并肩作战,可以一起东征北伐抗日,我们后代更应该加强联系,其实我们二十年前,我们在国内我们就常常会有这样的,各式各样这样的聚会,在一起也不知为什么,说不出来,就是挺亲切的,没有什么隔阂,这也是一种很特别的黄埔情缘,非常特殊,好像是天然的一种感情的纽带,所以我们去台湾也有这个感触,感受到台湾的领导人或者是台湾的一些朋友们对于黄埔的前辈,对我们的父辈,他们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都是一再肯定的,对我们也寄予期望,我觉得我们后代也应该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应该要和海内外的和台湾的黄埔的师生,黄埔的后代、亲属,应该多联系,多沟通,人嘛,你首先要联系,要沟通,你才能够进一步加强加深感情,本身就有天然的这种感情纽带,我觉得这是一个和平的力量,我觉得******近年来对台湾政策进行了比较重大的发展,所以也使两岸关系明显地和缓,尤其是***在台湾重新执政以后,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历史的时机,作为我们后代,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够出一份力,我们感到很光荣,也很高兴,真的,衷心地希望我们两岸关系能够和平地发展,最终能够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