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绘画风格】张择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赏析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价值
因此张择端得风格是擅长用现实主义笔法,进行全景式构图。风俗画的题材相当广泛,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如市街,城郭、货郎、婴戏、仕女、车马、耕织以及村学、村牧、运粮、航船等等。
张择端绘画风格 张择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赏析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价值张择端最大的绘画成就是被称为千古名画、天下第一的《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它以风俗画长卷形式,描写北宋都城汴京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东京梦华录》)的富庶生话。开封自宋初建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清明上河图》以汴河为构图中心,对汴京的生活作了详尽的描绘,广阔而详尽地展示了当时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和动态,包括经济状况、城乡关系、民情风俗等,从郊区到闹市,到皇宫拐角,上到王府将相,下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全部浓缩到这幅长卷中,再现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风调雨顺,政平人和的社会风貌,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宋代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情况的形象资料,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还是一幅写实的艺术作品,把社会风俗画推进到更高的阶段,被誉为天下第一画。
张择端绘画风格 张择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赏析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价值关于清明二字的涵义,学术界素有争议。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清明是指节气而言,所以,《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就是初春时节汴河一带的社会风俗活动。但后来有人发现画中有手摇蒲扇的,有卖西瓜的,有送炭进城的,种种场景说明画面表现的并非是春天的景象,清明指节气的说法,显然不能成立。
有人认为,清明是指汴梁城的街坊,也就是所谓清明坊。这种观点,依据也不够充分。清明既不是一个节气的术语,也不是指街坊的名称,而是所谓天下太平的意思。《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天下升平时期汴京人民的繁华生活。这种歌功颂德、粉饰升平的绘画创作意图,与张择端作为宫廷画家的身份也是相符合的。
《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构图和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河西岸及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画的内容分为三段。开首为郊区农村风光;中段以虹桥为中心,展现汴河漕运的繁忙景象,是全卷的高潮;后段为城门外景象,表现有秩序而繁华的都市景象。
张择端绘画风格 张择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赏析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价值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画面描绘最为热闹的地方,就是横跨汴河的那座木结构的拱形桥。关于这座别致的桥梁,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曾记载: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鹱,宛如飞虹。
类似的桥梁当时在汴梁一共有三座,即虹桥、上土桥和下土桥。这几座桥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巨木构架,互相支撑,桥下没有柱子,桥的跨度很大,便于船只通行。有关这种桥的建造方法已经失传,现在我们仅仅依靠画上所描绘的图样,才得以知晓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智慧。
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张择端绘画风格 张择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赏析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价值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画家张择端在画卷的后半段,如实地画出了一段城墙和一座城门,这在一般绘画的构图上是很难处理的场面。试想一幅长长的横向画卷,画面突然拦腰被一道城墙截断,实在有背贯气的原理,这在绘画创作中是很忌讳的,安排不当就会使画面出现割裂的弊端,造成败笔。
但是张择端不愧是位丹青高手,他巧妙地在画面上安排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的队尾还慢悠悠地在城门内行进,而队首的第一头骆驼已经在城门外门洞口露出了半个身子。这支小小的骆驼队一下子就把被城墙阻隔的空间贯穿了起来。画家的构思匠心独运,实在妙不可言。
张择端绘画风格 张择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赏析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价值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着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
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张择端绘画风格 张择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赏析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价值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风俗画,也是人物、山水和界画相结合的巨制。全图内容丰富,规模宏大,人物纷繁复杂而神态各异,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特色:内容丰富,表现了北宋的风俗和市民的日常生活。
在此幅画中,人物有仕、农、商、医、卜、僧、道等,共绘人物八百一十五人,其中三十厘米的一个拱桥上就有一百三十七人;动物有驴、马、牛、骆驼等五十余;船只、车桥各二十余。有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如赶集、聊谈、买卖、饮酒、说书等。
画家的写实,使我们能够对当时的真实景况有深刻了解。大至原野、河流、城郭,小至舟车、人物、摊铺、摆设、市招文字,真实自然,观此图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栩栩如生之状,刻画细致形象,令人叹为观止。张择端绘画风格 张择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赏析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价值
并对宋代流传下来的书籍有所印证,是古籍《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等著作的最佳图解,具有极高的价值。全画既有完整的大结构,大结构中又有小结构,首尾呼应,主体突出,全卷浑然一体。
在技法上,画面的人物、建筑物、车、船、树木等笔法,都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这幅画在构图上三远法的运用颇为成功。画家不局限于一个立足点、一个视点,而是运用假定的或流动的散点透视来表现更丰富或连续性的内容。
这种表现手法是我国古代画家的杰出创造,它有界画工整准确的优点,又充分发挥了半工半写人物画生动活泼的长处,实为我国古代绘画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张择端作品采用了传统的手卷形式,从鸟瞰的角度入手,不断推移视点来摄取景物,段落节奏分明,结构严密紧凑,笔墨遒劲老辣,安排得有条不紊,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纷杂的场景,在画家笔下从容展现,宏大壮观且细致入微,人物和景色的虚实、疏密、动静,具有显明的节奏。
张择端绘画风格 张择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赏析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价值有开端,有高潮,有收尾,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构思精巧,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张择端笔墨技巧老练成熟,线条遒劲精确,兼工带写,设色清淡典雅,以青赭为主,是淡墨渲染和轻彩相结合的方法,整个画面色调十分和谐。
纵观张择端的绘画杰作,现实主义的描绘是其一贯风格,他用这一笔法为我们重现了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张择端不仅是绘画上的杰出贡献,张择端也为后代历史学家研究北宋历史也提供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