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翟天临”必须遵守学术圈的游戏规则
据2月10日《北京青年报》报道,2月9日,有网友在网上曝光了他在知网上查翟天临论文“查重率”的结果图片,这些图片显示翟天临的论文《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文字复制比达40.4%。总字数2783的文章中重复字数1125。与该文相似的文献包括《<白鹿原>白孝文人物分析》和《一个有灵魂深度的人物——<白鹿原>之白孝文论》。
《一个有灵魂深度的人物——<白鹿原>之白孝文论》出自于2006年4月20日的《黄山学院学报》。作者黄立华教授2月9日在其微信朋友圈里发出了“这个表演打假警察的人是要我起来打假吗?”以及“明星博士的工作室声明其没有学术不端的问题,但我十几年前却被其整段整段的抄袭,事实胜于雄辩。”
10日上午,有媒体记者发现,四川大学学术诚信与科学探索网(川大官网下二级网站),将翟天临纳入“学术不端案例”公示栏,帖文更新时间为,“2月8日20:27”,标题为《翟天临博士毕业却不识知网?工作室与本尊齐回应》……
(1)
论文允许多少重复率?
中国之声曾报道,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标准,毕业论文重复率在10%-25%不等,基本可以被认定为抄袭,无法参加毕业答辩。很多高校都是以20%的重复率作为Pass的标准。即便是通过对已发表材料的组织、综合和评价来澄清问题的文献综述型论文,也得遵循该标准。
演员翟天临被质疑的这篇论文中,总字数2783的文章重复字数1125,文字复制比达40.4%,这是典型的学术不端行为。
更甚的是,根据演员翟天临博士就读学校的学位授予细则,博士生必须“独立或与指导教师联合(本人担任第一或第二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正式公开发表与本学科相关的至少2篇学术论文,其中应至少有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才能取得博士学位,但知网不能检索到其发表于核心期刊的任何论文……
在打击学术不端的大背景下,对论文抄袭零容忍已经是社会共识。
对演员翟天临来说,学术圈的事只能是学术圈的事——仅对这篇被质疑与他人论文“雷同度颇高”的论文来说,到底是不是抄袭,确实有待进一步的确认。但如果论文抄袭属实,依据相关规则,其就应该被进行相应的惩戒。
比如撤销其博士学位。
(2)
明星当然可以塑造“学霸人设”。
娱乐圈有其特定的游戏规则,具体到演员层面,就是好的演员需要用好的作品说话——当然这不过是正确的废话。
但必须看到的是,一个明星,或者说是演员,不管其在娱乐圈,或者说演艺圈多么成功,只要其进入学术圈,就是要尊重和遵守学术圈的规则。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是明星同时还是“学霸”的人,大有人在。有兴趣的朋友大可以搜一下,满足好奇心。
在这一点上,“学者翟天临”不是第一个,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但还是那句话,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其进入学术圈,就是要遵守学术圈的游戏规则。
学术圈的游戏规则是什么呢?避繁就简来说,就是“人人平等”——不管你的身份是什么,你必须和别人一样,修够一定的学分、达到既定的条件,才能毕业,才能拿到相应的学位。
同样的规则,同样适用于“学者翟天临”。
(3)
我们为什么盯着翟天临的论文?
有人在微博坦诚:
我就不懂翟天临,好好的一个天才演员,读什么博士?还要设计成学霸,你让我们这些长得不好、运气不好、天赋不好、不会演戏、没什么钱、只会读书、也会写论文、没上过知网、也没拿到博士学位的读书人心里怎么想?
这句话虽然是调侃,但道出的却是事实:
学术圈为什么一而再地打击学术不端?为什么会对论文造假零容忍?
搁置别的危害不谈,学术不端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损害公平公正。
比如对“学者翟天临”来说,如果其这篇博士论文造假属实,那么,其博士学位的得来,显然就是“名不正言不顺”,随之而来的,其被北京大学录取为博士后,依然是“名不正言不顺”。
而这样的“名不正言不顺”,固然是翟天临自己的事,同时也是别人的事。
比如最简单的就是,如果“名不副实”的“学者翟天临”霸占了原本属于别人的位置,那么,也就意味着,有另外一个原本应该读博士、原本应该被北京大学录取为博士后的人,失去了这个机会。
而且是永远地失去了这个机会。
现在,既然“学者翟天临”涉嫌论文抄袭的问题,已经被摆到了台面上,在翟天临本人暂未回应的情况下,涉事相关方面显然不应该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因为这毕竟不是翟天临一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