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不能成为精神的“传销”

2017-08-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不到50岁的企业家正值壮年,为提升自我参加为期三日.收费高达三万元的培训班,却没想到因荒唐的"强按入水闭气体验恐惧"培训内容,走上人生不归路.(南方都市报7月10日报道)一个没有培训资质的伪培训班,如果不是闹出不可收拾的后果,也许还会继续在高收费中蒙骗所有参与培训者.而回顾这些假冒伪劣培训班的出炉,不得不说是人们在过热的培训风下,陷入盲目崇拜情结,是理性个体面临的悲哀.正如许多网络跟帖中所反映的,如今培训虚热已成一大社会景观.各种以所谓提升职业素质.开阔人生眼界为名出现的培训大师.教材

不到50岁的企业家正值壮年,为提升自我参加为期三日、收费高达三万元的培训班,却没想到因荒唐的“强按入水闭气体验恐惧”培训内容,走上人生不归路。(南方都市报7月10日报道)

一个没有培训资质的伪培训班,如果不是闹出不可收拾的后果,也许还会继续在高收费中蒙骗所有参与培训者。而回顾这些假冒伪劣培训班的出炉,不得不说是人们在过热的培训风下,陷入盲目崇拜情结,是理性个体面临的悲哀。

正如许多网络跟帖中所反映的,如今培训虚热已成一大社会景观。各种以所谓提升职业素质、开阔人生眼界为名出现的培训大师、教材以及培训班,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培训一条龙。在利益驱动下,人们似乎不愿追究它们的真伪。其实,只需稍有理性,就能辨识。价值观与专业素质都需要长年累月的学习与领悟,不是靠大师培训的捷径就能快速成功的。可现在社会上恰恰流行着急功近利的风气,以为参照少数成功人士的经历就能成批量复制,甚至把培训变成了强行灌输的精神传销,用假大空的口号或者矫情的心灵鸡汤来迷惑受众。虚假培训的猖獗以及受众的盲从,让“培训致死”这样的悲剧发生。

肇事培训班的相关公司创始人刘民康,在微博认证以及百度百科词条中的大师头衔,并没有经过任何严肃的程序认证,却在网络上密集传播。这样看来,相关网络管理者也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而这个公司招摇办班如此长时间,也无相关职能部门过问,等于敞开了灰色的欺诈大门。可见,相关网络及职能机构也要为“培训致死”事件承担主要责任。

大家也许有一种感觉,就是整个社会陷入了浮躁的集体无意识中。公共媒介热衷于名人效应,包括企业家在内的部分社会群体,开口励志学,闭口人际关系营销,总绕不开经济层面的效率至上,知识技能工具化。

人人都恨不得快鱼吃慢鱼,都在用职位、金钱、社会权利来量化人生的成败,希望尽快咀嚼别人的成功馍馍而不加消化,最终在表面爆炸的成功学培训中,成为丧失思维的奴隶。换言之,当书店里充斥着成功学畅销书,企业从早到晚都在营造“我要发财”的物质阿Q氛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伪大师和伪学员,合谋出“培训致死”的挽歌——死的不仅是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