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的简历

2019-0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刘伯温的简历 刘基,字伯温,1311年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武阳村.1333年与另外两位同乡一起考中了元朝的进士.1336年第一次做官,被元朝任命为江西省高安县承,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 1339年调任江西省南昌任省撰吏.1340年辞官回武阳老家.在家期间参照学习了古代兵书汇编<武经>,写出了自己的读书札记<百战奇略>.1344年主动到元朝的首都去求官,结果于1347年被元朝安排到杭州就任浙江省儒学副提举,属于七品官,主要分管"考校呈进著述文字"等工作,应该相当于

一,刘伯温的简历

刘基,字伯温,1311年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武阳村。1333年与另外两位同乡一起考中了元朝的进士。1336年第一次做官,被元朝任命为江西省高安县承,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

1339年调任江西省南昌任省撰吏。1340年辞官回武阳老家。在家期间参照学习了古代兵书汇编《武经》,写出了自己的读书札记《百战奇略》。1344年主动到元朝的首都去求官,结果于1347年被元朝安排到杭州就任浙江省儒学副提举,属于七品官,主要分管“考校呈进著述文字”等工作,应该相当于现在的省教委副主任之类的官。

1349年再次辞官,客居杭州。1351年因农民起义的战乱,全家回武阳老家。

1352年经朋友推荐到浙东宣慰副使石抹宜孙手下任都事,相当于军事参谋之类的职业,参与元朝官府对农民起义的“平乱”工作,遗憾的是同年底却被元朝官府免职处罚。

1353年初,全家到绍兴居住,接受朝廷对他的“羁管”处罚,相当于软禁。1356年,撤销羁管,恢复行省都事的原职,被原来的上司、这时已经升任浙东元帅府的元帅石抹宜孙要去处州一起“平乱”。

1358年因“平乱”有功,升任行省郎中,级别也从原来的七品上升到五品,可是同年底却又被降回七品,还同时被剥夺参与军事的权力,改任处州总管府判官,于是第三次辞官回武阳老家。在家期间写出了散文故事集《郁离子》。

1360年与其他三位儒生一起应邀到南京为元朝官府的“乱匪”之一的朱元璋效力,并将自己写的《时务十八策》交给了朱元璋作见面礼,随即成了朱元璋众多参谋集团中的一名没有官衔的随军参谋。

但在1362年春到1363年夏之间,由于母亲去世,离开朱元璋回老家守孝。1363年9月,朱元璋再次出征时,已经不再让他做随军参谋,而是让他留在南京主持筹备登基之事。1365年底首次被朱元璋授官职,任“太史令”,主要管天文历法等。

1367年与其他二十七人共同起草《大明律》,七年后完成。1368年朱元璋登基,任他为“御史中承”。1370年3月被加任“弘文馆学士,参与恢复科举的工作,同年7月被封为“诚意伯”。

1371年初在他六十岁时第四次辞官回武阳老家。

1373年因越级向明朝皇帝朱元璋举报其他官员,得罪了中书省官员,遭诬陷,被朱元璋剥夺俸禄,并被变相软禁在南京,直到1375年病危临死前才被朱元璋允许回乡,到家一个多月后即病逝。

1514年,在他去世一百三十九年之后,被明朝皇帝赠谥“太师文成”。

二,刘伯温是天才军师吗?

刘伯温写过两本与军事有关的书、即《百战奇略》和《时务十八策》,可是这两本书不但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被引用的记录,现在甚至连具体的内容也无从知晓,可见是两本没有什么价值的书。

从他的实际从军记录来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元朝官府当军事参谋,怎样镇压农民起义,一部分是投奔农民起义军朱元璋,做起义军的参谋。

陈友谅率六十万大军来进攻朱元璋时,刘伯温束手无策,书中说刘伯温忽然想起了朱升,于是请朱升出来为朱元璋制定了具体的对策。

朱升就是那位为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著名谋士。刘伯温当时是否请出了朱升,我们不得而知,但最起码我们知道朱升的谋略要远比刘伯温高明,这一点是确信无疑的。

个人觉得朱元璋之所以赢得这场关键的大战,主要原因并不在有怎样的谋略,首先是因为朱元璋的南昌守军的孤军奋战,以鲜血和生命整整将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拖出了八十五天。

这场大战发生在1363年,刘伯温是1360年初就在朱手下当军事参谋,到这时已经当了三年,可是当陈友谅打上门来的时候,朱元璋才匆忙赶造战船来迎战,哪里有什么先打陈友谅的“平定天下大计”的影子?更加可怕的是,在这场大战中,朱元璋曾被敌军团团包围在一条指挥船上,如果不是部下将官韩成与朱元璋换穿袍服,假冒朱元璋跳水自杀骗过敌军,朱元璋很可能在这场大战中被杀。

如果刘伯温真是一名出色的军师,能如此让主帅涉险吗?

这场大战的胜利,基本上奠定了朱元璋夺得天下的大势,如果刘伯温真是这场战争的主要功臣,而不只是一名普通的随军参谋,朱元璋在大封功臣时能不想到刘伯温吗?可是在朱元璋1370年大封功臣的名单中原来根本就没有刘伯温的名字,直到封赏完毕后的二十天,才补封了两位三等伯,其中的最后一名排到了刘伯温。

前面封的一等国公八名,二等侯爵二十八名,补充封的三等伯爵两名。同样是封伯,俸禄相差是很大的,汪广洋的俸禄是六百石,刘伯温的俸禄只有二百四十石,而且还不能世袭。

与其对照的是另一位军师李长善的俸禄是三千石。所以,个人觉得,朱元璋之所以补封刘伯温一个最末一位的伯爵,主要不是看中他的军事贡献,更多的是看中他在筹备登基、修建南京城、担当御史令、修建《大明律》、恢复科举等“建国”方面的成绩,再加上他在元朝的特殊身份、跟着朱元璋十年、这时他也已经六十岁了,所以才象征性地封了他一个爵位。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