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火热”
资料图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展示。蒋雪林摄
中新社南宁4月1日电 (记者 黄艳梅)“山相依水相连,山歌一唱都听见。共饮一江水,心里一样甜。放飞和平鸽,美好在明天……”伴着歌曲《你来我往有情缘》的动听旋律,400多名中国—东盟青年学生手拉手围成数个大圆圈欢乐起舞。
这是今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期间,在中越边城崇左市举办的中国—东盟青年贝侬大联欢活动场景。活动中,身着各国民族服饰的青年以歌会友,共同跳起壮族《天琴舞》,演绎东盟风情时装秀,共享民族文化“盛宴”。
3月30日至4月1日是广西“壮族三月三”公众假日,广西利用这一节庆加大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先后举办“壮族三月三·文化丝路行”——壮泰贝侬欢乐牵手活动、崇左非遗曼谷展、东盟情歌汇、中越归春河乡村音乐会、民族体育欢乐节、中越贝侬国际侬垌节、花山骆越王节等文体活动。
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愈加频繁。广西早在2011年就与东盟签订“文化合作行动计划”,目前开工建设了20多个针对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重要文化项目,并计划投入巨资打造千亿元文化产业基地。
近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盛典、中国—东盟礼仪形象大使大赛等诸多突显东盟文化和国际交流元素的活动在广西举办。今年,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在南宁成立,首届中国—东盟国际微映像节启动,中国—东盟博览会动漫游戏展将于5月首次举办。
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愈加火热,为双边关系“增色添彩”。目前,从官方到民间,中国与东盟之间在演艺、文化产业、节庆会展、语言教育培训、旅游、体育等方面合作成绩斐然,文化贸易向多元化发展,交流领域和渠道不断扩展。
中国与东盟建立了“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等机制,中国—东盟文化合作人才培养支持体系业已建成,中国还在东盟国家开办了30多所孔子学院,分别在泰国、老挝和新加坡等国建立了中国文化中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只有让双方民众真正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传统,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误会,实现两国稳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许利平说。
一系列文化“大戏”让中国与东盟各国彼此间领略到对方灿烂的民族艺术精华。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民众对彼此的影视作品并不陌生。中国电视剧《包青天》在泰国人气长盛不衰,电视剧《三国演义》在柬埔寨家喻户晓,当代都市剧《欢乐颂》在新加坡引发广泛讨论。中国实景演出亦在东盟国家颇具影响力。
“随着中国和东盟旅游市场兴起,双方的文化产业市场需求日益扩大,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将是一片‘蓝海’。”广西防城港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龙其生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不少中国企业家看好中国—东盟跨境旅游业发展,并逐步投入资金、人流加速布局东盟文化产业市场。
就在一天前,“文化中国走进东盟”项目在泰国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启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表示,希望此次活动能充分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特质,以文化艺术特有的感召力和亲和力,以文会友,扩大彼此的朋友圈,推进中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