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刘聪 刘聪:倒掉鞋里的沙

2017-1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30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1"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出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作工,2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3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4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5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6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7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8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

30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1"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出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作工,2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3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4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

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5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6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7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

’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8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

’9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10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11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12‘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作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13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14拿你的走吧!

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15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16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有古卷在此有"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证道内容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内平安。乍看这段经文,我们也许会觉得在耶稣所讲的这个比喻之中,似乎有很多地方不太合情理。有一个家主,一大清早六点钟就去雇了一批工人来为他做工,和这些人讲定了价钱后,每隔三小时,他都去到市场上雇一批工人进来,第二次出去的时候,他没有具体讲定给多少钱,只是说按应得的给他们,就这样,到下午5点的时候,他雇了最后一批工人进到葡萄园,当晚上发工资的时候,家主却给后来的人先发,于是,只干了一个小时的工人得了一钱银子,而最先雇来作了一天工作的工人也得了一钱银子。

如果今天我们也去这样经营管理企业,不管员工干多干少,都按最低标准发给他们一样的工资,那么员工会不满意,企业也没有办法很好地经营。那么,难道这是在教导企业里的员工面对不公的待遇应逆来顺受,不能争取自己的权力,不为公平而战吗?很显然,这个比喻用在今天的劳资分配上是讲不通的。要想了解耶稣基督到底是在讲什么,我们需要仔细地查考经文。

从"天国好像我们可以得知,他是在用这个比喻向人们讲述有关天国的事。他不是在讲怎么做生意,不是在讲地上的事,他是讲天上的事。由此,我们会想,将来我们到天上是不是都得一样的奖赏呢,如果是这样,也是很难讲得通啊!

难道那个在十字架上悔改的强盗与为主做那么多事工的保罗、彼得要得一样的奖赏吗?将来在天上真的都得一样奖赏吗?或者说,我们要和彼得、保罗所得的一样多吗?查考圣经,我们发现也不是这样。耶稣明明讲过:"你们在天上会有人得很大的赏赐,其他人会得小的奖赏,也有人不得奖赏。在天上的奖赏绝对不是平均分配,绝对不是吃大锅饭,不是那个样子。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需要再进一步仔细看这段经文。

我们发现,耶稣在讲这个比喻的时候,前面用了一个词"因为天国好像,这里出现了一个因果关系的词语,就和前面的一句话产生了因果互动。我们会发现,哦,原来他是在解释前面的那句话——"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因为天国好像、、,接下来讲了这样的一个比喻,之后,又再一次总结强调说,"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由此,我们发现,这个比喻是对前面一句话的解释。我们再看,这话是对谁说的呢?结合上文,我们发现上面的内容和下面这个比喻的内容是非常连贯的。

上面的经文讲,有一天,一个少年的财主去问耶稣关于永生的事情。耶稣就说,你按照律法上的规定去做。这个财主就说,我都按照律法去做了。

可见,这个财主道德非常高尚,无可挑剔。接着,耶稣又给了他一个很有挑战的邀请,说,如果你要做完全人,你还要把你的家产变卖,然后来跟随我。但是这个财主的家产非常多,因他无法舍掉那么多的家产,最后他忧忧愁愁地走了。

见到这个情况,彼得就回应耶稣说,我们这些人为了你,已经舍下一切跟随你了,我们要得什么呢?耶稣回答彼得说,你们将来要在宝座上审判12个支派,并且应许说,凡为我撇下房屋、弟兄姊妹、父亲、母亲、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百倍,并且承受永生。

最后说,"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这样一句话,接下来又讲了这个比喻,由此,我们看到耶稣讲话重点,是在讲关于现在地上的天国的事,即在地上生活的天国子民们的事情,是在传讲一种地上天国的价值观。

那么他是针对谁讲的呢?他不是针对所有的人,他是针对跟随他的人讲的,他是针对他的门徒讲的,是针对今天在地上的基督徒讲的。这样看来,我们就大概有一个方向,知道当从这个角度去看这个比喻。

这个比喻,主要是围绕一个冲突,家主和工人之间的冲突,有一个工人埋怨家主不够公平,他的这个质问、这个控告到底有没有理由?他说的到底是否是属实的呢?他说这个家主不公平,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付出了好多,却得一样的工钱,觉得自己被亏待了,很不平。

当他质问家主的时候,家主却这样回答说:朋友,我没有亏待你,因是我们讲定的,你干12小时的工作,我给你一钱(一钱银子,按当时的工资待遇是非常不错的)。在发工资的时候,家主按照他的应许,按着他们定的约定,一分没有少。

家主没有亏待他,但是为什么引起不满了呢?家主解释得很清楚,你因为我做好人就红眼,因为你发现我多给了别人。我给别人的是我自己的东西,你应得的我已经给你了,我给别人的,多给别人的,是我自己的东西,难道我没有权,把我的东西给别人吗?我在做好人的时候,还要和你商量,我恩待谁,不恩待谁吗?后来这个工人没有在说什么。

我们也觉得他所控告的是没有理由的,他的怨言没有理由。但他为什么会这样?

因他是用地上的价值观看问题,地上讲的是多做多得,按着自己的功劳,论功行赏,我做的多我就应得的多,地上很多事没有达到公平,所以人的理想往往就是在为了得到公平而奋斗。不知不觉中我们的价值观就集中在这一点上——我应该得到的东西,我应该得的,这是我的权力,我的权力没有得到,我就要为权力而战,把这个看成终极目标。

但是,天国是建立在神的怜悯基础上的,是超越公平的。当我们在地上进入天国时,我们要放下一切权利,唯独靠着恩典和怜悯。

从天国的角度上看这个问题,这个人,这个家主,对工人是完全公平的,这个家主不是比公平做的少,不是还不够公平,而是比公平做得多,他是在公平公义的基础上多做了一些事情,是在给了别人应得的东西之外,又多给了一些,所以这是不一样的根基。

两个国度拥有不一样的根基,地上国度不是建在完全公平公义的上面,唯有天上的国度是在公平公义的标准之上——在怜悯上建立的。因我们的神是完全公义的,又是怜悯和慈爱的,而他的公义和怜悯是不相违背的。

我们常常有一个错觉,总觉得这个故事中,当这个主人做好人,怜悯别人的时候,似乎不太公平,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恩典从来就没有违背公平。恩典、公平、公义是在一条路上走的。但是,恩典比公平走得更远;怜悯比公义走得更远。应该得的得到了,是达到公平标准的;是在应该得的这个标准之上又多给了一些,这就是怜悯。由此我们明白了,怜悯和公平的关系是怜悯高于公平。

还有一个我们要明白,那就是家主说的:"这是我的东西,难道我没有权力去按我的意思使用它吗?圣经上有这样的教导说,我们的神,他是有怜悯的神,他也是有主权的神。神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我们必须要明白,神是有完全主权的,这个施恩者有他绝对的主权,受恩者无权去指责和干预这个施恩者给谁恩典,不给谁恩典;也无权命令施恩者必须怜悯自己,给自己恩典。

这个工人的问题出在他感觉的不公平,实质上是一种错觉,是他的角度不对。

事实上没有人亏待他啊,他已经得到他应得的,他是应该感恩啊。主人给他工作的机会,主人按着约定,把他应得的那一份给了他啊,肯定了他做的工作,给了他报酬了,没有一点拖欠或违约。他应该感谢自己有这样一个工作的机会。可是为什么他却反过来指责这个恩待他的人?

一个错误的感觉导致了一个错误的动机。最后做出了一个错误的行为。本来,他可以拿着自己的工资高高兴兴地回去,可是他却犯了错误。为什么有了错觉啊?因为他开始和别人比。当他发现只做了一个小时的工人,却拿了那么多的时候,他就开始衡量我和他之间的对比。

当他以自我为中心的去和别人攀比的时候,就带来了后边的错觉。当这个错觉产生的时候,他就认为这是真理,要为这个权力去争战,结果带出了这样一个不合适的行为,他不满、眼红、嫉妒、抱怨、指责,这就是这个比喻给我们展现的。原来耶稣不是在讲分配的问题,他是藉着一个分配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人的心态问题。

我们发现,这个比喻重点展现的是神是有绝对主权的神,神也是有怜悯的神。他不是把我们应得的给我们就算了,他还在给了我们应得的之上又多给了一些人额外的恩典。我们的神是有怜悯的,这是在这个比喻中所肯定的。在这个比喻之中,耶稣批评了那个心态不正的工人,他因为鞋里的这颗沙越走越痛,倍受煎熬,无法快跑,甚至落到后面,这是这个工人的问题。

再回到这个比喻前面,比喻的目的、初衷是要解释那句话"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我们是否明白了,在前的怎么变成在后的呢?在前的怎么会落下了呢?因为一个错误的心态,导致了最终这样的一个结局。

当彼得问他说,我们为你舍下了一切跟随你,我们要得什么?耶稣首先肯定地回答说:"你们将来会得赏赐,在宝座上审判十二个支派。并且应许说,凡为我舍下儿女,田产,房屋,弟兄,姊妹这一切的必要得百倍.而且要享受永生。

紧接着使用了一个词"然而,是要表明最要强调的信息,说明这句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这个警告是给彼得的,也是给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警告。我们和彼得一样,我们是跟随主的人。我们和彼得一样,我们是在地上生活的天上的子民。

我们和彼得一样,我们正在地上做着属天的事工。耶稣给我们应许说:你们一定会得赏的,然而有一个提醒,要谨记在心,那就是我们要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和动机。我知道在海淀教会有六、七百个义工,真的很感谢神,有那么多人愿意回应神的呼召,愿意来到神的家中参与服待,愿意跟随主,愿意奉献,愿意摆上的弟兄哦那个姊妹。

我们要谨记耶稣的提醒,不要因为奉献和摆上就觉得比别人强,不要因为比别人做的多就沾沾自喜,这是非常不对的。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你们的摆上,你们的献上,神一定会有奖赏,是神所喜悦的。但是,若我们最初奉献的目的就是为了得什么,那么就会有问题。

为什么会有人埋怨,会有人不满呢?就是因为起初他奉献、摆上有一个目的---就是觉得多奉献了。神就要多祝福,多为主摆上了,神,就要多给恩典。把这个作为交互的筹码,按照地上的价值观,功劳主义,付出就多得,按照功劳论奖赏,是报着这样目的去做的。

我们知道,有一些人的盼望真得到了,但也有一些人,他所盼望的,神没有按照他们所盼望的给他们,这个时候就会埋怨了,这么勤恳的服待,这么恳切地祷告,这么殷勤的读经,这么多的摆上和奉献,为什么神不祝福我,他就觉得神不祝福他,因为他要的没有成就,他觉得不被祝福,那是一个错觉,是一个错误的感受。

首先立场要摆正,我们服待,我们奉献,是我们回应神的恩典,是因为我爱我的主,是因为我的主,配得我这样去做,我理当这样去做我都觉得不配。就像那个膏主的使女一样,她把最宝贵的玉瓶给打破,用里边极宝贵的香膏来膏主的脚,他觉得主配得我这样做,因为我爱主。

这是非常正确的态度来服待,这也是神非常喜悦的。但是若不是用爱和感恩和谦卑的心来服待,而是一种功臣之心、邀赏之心、交易之心,我付出我要回报,我奉献了我就要得祝福,我多祷告多读经了,我就要多得赏,这样以交易的心来到上帝的国度里,那是地上的价值观,要带到上帝的国度里,那是行不通的,因为两个国度建立的标准不一样。

在奉献上和服待上,我们需要有感恩的心、谦卑的心。我们需要持定正确的态度,再加上热心的服待,那是好的,那是好得无比的, 是神喜悦的,神也必要赏赐。我们千万不要攀比,不要和别人比较,或者我们可以比较,但是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原则,那就是保罗告诉我们的,当我们和别人比的时候,总要觉得别人比我强,别人比我做的更多,我要努力去效仿那些爱主的,我要更爱主,而不是比,我比他摆上多,他的祝福比我多,眼睛只盯在祝福上。

要知道祝福不是用这个换取的,祝福是神的主权给予的,他想给谁就给谁,但是他会给谁呢?给那些有了正确心态,又有正确服待和行为的人。神是有他的原则的,我们是被神宠爱的,被神恩待的,我们要按着神所喜悦的去做。神喜悦我们有正确的心态,也有正确的行动。

人无法看到人的内心,只会从表面上去看,他做的多,他做的少。但我们的神,他是查看人心肺腑的神,在创世记中,有一个关于献祭的例子,兄弟二人都把他们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献到神的面前,放羊的从羊群中选了好的羊羔献给神,种田的从田中取来丰盛的果实献给神。

我们看他们做的都很好。可是神却悦纳了其中的一个,不悦纳另一个。在后来的时候,我们才知道那一个不被悦纳果然嫉妒那个被悦纳的,最终把他的兄弟杀害了。

神说,你若行的好,岂不蒙悦纳吗?我们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但是神早已看到他的动机和心态,这就是我们的神。所以,今天我们服侍也要有正确动机。神,除了看你做的事情之外,神更看重的是你做事的心态和动机。

因为不对的心态,不对的动机,将来会绊倒人。有的人在一开始接受福音的时候,有人只给他传了部分的福音,告诉他,神是蛮有怜悯、蛮有恩典,爱我们的神,是赐福的神,是医治的神,他能让你的家庭幸福,事业辉煌,能够让你身体健康。

这样的神,实在是太吸引我们了,我们都想有一位保护者,我们都希望有一位赐福者。如果仅仅是抱着这样的目的来信耶稣的话,那么就会很有问题。当这些没有得到的时候,就会埋怨,就会不满。

的确,神是有怜悯有祝福的,的确,神是要担当我们忧患的。神也邀请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你们到我这里来,我让你们得安息。神就是要赐福的。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真理。但这不是全部啊!神是有恩典有怜悯,神也是公义的。公义的意思就是,你应得的要给你。

我们要知道我们是什么状况,我们应得的是什么。我们知道,圣经上说:罪的工价就是死。那才是应得的。每个人都是罪人。应得的是什么?死的审判。但是神是有怜悯的,是在我们本应该受死的审判——这应得的结果之上施恩给我们了。所以,我们今天不能命令神,你要赐福我,你要保守我。传福音的时都说会赐福啊!现在神不赐福就不对。这样一来,神就成了欠我的。这是一个错误的心态,这是一个误解。

神给我们的,是他格外的怜悯和恩典。神不给我们也是应当的,是无可指责的,我们不可以指责,神,你要赐福别人,也要赐福我。我们不能干预施恩者的主权。那是他的主权,我们无权干涉。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知道,正确的心态何等重要。

接下来我们要问。怎么样才能够保持这样正确的心态呢?这个很不容易啊!因为有这么多的环境,除了无理由的抱怨,还有很多看着真是觉得不公平的事情。我承认这个世界真的是不公平的,我们盼望这个世界公平,可是这个世界没有办法公平。

所以当我们这些天上的子民还活在这个不公平的世上生活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属天的眼光,才能胜过这个环境。的确有很多事情,是会让人不满的。所以要持守正确的心态,不把这些带到服侍中,不把这些带到天国的事情上,这是不太容易的。

我们要知道的一点,也是需要常常提醒自己的是,神是完全公平公义的,他的属性是公义的,他不会把应得的东西收住不给我们的;他是怜悯的,他也不会把好东西留下不给我们。他已经把他的独生爱子给我们,要证明给我们看,他真的爱我们,他真的愿意把好处给我们。

他把独生爱子送上了十字架,担当众人的罪。他要遵循他是公义的神,他不会因为爱,就把公义标准给抹杀了。他不会把我们的罪一笔勾销,罪是要付代价的,但是,这代价神愿自己来付。

"我是公义的,罪就要受刑罚,但是这个刑罚我来受。我们知道,神是绝对公平的,对待我们不会有不公。所以我们就不应该去埋怨神。另外神是爱我们的,绝对不会留下好处不给我们。所以我们不用担心他不爱我,即便我要的东西他没给我,但是也许你要的东西对你不是最好的,所以他没有给你。不要怀疑他真的是爱你,他绝对会把对你来说最好的给你。

当我们认识到神的属性并确信的时候,会帮助我们持守正确的心态。我们信神,不是说我承认神的属性。我信是我把我的一切押在他身上。这个信不是一种理念。神是怎么样的神?打个比方说:如果你信任一个人,你真的信任他,那么你愿意把你的银行账号密码都给他。

你最信任的人你对他没有任何的怀疑,把你的一切安危都押在他的身上。神要的是这个信,你对他没有怀疑,把你的一切幸福、快乐、目标押在他的身上,相信在那是稳妥的,不会有意外和闪失的。有这样的信,并有正确的认识——神,你是公义的,你是怜悯的。正确的认识加上完全的信,就可以让我们胜过这个环境中带给我们的挑战,这使我们可以胜过不良心态的影响。

我们知道约伯的故事,圣经上说他是一个完美的人,无可挑剔,道德很高,对神敬畏,但是他却经历了非常大的患难和不幸。当他遭遇这些的时候,他无法理解这样的事情,他无法理解他的神,他有一点怀疑。他的朋友跟他辩论说,神是公义的,他做的事情都是对的,你遭遇不测肯定是你哪里有问题。

但是约伯无法接受这样的话语,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以致遭来这样的刑罚啊。所以他一直在寻求答案,质问上帝,可是最后上帝向他显现的时候上帝没有向他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却看到约伯闭口了,满足了。他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我亲眼看见你。伯(42:5)神是应当称颂的。他不再去质问了。

我们从他的身上明白一件事情,很多事情我们没法拥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多想让它合理化,但没有办法合理化。神有很多作为是我们无法解释通的,是我们需要用信心去仰望和相信的。我们一定要告诉自己,我们的一切质问将来见到神的时候,都是哑口无言的。

我们一切的质问都是在我们个人的感受里非常有限的认识。怎么样跨越这个有限的认识,就是要抬头仰望神,他的奇妙伟大,他的信实公义和良善。不要盯在你所处的这个看似不公的环境里,仰望神,信靠神,你才会超越这个环境,持守正确的心态存着感恩。

即便我要的还没有成就,即便我觉得这个环境是我不应该受的,但你要存着盼望,仰望那爱你的神,他终必给你合理的回复。就像他对约伯的回复一样,约伯看见了就闭口,神一定会以他的公义、慈爱让我们闭口,所以我们只有等候、仰望、谦卑、感恩在他的面前。

我们从刚才这个比喻之中,发现那个工人的抱怨是没有理由的,我们也要反省自己。我们有不满和抱怨的时候,有多少是没有理由的,是不合理的。也许有一些是合理的,即便合理我们也不要埋怨。埋怨人埋怨事埋怨社会也好,最终还不是在埋怨上帝吗?要知道神在掌管,把你的事情交给神,把你放在神的手中,他是完全公义怜悯和正直的。

所以我们应当凡事谢恩,这是神给我们的命令,要凡事谢恩。有句话说:思想会决定人的行为,行为影响他的习惯,习惯就会决定性格,性格最终就会决定了命运。

而圣经有一句更贴切的话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或作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很重要的警告,保守我们的心。一个小小的错觉就会带来一个不良的动机,一个心思,一个意念闪过的时候我们要省察,如果这个不良的动机在我们里面久而久之就会酝酿出不良的行为来。

所以有人说,良好的心态可以孕育出坚韧、良善、正直和乐观;扭曲变态的心态就会裂变出残暴、冷酷、狡诈、叛逆、猜疑和嫉妒来。

我们应当警戒神给我们的提醒,那许多在前的人,不要因为一个错误的心态就成为后面的人。伏尔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使人疲惫的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要倒掉鞋里的这颗沙子,改变心态,我们将会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在前的就不至于在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