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百惠为孩子学车 驾照拿得不容易
山口百惠对汽车、开车一向没有兴趣。长子两岁时,她下决心学开车,理由是自己会开车方便。其实,山口百惠学开车全是为了孩子。
3年后,长子要上幼儿园。当然,也可以请人代送,但山口百惠不同意。三浦友和也知道,妻子学开车的过程中引起的麻烦,远比学会开车后得到的方便多得多。
山口百惠每天乘出租车去目黑区的一家驾驶学校。记者闻讯,每天守候在驾校门口。每次,山口百惠总要奋力挣脱记者的纠缠,冲进驾校。
记者不能进入驾校,就在门口等她出来。驾校门口的路不宽,但来往车辆不少。记者的采访影响了交通。
学开车,本就紧张,身心容易疲劳,再加上与记者周旋,山口百惠精神负担日益加重。但她没有半途而废,原因很简单,学开车是为了孩子,母亲的责任感支撑着她。
如果对传媒表示抗议,对方就拿出“报道的自由”这个护身符。后来,有人建议三浦友和去找法务省的人权保护局。
果然,找了人权保护局的第二天,驾校门口一个记者也没有了。听说,人权保护局给各个媒体发了“劝告”。事情就这么解决了。三浦友和感叹说:“如果早知此道,何必苦恼这么多年。”
几周后,山口百惠顺利地拿到了驾驶执照。三浦友和心中祈祷:安全驾驶,杜绝事故;但愿记者不要驾车尾随还是“实习”司机的妻子。
1993年6月,三浦友和在伊豆半岛拍片。还剩几个镜头就拍完的时候,他获知,家里进了小偷,妻子逃跑时不慎在楼梯上摔倒,扭伤了脚。急忙拨通电话,询问情况。
话筒中传出山口百惠沉着的声音:“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说自己是国税局的,多次按响门铃。我打开大门和他说话,他竟然要冲进来。厮打之间,我高声呼救,邻居林先生赶过来。那男人竟从包中拿出匕首。我逃回家,把门反锁上,跑上二楼拨110报警电话,拨了两次都占线。我正要给附近的朋友打电话,那男人从后面的楼梯上到二楼,正在撬门。”
“我马上跑到一楼,从大门冲出去。30多米外的消防署有人闻讯赶来,我就躲到消防署里。那男人打破二楼房间的玻璃进入室内。很快,来了几位警察。搏斗中,那男人用匕首把自己刺伤,流血后倒在地上。起先的厮打中不知道碰到哪里,我的额头有伤口,有点肿。万幸的是,孩子还没放学回家。现在,我正在回答警察的询问。”
事后,三浦友和又强化了住宅保护系统。但转念一想,保护系统最完善的美术馆都有可能被盗,强化只起心理作用。
三浦友和的处女作《被写体》按时间先后,共分4个单元,28章。几乎每章最后都标明文中记述内容发生的时间。最后一章题目为《拜托》,标明的时间是1999年。
这一章没有记述具体的事情,而是通过介绍生活近况表达内心的希望。文中写道:“本想写到这里打住,转念又打算追加一章。”
“近3年来,我们全家和我的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在山梨县有住宅,搬来同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年事已高,作为长子,我有义务赡养他们;二是 1993年发生了有人闯入住宅的事件,我们也希望他们搬来同住,有个照应。父母在这附近住了20多年,熟悉这儿,熟人也多。 我们和父母对各自的私生活都不干扰。如果有需要,就互相帮助。可以骄傲地说,实现了理想的两代同住的生活模式。这也是妻子和母亲贤惠的结果。”
“但是,一家女性杂志还是写了婆媳不和的报道。如果认为我是艺人、我妻子曾是艺人,以猎奇为目的写一些关于我和妻子的无中生有的报道,我们也能忍受。但是婆媳关系的报道,我们不能容忍,已通过事务所提出了抗议。现在,杂志方面道了歉。我们只希望传媒不要把老人卷进来。因为老人会把愤怒变为悲伤埋在心里。如果是你的父母,你会怎样?请高抬贵手,拜托了。”
倾诉对平静生活的渴望,披露名人“被写”的无奈和悲哀,这或许是三浦友和出版此书的初衷。由于书中暗含对传媒的不满。该书上市后,没有传媒的“捧场”,自然也就没有轰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