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手术伤口愈合时间 分三类伤口做恰当护理
病人需要手术治疗的时候,病人本人和家属,自然会想到与手术有关的事情。比如,伤口多大?开刀疼不疼?什么时候伤口才能长好?怎样能让伤口愈合得更好一些?这篇文章就说一说与伤口有关的常识。
1.手术刀口开多大好,患者得了急性阑尾炎,医生就要给他把阑尾切掉。阑尾长在腹腔里,必须切开腹壁才能进行相关的手术。切完发炎的阑尾,还要把腹壁重新缝合起来。切口越大,对病人的损失可能就越大,将来的疤痕也越长。所以医生在设计手术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刀口尽量要切得小一些。还有一些手术,例如,作甲状腺手术,在脖子上开刀,刀口要隐蔽一些,否则将来在明处露着一条疤,样子不好看,于是医生把切口尽量往下一点,将来用衣服领子一遮就挡住了。从病人着想,当然手术是刀口越小越好,缝针也越少越好。有时候,病人就以“刀口大小”,是衡量医生的技术高低的标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完全对的。因为切口大小,首先要从病人的病情考虑,在手术过程中,要看得清楚,操作方便,保障病人的安全还以阑尾炎手术为例。刀口太小,医生看不清楚腹腔里的病变,翻来覆去,损伤就多,将来还会加重腹腔的粘连,病人经常要肚子痛。如果哪一个出血点没有发现,病人手术后出血多,就有生命危险。所以,第一是手术的安全。保证手术成功,第二位的才是切口要小、要隐蔽。这样说来,一味追求手术切口小,就是不足取的一件事了。
2.伤口怎样愈合,开刀以后,如果刀口长得“天衣无缝”,与原来的皮肤没有两样,该有多好啊!实际上又不可能。开了刀以后,在伤口处就要结疤痕。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疤痕会越来越软,但是,那些地方的弹性总是不如开刀以前。
3.伤口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清洁伤口。比如,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或者疝气修补手术,手术以前,病人需要手术的那一块皮肤,是完整健康的;手术的时候,医生还要给开刀的皮肤附近反复清洗消毒,医生自己的手,还有手术用的器械,都要认真消毒。这样的刀口,不应当有细菌污染。将来愈合也应当又快又好。
第二类是污染伤口。比如,阑尾炎切除手术、胃部分切除手术的伤口,虽然手术前皮肤完整,也充分消了毒。但是,在手术过程中,需切开胃或肠壁,其中下消化道寄生的细菌,即可污染伤口。阴囊和会阴部的手术,因为靠近肛门,皮肤的消毒灭菌不易彻底,也属于这一类。
第三类是感染伤口。这类伤口的组织,靠近或直接暴露于严重污染的部分。比如,阑尾穿孔时,脓液流入腹腔,很容易污染伤口,就属于这一类。
4.一般将伤口愈合情况分为甲、乙、丙三级。
甲级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疤痕最少,外形美观。乙级没有感染化脓,但有缝线针眼轻度感染,或伤口有红肿硬结、血肿、皮下积液、皮肤边缘坏死、裂开等,但对病人的健康影响不大。丙级意味着伤口化脓,需要将伤口敞开,放出脓液、换药,最终愈合后的疤痕较大,外形欠美观。三类伤口都有可能甲级愈合,但是由于污染程度有不同,甲级愈合的比例,从一类到三类依次降低,乙、丙级愈合的比例则相反,从一类到三类,依次升高。一类伤口,应当都是甲级愈合。
5.怎样能让伤口长得好,为什么同一类伤口,有人是甲级愈合,有人是乙级愈合,个别人却是丙级愈合呢?当然,不排除手术器械拙劣、医生动作粗暴和术前消毒不严等因素。但是,一般来说与以下因素有关。病人的营养状况至为重要,伤口愈合需要蛋白质等作为原材料。营养不良的人,血浆蛋白偏少,维持自身的日常营养尚且不够,“入不敷出”,当然会影响伤口愈合。贫血的病人,往往不仅缺少蛋白质,还缺乏氧气,使人体的新陈代谢有所降低。糖尿病病人血液中含糖多,同时伴有血管病变,使伤口感染的机会增多,外伤的伤口清洗处理不合要求,类似留有异物、坏死组织,缝合时拉的太紧,都是伤口愈合的不利因素。某些药物也会影响伤口愈合,如常见的“强地松”类的药物,可以抑制伤口早期炎症反应,使愈合推迟。年龄越小,生长力旺盛,伤口愈合快,质量也好。伤口所在的部位也有关系,血液循环丰富的部位,伤口愈合快,如头皮部位的伤口,不但生长得快,也不大容易发生感染。伤口愈合与营养 一提营养,人们可能立刻就会想到鸡鸭鱼肉,其实不然。的确,这些食物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是。也不忽视必不可少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与伤口愈合有关的微量元素有铜和锌,维生素类比如有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这些物质在人体内虽然都有一些贮备,还能进行调节,优先供应伤口的需要,一般不致缺乏。但是,外科病人需要维生素C的量,大大超过,超出平时,病人的食欲不佳,进食较少,也会造成供不应求。 所以,外科手术以后的病人,如果能自己进食,可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较多的食物,如西红柿、辣椒、苋菜、青菜、卷心菜、胡萝卜等。从食物中补充困难的病人,可以经口服或静脉补充,每天需要维生素C1~2克。外科病房的病人,也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许多手术后不能吃的食物,哪些东西须“忌口”。医生在查房的时候,经常有病人提出类似的许多问题。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哪一种食物,有能促进伤口愈合的“神效”,也没有证实哪一种日常食物,会使伤口化脓或延迟愈合。因此,除了病情需要禁忌者以外,平常吃的食物,开了刀以后照样可以吃,不应有什么“忌口”。至于吸烟,健康人都不宜,对病人就更不适宜了。
6.伤口如何护理,伤口护理非常重要。手术当天,麻醉过后,伤口疼痛程度视为最重,因手部等神经末梢分布有很多的部位可能更明显。疼痛程度也和病人的意志和耐受性有关。疼痛虽然不直接影响愈合,但会干扰病人的睡眠和食欲,可以酌情使用止痛药。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痛”。
其实,等不到伤口愈合,两三天以后就不怎么痛了。手术后,要根据不同情况,帮助止血,保护伤口。背部开刀的,可采取仰卧位,利用体重压迫止血。不过,不可忽视经常翻身,以免形成褥疮。腹股沟疝修补后,常在伤口上放臵小沙袋压迫止血。阑尾炎手术后咳嗽时,可用手捂住伤口,免得伤口震动加重疼痛。四肢的手术,宜将肢体抬高,帮助静脉回流,减轻出血和水肿。截肢后,为了防止伤口内突然大出血,应在床边备有止血带。颈部的伤口,要特别防止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窒息危险。除了用乳胶片引流淤血外,还应准备好拆线用具,一旦有异常,便可以拆除缝线,解除血肿压迫。手术后,一般都有轻度发热。这是手术时受损伤组织被身体吸收的正常反应,5天以后体温就趋于正常。如果手术5天后体温升高,并伴有伤口疼痛加重,要想到伤口是否有感染化脓。手术后两三天,伤口一般有些水肿,缝线的针眼稍有发红,是正常现象,要与感染相区别。清洁的伤口,如果没有引流物,也无出血、污染或感染征像,手术后不必换药。有的病人及亲属,为了看看伤口多大、缝了几针,自行揭开敷料;医生换药的时候,也凑到跟前围观,这样容易造成病人伤口的污染。会阴附近的伤口,尤其是儿童病人,要注意防止尿液、粪便污染。如有污染,要及时更换。常有病人要求医生给伤口“上药”。他们以为手术以后,在伤口上涂抹或者撒些药粉之类,对伤口生长有好处。其实,换药就是更换敷料,一般伤口除了用酒精消毒以外,并不需要使用其他药物。只有在伤口感染或有肉芽创面的时候,医生才会根据病情需要,使用“雨露伤愈灵”等。换药的次数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根据伤口渗出、生长情况而定。头面部及颈部的伤口,3~5天拆线;下腹部、会阴部5~6天;上腹部、胸背部7~19天;四肢伤口10~14天。医生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情况,会把拆线时间适当提前或推后。有时,医生先间断拆几针,过几天再拆余下的几针。万一拆线后发生裂开,可将伤口消毒、拉紧以后,用胶布粘合,过几天就能长好。也可以使用“雨露伤愈灵”让伤口愈合的更好。开刀时,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神经末梢被切断。伤口愈合时,新生的神经纤维长入疤痕,很容易受到刺激,产生痒的感觉,这是正常现象,但要避免搔抓。使用“雨露伤愈灵”外擦,痒的感觉会自然消失。伤口拆线后,用“雨露伤愈灵”保护一两天后(有些部位的伤口),如全身情况许可,就可以洗澡,不必总是包着、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