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王兴尧 访洪泽县委书记王兴尧:洪泽 和风细雨中的迈进
新华报业网讯 天成浩瀚水,古荡洪泽湖;携江淮之大气,聚楚天之高云;奔流纵横三千年,略述渊远;碧波方圆一万顷,淡演从容;坐落苏北腹地,如镜天悬昭日月……
1、“洪泽新港”是该县一企业职工办的一个民间网站,舆情活跃,日访问量达1万多次,访问量在当地民间网站中最大。本地许多网民最喜欢在这里抒发自己的“一家之言”或者“几家之言”。许多老百姓也爱上这个网站了解一些“原汁原味”的街头巷议。
前不久,记者从“洪泽新港”这个民间网站上看到一个帖子,发帖人是“大湖浪子”。帖子说,“星期六早上看到王书记骑个电瓶车,到惠民小区一期转了转,可能是了解车库建设情况的。”帖子还评价,“很难得的,支持他!”后面有多个页面的跟帖,一个叫“kxj”的网民说,“我星期五早上还在外高门口看到他。”
记者了解到,国庆假日期间,他还到洪泽湖文化广场,与3000多名或坐或站的群众“说长道短”。
说起这些事,王兴尧介绍,这两年洪泽发展速度比较快,城市建设改造力度大,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相当多。这样做主要是想更直接地了解实际情况,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保持和延续这种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
正如浩荡奔流的洪泽湖水,日均一个亿的巨大水流量展示的却是微波粼粼,波澜不兴;还如洪泽湖大堤,从曾经的“通往苏北的唯一通道”,到眼下回归寂静,植被重又茂盛,鸟羽重又卷林——历史的推进中,一切显得那么自然似又悄然。
“洪泽的发展也在追求这样的效果,快而从容,快而和谐。”这需要在一种“气顺、风正、劲足”的雕琢下前行,需要在一种又快又好的发展生态、和谐振奋的干群生态的诠释中演进,一如本文的标题,那是一种需要用身心去体会、用亲历去感悟的“和风细雨中的迈进”。
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期间,经过记者的多次约请,刚刚结束项目开工仪式的王兴尧终于接受了采访。而他报出的一个数据又让我们对本文有了再深一层的品味,“今天集中签约、开工的5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
2、“和风细雨”中迈进的第一步,是拆迁。
一拆一迁之间,是城市的巨变,是城市化的必由之路;一拆一迁之间,是维系着人与人、人与地、人与政府的情感——这几乎注定了“拆迁”是一个社会性的纠结。
既然是“纠结”,就得想办法去“解”——“气顺、风正、劲足”的执政理念给出了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因地制宜的“解”方式。
去年6月份,洪泽用20天时间完成了清华科技园地块的拆迁任务。一方是总投资33亿元,担当着洪泽崛起重任的清华科技园地块;另一方是600拆迁户,涉拆面积近12万平方米——洪泽拿出了“吉祥三保”,创造了洪泽有史以来面积最大、户数最多、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的“洪泽模式”。
“吉祥三保”,其一,共享环保,让居民生活环境变美,生活质量提高;其二,“土地换城保”,实施比“土地换社保”标准高数倍的城保,让拆迁农户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退休待遇;其三,享受城镇居民医保——20天时间,拆迁户主动腾房交钥匙。
速度一再被刷新——今年黄集镇401户拆迁仅用13天,朱坝镇85户更是仅用4天,没有一户有争议,创造了洪泽拆迁新纪录。2009年,洪泽成为全淮安唯一的省级平安拆迁县。
2008年以来,洪泽拆迁了58个地块、8000多户、150万平方米,并屡创洪泽拆迁速度。被老百姓称为“吉祥三保”的拆迁制度,让很多老夫妻一下子有了三套房子,每个月还拿上了600多块钱的城保。在洪泽湖文化广场,郭凤林老人碰到记者,聊起这事时,感叹地说,“洪泽县实施的是真正的富民拆迁。
我们老两口原来是杨码社区的,去年拆迁,县里不仅拆一还一,还为我们办了城保医保,没想到种了一辈子的田,这把年纪还能享城里人的福”。
“吉祥三保”可以被很多地方复制,但唱红“吉祥三保”,需要的是底气。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王兴尧说:“决不能在城市化过程中让群众边缘化,决不能在工业化过程中让群众贫困化。”在记者谋篇布局“和风细雨”的本文时,依然能感受到这两句话透出的力量。
3、“和风细雨”的特点,是润物细无声,是最打动人、最贴近人心的。
在洪泽的采访中,无论是机关的公务员,还是工人农民个体老板,让这些普通的洪泽人感受到最“温暖”的——是教育。
几年前,洪泽的教育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述:第一句,洪泽90%的干部都把孩子送到外地上高中;第二句,全县中考成绩前300名之内的,都没有留在洪泽读高中。
每每想起这些,王兴尧和所有洪泽人一样,为孩子心疼,也为拖家带口去陪读的那些父母心疼。
2007年12月22日,洪泽县第九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向全县人民庄严承诺:洪泽县中高考“一年突破、两年翻身、三年跨越。”第二天,一次特殊的县委常委会在洪泽中学召开,开出了倾斜扶持、放手赋权和社会参与教学管理监督三剂“猛药”。
之后,洪泽中学抒写了老百姓齐竖大拇指的“教育奇迹”,高考本科达线从2008年前的不足150人,到今年突破600人,三年翻了两番,全县高考本科达线人数增幅也连续三年居全市各县(区)第一。半个月前,淮安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在洪泽召开,相距上一次,已经有近20年了。这也标志着洪泽人异县无奈求学的历史宣告终结。
高中教育上路子后,洪泽又在不声不响地做着一件大事:把全县农村初中移到县城,让农村孩子享受城里人的教育,实现城乡均衡,“2012年前,洪泽乡镇初中将全部进城。”
今年9月1日,首批洪泽县三河、蒋坝等镇的6所乡村初中的1200多名农村孩子全部搬进了县政府旁的新高涧中学。
没有调整前,洪泽农村初中的状况是,生源逐年减少,资源空置率增多,能接收1000人的学校,个个饿肚子,平均不足400人,该县的仁和镇中学初一只招到12个学生。而同时,学校还普遍存在结构性师资缺乏的现象,“去年,教育部门向县委县政府打个报告,要求补齐农村中学教师缺口150名,仅这一项,一年要额外增加财政支出1000万元。
再加上教育抗震硬性改造任务等,撒豆子一样撒下去,三年要投入近1个亿,还不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而如果把孩子们接上来,实施教育移民,不仅经费上要省下几千万元,而且还彻底抹平了城乡教育差距,全县30多万农民将世代受益,因而是更高层面的城乡统筹。”王兴尧特别强调“早撤早主动。早一点,我们的孩子跑的会更快一点。”
源自洪泽的教育变革,再次演变成一种“洪泽模式”。
接收撤并初中资源,每乡镇一所的中心小学和幼儿园顺势“做大”;县城的实小、城南小学、高良涧小学等4校合并组建实小教育集团,统一招生,同上一堂课,为合并后的2所高中2所初中提档升级;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工程补平各校差距,从硬件到师资,从小学到高中,每所学校都一样,家长不再择校难……
“对教育的重视怎么说都不为过,对教育的投入再多都不为多,因为教育能改变一个地区的命运,教育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4、与“和风细雨”相随的,是一揽胸怀、一种淡定、一股气度。
洪泽湖,像一只昂首展翅的天鹅,以矫健的雄姿,翱翔在淮河干流的中、下游之交,淮安市的西部边陲。因湖得名的洪泽,却只是一个陆域面积仅有600多平方公里的38万人的小县。
不过,这个人口在全省倒数第三的小县,如今却在地方预算收入增幅上全省第一,在苏北县市中人均财力第一。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有诸多解读,有跨越式的,有渐进式的……洪泽的解读,则是“发展,是有胸怀的”。
这样的“胸怀”,一定是博大而包容的,否则,不会出现洪泽的一条航道“串”起的四个百亿产业带。曾经的砚临河是洪泽内河,最大通行能力500吨级。受此限制,侧畔的苏北灌溉总渠也成了“过路财神”,看得着却用不到。而今,一期9公里长的航道已经开挖成功,航道宽度从20多米变成了50米,1000吨的大船顺畅通航。更惊人的是,砚临河航道串起了四个百亿级的产业园,洪泽由此也实现了“通江达海、借港出海”。
这样的“胸怀”,一定是超前而望远的,否则,一个苏北小县,不会突兀地出现软件产业园——安芯智能港。“汽车身份证”是安芯公司目前的主推项目,这个国际上首个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应用于车辆监管领域的软件产品,可以实现对机动车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有效打击机动车盗抢、套牌等多发案件,顺应了当前“物联网”的发展潮流。
如果能在洪泽、淮安率先试点成功,就有可能成为全国强制执行的标准,形成一个百亿级乃至千亿级的庞大产业,使洪泽一跃成为软件大县、工业强县、创新名县。王兴尧告诉记者,发展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苏北不能等着产业转移,而应敢于尝试、敢于争先。特别是洪泽,要实现小县崛起,离不开高新技术和创新型经济的支撑。
这样的“胸怀”,一定是创新而精妙的,否则,江苏的首个效能建设大部制改革不会在洪泽打响,并广受各方效仿;洪泽也不会举办全国掼蛋大赛。这个起源于淮安的游戏类益智项目,被洪泽人发扬光大。洪泽人把最值得自豪的地域特产——洪泽湖大闸蟹,和最值得骄傲的文化发明——淮安掼蛋巧妙地结合起来,借牌说蟹、借牌传蟹、借牌卖蟹,借梯上楼、借鸡下蛋、借船出海。
这样的“胸怀”,一定是平和而协调的。王兴尧很推崇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思想。大小之间、治烹之间,是一种“道”,是一种和谐的境界。正是基于此,尽管今年上半年洪泽地方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进入全省前10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更列全省各县(市)第一,然而,洪泽呈现给外界的,却是一种波澜不惊、安宁祥和、和谐康泰的太平盛世的美妙。
5、天成浩瀚水,古荡洪泽湖;携江淮之大气,聚楚天之高云;奔流纵横三千年,略述渊远;碧波方圆一万顷,淡演从容;坐落苏北腹地,如镜天悬昭日月……
正是这天赐悬湖,给了洪泽更多的使命感,洪泽人亦将不辱使命。王兴尧在勉励干部工作作风时,说过“实绩,是用人的导向,这句话可以写在洪泽发展的旗帜上。”气顺风正劲足,从“6 1”压力传递法,到“3 2”项目推进法,再到“10 2”项目帮办法,洪泽人不经意间又锻造出一个“帮办品牌”。
帮办的目的,是效能提速,是给项目建设打造一个“洪泽高铁”,最终福荫洪泽人民。事实上,洪泽的老百姓已经从身边的变化中感受到了。
老百姓看到了城市变化的“破茧之美”。名湖边应该出名城。洪泽人用“齐心协力”四个字弹奏了洪泽城市发展的“快三步曲”,城市又矮又乱、又挤又破的状况在城市快速“长高、长靓、长大”中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
两年时间,洪泽已建在建待建的高层小高层达150栋,“5年时间建设30栋高层、50栋小高层”的“535”计划提前两年实现。现在,洪泽人可以站在窗口远眺洪泽湖上的渔帆点点、斜阳夕照。两年时间,洪泽一举建成了贯穿城区的砚临河风光带一期工程,和占地160多亩的洪泽湖文化广场,绘就了优美灵动、恢宏大气的城市景观群。
两年时间,洪泽通过实施外环路、洪泽湖二桥等基础工程,使县城面积突破了30平方公里,接近两年再扩了一个新县城;城市化率每年新增1个百分点,列苏北前三名。
洪泽人时刻没有忘记他们的母亲湖。在秀美的洪泽湖畔,史上最大的一轮旅游开发热潮席卷而来,在建成洪泽·湖湾、国家级三河闸水利风景区等3个旅游景区,和省运动员温泉康复基地、老子山钟山国际温泉酒店等旅游项目的基础上,本月大闸蟹节期间即将开建的洪泽湖“古八景”,让人们对洪泽湖旅游开发的梦幻前景充满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