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咖齐聚天漠音乐节 探讨音乐消费习惯变迁

2019-05-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网易娱乐9月7日报道 2016年9月3日?--4日,2016MTA天漠音乐节在距离北京90公里的怀来天漠盛大开演,两天的时间里近三万人走进沙

网易娱乐9月7日报道 2016年9月3日?——4日,2016MTA天漠音乐节在距离北京90公里的怀来天漠盛大开演,两天的时间里近三万人走进沙漠,近距离感受了MTA呈现 的“中国最好的电音Live舞台”、黑科技展、装置艺术展以及大咖云集的跨界论坛。此次音乐节的亮点莫过于增设了跨界论坛的环节,在为期两天的时间当中, 举办了十余场精彩对谈。

从卡带、CD到免费MP3的出现,再到如今付费音乐重出江湖。与此同时,黑胶碟片、唱机的回流也在暗潮涌动。科技将给音乐视听和消费习惯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中国音乐产业将向何处发展?在《黑胶和流媒体的兴起,音乐消费习惯是如何悄然改变的?》环节中,网易云音乐副总裁丁博、与百度音乐总经理王磊、街声CN网站总编辑平客以及音乐财经主编董露茜一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下是详细实 录:

黑胶唱片复苏? 依然是一个小众的选择

董露茜:我先介绍一下黑胶唱片和流媒体的情况,我们在做音乐时代报 道的时候,发现全球出现了黑胶唱片复苏的浪潮。它的销量在北美和欧洲都有非常强劲的增长趋势。作为像我这一代的人,我是没有经受过黑胶唱片小时候文化的熏 陶,我们小时候可能直接听MP3,然后再到流媒体。我发现在国内这两年很奇怪,我接触很多音乐人,他们自己开始收集黑胶唱片,特别有意思。所以在今年年初 推出了黑胶实验室这个品牌。在座的三位都是非常资深的乐评人和音乐人,请各位讲讲黑胶时代和流媒体时代的变迁经历。

王磊:大家好,我叫王磊,一层身份是乐评人,写过十七年的乐评,出过两本书。另一层身份是一个互联网公司音乐平台的负责人,现在在做百度音乐总经理。我个人成长的轨迹来讲,我 人生听的第一个跟音乐接触的是电台,然后之后是磁带,之后是黑胶,不过我家的黑胶机子从坏掉以后,我就再也没有买新的了。后来是CD的时代,后来我从事音 乐幕后工作也经历一个MD的时代,MD对人们来讲是一个非常短暂的时代,当然现在是所谓的数字音乐、流媒体的时代。经历那个时代的变迁,包括这两年有黑胶 唱片所谓的回潮,或者有人认为它是一个文艺的复兴。但其实我个人觉得在中国现有的体制和国情之下,我们是过大地夸大了黑胶唱片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其实你 可以去做一个街访,究竟有多少人听黑胶唱片?我想多少是在一个圈子里的流传。我最近听到宏杰让我做这一part的时候,我也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现 在很多人谈论黑胶唱片或者黑胶唱片的复兴,其实某个角度并不是人们在经历各种欣赏音乐载体之后,真的对音乐的热爱有那么大的强烈,一定通过黑胶表达。我觉 得不是,我觉得最主要的音乐是经历这些以后,尤其经历太多虚拟的音乐以后,人们对于一个实体的喜欢,一定是有精美的包装,这种实体的婆娑感,以及对实体的 拥有感和占有感,这才是很多人听黑胶的原因。事实上很多人不知道黑胶真正的转速是几转,当然很多人也听不出当年那一批模拟录音旧的黑胶跟现在有一些其实是 数字转成黑胶,转成模拟的方式,中间的差别究竟有多少。所以在这个语境下谈论这个问题,我个人依然觉得它是一个小众的问题。

平客:大家好, 我叫平客,最早是天津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传播摇滚乐和流行乐,原来做过滚石唱片、金牌有过经历,现在在台湾一个独立在线音乐平台,此前在南方周末做过八 年,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说到黑胶我其实感慨还挺多,因为我历来觉得这个东西的选择一个是时代的科技变迁,还有一个是个人的性格。这双重原因加在一 起,可能每次出国都花着超重的行李费,背回了一箱一箱的黑胶唱片,但是也有人觉得这是一个装饰品。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多元时代,但是我觉得关键在于任何的介 质它是传播音乐的一个方式。所以最早在MP3出现的时候,很多人觉得CD时代终结了,好像要唱衰。可是我可能跟性格、星座等等这些有关系,我就觉得电子书 很方便,我有了听的,又有了正版的电子书,我就不太买纸制书了。音乐也一样,现在整个中国数字音乐平台已经迎来了一个至少可以让受众来买单付费,来听正版 音乐的时代开端,所以是个好现象。至于黑胶的一种复兴,我其实倒挺同意王磊的说法,就是它就保持在一个族群中,无论是占多大的人群,总共听音乐的比例是多 少,或者它在不断地缓慢地扩大,但它都是一个小众文化的选择。我是觉得这种多元也是一种音乐形态可能必须的,就像现在好多新唱片也会出黑胶版,可能喜欢这 个人会去买,都是挺正常的一件事。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从黑胶里面寻找到远古的味道,也希望像我们这种中年以上的人能够从里面听到过去的声音。

黑胶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行为 而不是一种音乐行为

丁博:大家好我是网易云音乐的丁博,这两位其实说得特别全面。我们今天的主题叫黑胶和流媒体的兴起,我觉得这两个主题的方向是不一样的。黑胶的兴起刚才二位 已经介绍过了,黑胶的兴起是我们对过往文化的记忆和重新的体验。我们都知道当音乐从实体向流媒体过度的时候,其实有一种触感性的东西其实是没有的。可能我们重新听CD或者黑胶也好,它可能唤醒另外一种记忆。流媒体其实是在科技进步之后,给人带来的一种更方便的音乐欣赏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个人会更认 为流媒体确实是未来欣赏音乐的主流方式,而黑胶它不管是保留在一个小的族群里还是说这个族群会逐渐扩大,黑胶不是一种音乐行为,它可能是一种以音乐行为为 表象的文化行为,它更多地是记载了某一种生活的品位、情趣和向往,而不纯粹是为了欣赏音乐而存在的一种模式。从一个更大的范围内,我觉得黑胶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行为,而不是一种音乐行为。

董露茜:我特别赞同您刚才说的,黑胶可能是一种文化,但是它不会成为人们消费音乐的一种主流的介质。而且我 个人非常赞同,实际上现在流媒体的崛起是非常非常迅速的,它的应收增大最快的来源已经是流媒体了。从国外来讲,其实以前的数字音乐商店它开启了一种新的商 业模式,它给音乐能够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现在在国外也在讨论数字下载时代是不是已经终结,流媒体崛起。在国内还是处于非常早期的一个阶段,今年包括去年 以来,其实各家平台已经在推付费的数字专辑,成绩都还不错。所以我觉得下一个话题可以讨论一下,不知道各位怎么看年轻人在消费音乐的时候,付费的行为是不 是能推起来?第二请各位谈一下你们对数字下载和流媒体的订阅服务这两种商业模式的看法?

付费下载很难成为数字音乐行业的盈利模式

王磊:这两个问题我觉得都蛮大的,第一个其实在中国现在的发展,表面上看全世界的互联网中国都是站在潮头,其实不然。我们总结下来这个国家还是一个落后的发 展中的农业国,我说这句话可能你们不太相信。其实在国外现在付费下载这个事已经过时了,国外就是流媒体的时代,我们才刚刚进付费下载的时代。之前跟三大平 台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们都不太相信,这就是事实。目前来说,很多人都说不管是单点下载,还是EP专辑的整张下载,这种所谓的数字专辑的概念。首先我个人 认为,我1997年进入这个行业,将近二十年,我总结下来过去对比现在而言,其实付费下载是一个短期的行为,不久的将来它也会消失。进入流媒体,我觉得至 少有一个前提,就是电信的网络信号足够好,和电信的资费下降。如果这句话大家不信,大家可以去一下现场打开手机,体会一下中国电信运营商的速度,大家就知 道我说的话是不是真的。这真的是有关系,包括还有资费的下降,因为在国外他每个月花几美金或者几块钱享受一个流媒体的包月,他的手机可以享受到5G,这真 的不算什么,可是在我们这儿算一个挺重要的事。所以短期的下载,尤其是免费下载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消失的。但是作为各个音乐平台而言,其实都还是 希望努力推行付费下载的方式,当然这种方式不可能是一夜突变,一定是一个渐变式的,必须用户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配合国情发展的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我的 看法。

总结下来就是付费下载一定是历史发展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并且会经历一定的阶段。但它很难成为数字音乐行业最重要的一个生存的模式,或者一个盈利的模式。

音乐节反哺音乐家 让他们得到理应获得的回报

平客:我们当年在八十年代末期听到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对音乐的认识发生一次灵魂上的地震。我是文革后期出生的,我们听的音乐完全跟音乐不 搭配。但是当八十年代完全听到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的时候,我们觉得音乐某种意义上是革命性的意义,尤其在人年轻的时候。其实不光是摇滚乐,流行音乐也是。台 湾那些软绵绵的东西,我们当时在大陆这方面,因为冷战在后期,那种震撼,世界上有这样直接可以在歌词上说到吻,说到爱的具体细节,对于我们那代人当年是不 可思议的。我说这些意思是音乐本身具有革命性的,传播音乐也是具有革命性的。它破坏过去建设新秩序,而且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所以从音乐传 播形式上,我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尝试进入中国还在萌芽的唱片业,或者现在叫音乐工业,因为唱片不存在了。我觉得无论哪家公司都遇到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无论 你做出多么好的音乐,音乐人、唱片公司基本上得不到回报。因为第一那个时候的盗版满天飞,第二演出市场不像现在这样。如果你的音乐稍微摇滚一点,还可能面 临一些限制,你不可能在很多场合出现。所以它的环境其实可想而知,基本上是在艰难当中生长的。

这些年无论我们探讨的是付费下载,还是未来的 流媒体,我惊喜地看到在整个中国的音乐工业角度而言,终于迎来了一天,就是我们的受众越来越多地可以为他们认为好的音乐付费,花钱。我觉得这一点好像让我 感觉到整个音乐工业是特别有希望的一个事情。我其实后来中间出来了一阵子,所以再反观到音乐工业或者唱片工业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当时我们有些朋友 在自嘲,我们认为唱片业、音乐工业在中国根本是一个不存在的业。因为它的总量太少,但是换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看到了它的盘子越来越大的可能性。 它的基数就在于两个技术条件,一个是普通的用户迅速快捷地为音乐付费的这种可能性,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了,非常容易地付钱。过去就算我有好的音乐,我想花钱 都不知道怎么花,可是现在可以了。还有另外一个是各种独立音乐的繁荣造成了许多形态的消费群体,造成了市场的多元化。比如说音乐节其实在这些年派生的线下 的繁荣,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反哺做音乐的人,让他们无论是在线收入还是线下收入,从我的角度来看比过去好的音乐人理所应当得到他们应当得到的回报。

让小众音乐人浮出水面才是音乐的真正意义

丁博:两部分问题,一部分是音乐付费时代的问题,坦白来说音乐付费在目前来讲依旧不容乐观。但是对未来来讲,已经可以看到希望,这个是很难得的。就是说现在 我们对音乐付费的比例并不是很高。而且你们可以找任何一条跟音乐付费相关的新闻,他们评论在说什么。为什么要给音乐付费,你听没听?当然我觉得以后可以不 听音乐了,音乐在线下是很强烈的隐性,当有一天彻底失去音乐的时候,你不会感到音乐对你生活的重要性。我们看到音乐付费的模式包括对音乐付费的探索和推进 的行动都已经出现了,新一代的音乐聆听者,他没有经历过把互联网当成免费工具的那一代,他们对音乐付费的程度比80年代高一些,90后和00后付费意识比80后好一些。所以我们看到随着年轻人的成长,对音乐付费的普及应该是越来越多的,这是我们希望能看到的一种模式。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数字专辑跟其他收费模 式,说到这儿再谈到一点,我不认为现在所有的,包括百度音乐、包括网易音乐,包括其他音乐平台,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足以支撑音乐产业的引领模式,这个是真的 没有的。数字专辑只是一种过度模式,或者说它是一种销模式,它会存在于音乐产业的收费模式当中去。比如欧美那么发达了,可能他说我的专辑不用流媒体付费, 我要一张一张收费。它可以存在,但是对达部分艺人来说,可能将来对其他的收费可能会成为主流,这也是一个筛选的过程。

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 看到的,有可能成为支撑音乐产业收费音乐模式的方式,反而是流媒体音乐的收费,绝不是数字音乐的收费。数字收费将会作为一种小众模式存在,但是如果要一张 一张唱片的收费方式支撑这个产业这是不现实的。真正能卖动数字专辑的还是周杰伦、李宇春这些,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他们卖的不是专辑,他们卖的任何一件东西 都可以卖得动。所以最终产生的结果是只有头部艺人能够靠数字音乐收费的方式能够推动,小众艺人根本不可能。如果小众将来能够浮现水面,这才是音乐的真正意 义。

董露茜:丁老师刚刚发表的言论让我想起国外三大他们会拉其他公司的股权,因为这些创新性的公司已经成为上游最大的版权来源。另外一方面 也有一个讨论,就是说版权方是否在扼杀音乐科技公司。另外一方面刚刚三位老师都讲到了,就是付费的趋势至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听起来也不是那么乐观的。 最后一个问题,目前就你们和年轻的用户,他们的音乐消费习惯,你们会去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让这些年轻的用户和音乐产生更多的互动,产生更多可能具有想象 力的或者持续不断的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包括我在跟一些投资机构聊天的时候也提到,他们认为一旦中国付费的习惯建立,所有音乐公司的估值可以蹭蹭地往上涨。

丁 博:其实这个问题还蛮财经的,像我们刚才一直在说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所以我们努力在推进音乐收费的进程。其实我不认为版权方可以达到音乐科技产业,能够 达到的只有我们彼此。就是行业的竞争才是目前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其实当然不是竞争,是竞争和合作一起做,只要这件事做好了,我们可以共同推出一个好的体 验给大家。所以我们是很看好这个的,如果不看好我们大家早早转行就好了。其实我们更希望的是真的把中国做出音乐产业来,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像这种九十年 代、八十年代在音乐产业做,然后做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几年的人,他们绝不是为了把一个产业做到赚钱的目的留到这个产业里的,我们是在做一种情怀, 而这种情怀是有一天我们老的时候,我们可以慢慢聊这个事情,我们希望聊的是甜蜜的东西,而不是聊苦的事情。

平客:我觉得说得特别好,而且文 化这个东西和其他做纯商业不一样的地方是它的目的不仅仅是是赚钱,当然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从我现在服务的接生来说,我的体验是它这边已经做到了一点, 就是借由互联网的平台,把海峡两岸的音乐和消费群体结合起来了。所有的台湾受众和内地受众都有一个感觉,很大陆,这样的事情其实是很新鲜的。从九十年代以 来,我们听到的所有都是大陆歌手唱歌很港台,台湾的一个乐队很大陆。但这种现象挺有意思的,实际上背后是接生打通两岸音乐的平台十年来所做的努力。接生十 年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还有一个是我们最近在后台看数据看到的,就是它在十年来台湾用户点击排行榜持续时间最长的歌曲,因为台湾很多独立乐队都是从接生这个平 台出来的,甚至现在非常当红的一些独立乐队。可是持续十年的歌曲居然是逃跑计划的《夜空中最亮的星》。所以这些都说明了除非我们说付费,或者将来是流媒 体,其实周边借由互联网多重技术的优势打通原来不可能打通的文化沟通,这个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

王磊:我大学读的是历史研究专业,跟我后来 从事的不管是音乐工作还是互联网工作,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但我现在觉得音乐是畸形的,尤其很多自媒体天天在喊个人创业。其实这个国家已经生病了,大家天 天谈说创个业,然后过几天上几个自媒体,朋友圈一转,再花点钱帮你转转,帮你弄成一个网红,你就发财了。但其实这些都是目的不纯的,我在上一家公司服务了 八年,后两年不断有各种VC、PE来忽悠我,甚至有一个创投排在前几位的老板出来说你要出来,要多少钱给你投多少钱。我就说他太不理性了,万一我弄黄了怎 么办?所以我觉得这些人总结下来就是音乐的骗子,打着音乐的幌子来骗人的,欺骗国家年轻人的一种行为,我觉得是特别可耻的。不过现在这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现 状我觉得确实是非常地畸形。首先大家看到诈骗,大学生被骗,然后自杀,首先是教育系统出了问题。教育系统出了问题,整个社会其实就折射出很多的问题。所以 仍然到现在,我可以说我其实一年里面在过去的公司能接到四十以上的论坛,但我只去一个。今年这是我参加的第一个,我希望也是唯一的一个。但是我真的是觉得 大家应该降降温了,就是去想为什么从事跟音乐有关的工作。就像丁博说的,如果你不爱音乐,你在这儿谈音乐干吗?或者某些音乐平台的负责人,他们做这个就是 为了套现,但是你套现不能打着为了中国的音乐,这些话其实是很伤害真正热爱音乐的人。说得俗气一点,我个人买了一万多张的CD,因为当年都是买的正版,九 十年代中期一张唱片卖到一百多块人民币,现在加起来能够买宝马了。

我们要去努力地顺应这个时代的变化,但是我们不要在这个时代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热爱这个行业就在这个行业里,不热爱这个行业的就请离开这个行业。

董露茜:我觉得三位都说得非常好,中国的音乐行业就是这样一帮人做起来的。下面请下一个环节的主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