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籍里系陵县神头镇毋容置疑
东方朔(前161—前93),字曼倩,西汉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神头镇)人,官至太中大夫。他博学机智,能言善辩。《史记·滑稽列传》《汉书·东方朔传》均记载了他滑稽幽默、正言直谏、诙谐劝谕的独特风格。他的滑稽幽默,并非为了阿谀取宠,更无法掩盖他刚正不阿的豪情和满腔精忠报国之心。由于敬佩东方朔的人格,崇拜他渊博的学识,后人把他誉为“智圣”,捧为岁星、桃仙子、滑稽大师、知识之星,推崇他为笑话、相声、谜语、占卜、俗文学的鼻祖。长期以来,关于东方朔之籍里,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陵县神头镇说”,另是“惠民说”。以一些大型辞书为例:《中国名胜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的“东方朔墓”条,将东方朔籍里“汉平原厌次县”解作今“陵县神头镇”;而《辞海》(1979年版)“东方朔”条,将“平原厌次”解作今“山东惠民县”;《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982年11月重印版)附录的《各县异名表》把“厌次县”也说成是今“山东惠民县的异名”。
此外,还有“寿光说”,只是本来就说话底气不足,尚且承认东方朔原籍是陵县神头,后人迁至寿光。随着近年来实物证据的不断增加,“陵县神头镇说”已成定局,尽管“其他说”还说,但已是“声音越来越小”了。笔者根据近年来掌握的资料,从陵县地上古遗存、地下出土文物东方合墓志、省级非遗项目《东方朔民间传说》、民俗活动三月三庙会、现代东方朔主题文化活动、东方朔嗜好的地方美食、东方朔文化设施和研究机构、史料记载辨析、专家学者表态等九个方面力挺“陵县神头镇说”,谓之:九锤定音—东方朔籍里系陵县神头镇毋容置疑!
一、星罗棋布的地上古遗存
1.东方朔墓。位于陵县神头镇西2华里处,直径30米、高4米。墓地四周原有界石,中植松柏,占地达数十亩,1977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有保护标志。原有颜真卿撰书的东方朔墓碑,原碑已失,现有复制碑,存于陵县文博苑。
历史上东方朔墓有四次较大的修建工程。第一次是唐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对墓堆加封土,撰书墓碑;第二次是在明朝,当时正值盲人八卦占卜鼎盛时期,而东方朔为盲人八卦占卜术的始祖,每年三月三,各地盲人云集至此祭祖,又兴起了一次修墓活动;第三次是1992年神头镇人民政府又为墓追加了封土,并在墓东修了简易的东方朔祠;第四次是2008年8月,45集电视连续剧《东方朔》剧组主创人员开展“东方朔故里行”活动前,县、镇人民政府对墓追加了封土,在墓前竖立墓碑,修建了通往墓区的甬道和墓前广场。
至今,民间对东方朔的朝拜、祭祀活动仍在延续,今年的三月三庙会,与会人员达万余人。
2.东方朔祠。始建于东汉,历代屡有兴废。《陵县志》载:现祠重修于清乾隆三十二年,面积600余平方米,有前后二门、二殿、东西廊房,门额悬一横匾,上书“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祠”,院内左右各有碑楼一座,右为唐颜真卿书东方朔画赞碑,左为明康福庆重镌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俗称“小画赞”)。
前殿有东方朔塑像,后殿为朔母塑像。抗日战争期间,曾为八路军仓库,1938年11月被日寇焚毁。现废墟上虽有年久失修的民房,但原祠残存的碑座、灰砖依稀可见。现县、镇政府正计划在东方朔墓前重建东方朔祠。
3.东方朔画赞碑。系“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的简称,俗称“颜子(字)碑”,国家一级文物藏品,原立于东方朔祠,现立于陵县文博苑颜碑阁中。西晋文学家夏侯湛在探望任乐陵郡太守的父亲时,曾路过东方朔故里,拜谒东方朔墓,瞻仰东方朔祠,见先生之遗像,慨然有怀,留下了举世闻名的《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高度赞颂其才情和品格。唐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颜真卿任平原郡(治所安德县即今陵县)太守的第二年(754),察知安禄山反状,遣使入朝密奏,并预为战备。
12月,安禄山遣判官平冽等巡按平原。为麻痹使者,颜真卿与之同游东方朔祠,正书并篆额晋文学家夏侯湛颂扬东方朔的赞文,撰书并题额《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刻于同一碑上。写此碑时,颜真卿45岁,正值盛年,又怀满腔爱国报国之志,感情所至,字体神明焕发,平整峻峭,浑厚雄健,气势磅礴,堪称楷、隶“分水岭”,已确立了“颜体”风格。
该碑高260厘米、宽103厘米、厚22厘米,四面刻,碑阳、碑阴各15行,两侧各3行,行30字,共1073字。阳额篆书,阴额隶书,字大10厘米;正文楷书,字大6厘米。该碑造型高大,样式古朴,颜真卿的篆、隶、楷三种书法集中在同一块碑上,这在颜碑中十分罕见;三个不同朝代且均与陵县密切相关的历史名人东方朔、夏侯湛、颜真卿汇集在同一块碑上,也是历史的巧合。
因此,该碑享有“三奇”美誉,即奇人(东方朔)、奇文(夏侯湛赞文)、奇书(颜真卿书法)金玉交辉,珠联璧合,堪称中国艺苑一绝。同时,也是颜真卿抵抗“安史之乱”、忠贞爱国的历史见证。宋苏轼赞曰“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次年,“安史之乱”爆发,因颜真卿早有防备,训练兵丁,修建城池,备足粮草,他郡纷纷失守,而平原郡固若金汤。
该碑原存陵县神头东方朔祠内。元时移至县衙,建亭于大堂之侧。康熙六年地震,亭倒碑埋于土中。
乾隆年间,陵县县令汪本庄又建亭保护。抗战期间,被日本兵放之马厩,人踩马踏。解放后才又得以应有保护,先在政府后院封闭,1984年在县文化馆建临时保护室暂存,1992年春迁至文博苑,建双层飞檐六角阁保护。出于对东方朔的崇敬以及颜真卿人品和书艺的敬仰,千余年来,世人争相拓摹东方朔画赞碑,推崇备至。王公贵族、仕宦人家,往往求到一份拓片便引为幸事,爱不释手。
4.唐平原郡故城墙(当地人俗称“唐城墙”)。2013年被列入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为抵御“安史之乱”而修建。当时夯土筑成三道城墙,宽厚坚固,易守难攻。城上筑有楼、炮台、女儿墙等。墙高约五丈,上宽约二丈,周长二十里,三城环绕,浑然一体,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现在陵县人民公园(正改建为颜真卿公园,今年5月底竣工)南侧和县城西北隅,尚存两段。两者均呈拐角型,前者长171米,后者长449米。故城墙历经1200余年风霜雨雪,见证着小城的沧桑巨变,虽已无原有的宏伟气势,但仍与周围的时尚建筑和穿梭而过的行人车辆和谐相处,唱响远古与现代的交响。
说到故城墙,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该城墙是受了东方朔的点化而建的。当时颜真卿运筹备战,受平原地带如何抵御安禄山的强大骑兵而困扰。他百思不得其解,陷入困境之中。一日,颜真卿昏昏欲睡,忽然梦见一老者,手持桃木拐杖,自东方飘然而来。颜真卿知遇仙人,急忙上前叩拜,请求仙人指点迷津。
只见老者用执杖在地上写一“成”字,又在其旁写一“石”字,并在“石”字周围划一圆圈,微笑不语,然后向东方飘然而去。颜真卿猛然醒来,反复思索,茅塞顿开,知是东方朔显灵点化:地含“土”字,地上写“成”即“城”字,地上“成”即土城,意即点化修建土城墙。这样一来,既缓解了短期无以大量砖块建城的困扰,又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且挖土成池,筑土夯实为城,就地取土,极为方便,城与护城河相连,具有双重防御功效。再看“石”外画圆,意即球也,即造石球。平原地带有土无石,何不烧砖为石,于是烧制“绊马石”,用以阻挡安禄山的骑兵。当地曾流传着“修城不用砖,烧砖圆圆蛋”的民谣。上述带有神奇色彩的传说,足以彰显当地人对东方朔和颜真卿两位历史名人的尊崇之情,总是愿意将两人联系在一起赞美。
二、铁证如山的地下出土文物东方合墓志
2002年3月15日,陵县神头镇东街一村民耕地时,发现一古墓。接到报案后,省、市文物专家随即进行了抢救性挖掘。经鉴定,该墓系唐代咸亨三年(672)古墓,墓室呈南北走向,南北长5.84米,东西宽4.7米,深1.5米,墓底及墓室四壁均用青灰砖砌成。墓中出土墓志一方,长43厘米,宽42厘米,厚12厘米。其上以小楷工整镌刻,字迹清晰隽秀,共计469字。经辨认,该墓志系东方朔第二十八代孙东方合墓志,史料价值很高,故被专家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另有秦王镜一面(现存三面秦王镜之一,因锈蚀破裂,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和具有波斯风格的胡人抱囊壶、唐三彩水盂、龙凤纹贯耳宝月瓶各1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以及硬质白陶冥器一宗百余件。
同一墓葬出土数量如此众多且精美绝伦的文物,实属罕见。
东方合墓志的出土,足以证实东方朔是今陵县神头镇人,从而解开这个有争议的历史问题。
其一,墓志铭首句话即为:“公讳合,德州安德人也,即汉大夫倩之二十八代孙。 ”意思是:墓主人是东方合,德州安德人,系汉太中大夫东方朔的第二十八代孙。安德即今陵县,隋唐前后曾在这里设过安德郡(国)、德州、平原郡,郡治(州治)均在安德县。东方合是东方朔(字曼倩)的第二十八代孙,是安德人。这就说明,东方朔的第二十八代孙还生活在德州安德,即今陵县,死后还葬在陵县神头镇。
其二,东方朔是公元前161—前93年之人,东方合墓志铭的镌刻时间是唐咸亨三年(672),其间隔约800年,二十八代,每代人间隔为28年左右,这比较符合现实,故记载可信。
其三,东方合墓志铭还记载:“曾祖,膺,永平中任青州长史。”即东方合的曾祖(东方朔第二十五代传人)是东方膺,北魏永平中(508—511)任青州长史。墓志铭说他“弼政三齐则羽仪人物,佐清千里则令范当时”。东方合的祖父(东方朔第二十六代传人)是东方老,墓志记载:“祖,老,齐特进,又迁济、益、南兖三州刺史”。这是说东方老在北齐任特进大夫(荣誉衔),后来又先后当上了济州、益州、南兖州刺史。
这在正史中可找到佐证,《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高允》附载:“东方老,安德鬲人……文宣受禅,封阳平县伯,位南兖州刺史”。这条附载可以和墓志铭的记载相互印证,两处说的都是东方老的事,职务都是南兖州刺史。《北史》中说东方老是“安德鬲人”,因为北齐时安德为郡,鬲县县治在今陵县,鬲县辖有今陵县的边临镇、于集、神头等地,故安德鬲人仍是今陵县神头镇人。唐朝前期,改平原郡为德州,撤了鬲县,设安德县,故东方合就成了“德州安德人”。名称虽有变化,但是所指地域都是一致的,即都是指今陵县神头镇一带。史书还记载,东方老是一有名战将,先是为高昂(项羽式的人物)的部曲,出生入死,经历多次战阵,为北齐的奠基人高欢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高欢的儿子高洋登基后就封东方老为阳平县伯,南兖州刺史。
东方老后来作为一名重要将领率大军征南梁,虽然开头取得一些战绩,但后来遇到连绵大雨,遭到“水淹七军”的惨败,东方老被梁俘捉,随即遭杀害。墓志铭还记载:“父,荣,隋任右武卫长史……”即东方合的父亲(东方朔第二十七代传人)是东方荣,隋朝时任右武卫长史,是皇帝羽林军的官员,这个官职是皇帝的亲信人员才能充当的。东方合二十岁时就很有名声,“龉年阐誉五车,富于经典六艺”,在隋唐变革年代,曾在军中任职,陪葬的秦王镜铭文曰:“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 ”此为唐高祖灭隋时期,秦王李世民赏赐功臣所制。
这充分证明东方合骁勇善战,功绩卓著,曾在李世民麾下,为建立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到唐朝统治稳定后,他也想致力于文官事业,可是忽然于672年死去,葬于家乡。墓志铭还记载了东方合夫人的简况:“为渤海封氏,在家女则,出适母仪。”总之,东方合的墓志铭记载了东方朔第二十五到第二十八代传人四代人的身世,文字记载的时间跨度(508—672)为160年左右,可是却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个朝代,这段历史正是中国历史上由乱到治的动荡时期。从东方膺到东方合四代人,尽管朝代变迁,但每代人都在不同朝代的政治舞台上处于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东方朔后裔颇有其祖遗风。
综上所述,东方合墓志的出土,足以证实东方朔是今陵县神头镇人,这是迄今为止关于东方朔籍里的最为直接的实物证据,填补了东方朔家族史的一大空白。
陵县东方朔文化研究者王世明当时异常喜悦地撰联赞曰:“无曼倩后裔千古人间惑;有膺老荣合一碑天下晓。 ”
该墓志原为陵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012年7月,被征入德州博物馆陈列。
三、全市唯一的省级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东方朔民间传说》2000多年来,关于东方朔的民间传说在社会各阶层以不同方式广泛流传,至今在陵县及周围县市区老百姓中仍然传诵不衰。
其传说或反映东方朔非凡身世;或闪耀爱国忧民思想;或散发博学机智光辉;或展示滑稽幽默风采;或体现相术占卜才能……具有流传时间久远、多元文化相融、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影响广泛、语言通俗易懂等主要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民间传说中的一朵艺术奇葩。
经本人及有关文化工作者认真整理申报,《东方朔民间传说》于2007年1月和6月,相继被列入首批山东省、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当时德州市唯一入选的民间文学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历史渊源。陵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早在夏商周时期,这里即封鬲氏国,人口稠密,一片繁华。从汉到明初1500年间这里一直是州和郡的所在地,是鲁西北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神头镇位于陵县城东20华里处,是东方朔的故里。相传秦始皇惟恐他人取而代之,据当时“星相家”关于“东南有天子气”的预言,多次东游私访。
一天,他东游至此,只见祥云缭绕、紫气升腾,便叫随从问当地人这里叫什么名字。当听说叫“神头”时,他大发感慨:“神头神头神仙之首也!此地不就是要出天子的地方吗? ”当即将“神头”改为“厌次”。“厌(古读ya)”同“压”;“次”作“到”“停留”讲,意即天子已到这里,不再出天子。
早在西汉时,就已把东方朔传为岁星下凡。据史***载,东方朔死后,汉武帝问大王公:“诸星具在否?”大王公曰:“诸星具,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复见耳。”帝仰天叹曰:“东方朔生在朕傍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哉! ”惨然不乐。
西汉史学家褚少孙在《史记·滑稽列传》中把东方朔的事迹大书了一笔并把他写成了一个奇伟之人,辨驺牙,测知匈奴归降而获赏赐等。
而到了东汉班固写《汉书》时,东方朔民间传说已是“行于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炫耀”了。汉文学家刘向在其《列仙传》中、文学家应劭在其《风俗通义》中、文学家郭宪在其《洞冥记》中,都把东方朔写成了神仙。
西晋文学家夏侯湛曾游历东方朔祠,“见先生之遗像,慨然有怀”,留下了举世闻名的《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盛赞东方朔“雄节迈论,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 ”“染迹朝隐,和而不同。 ”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任平原郡(今陵县)太守时,留下了书法瑰宝东方朔画赞碑,前已介绍,不再赘述。明文学家张溥和御史康丕扬(今陵县神头镇人)均曾为东方朔出过作品集,旨在去伪存真,还东方朔以真实面目。
从唐朝大画家吴道子、宋元时代的无名缂织、明朝的唐伯虎、清朝的任伯年,到现代大画家齐白石,他们对东方朔均有画赞,不过大多把东方朔画成了盗桃仙人。
东方朔民间传说的形成及流传有其特殊的地域特征和时代背景,可以说是儒家文化和方士文化相融合而集大成者。方士是讲神仙方术的人,以修炼成仙和有不死之药等方术获取统治者的信任。方士掌握了古代天文、医学、神仙、占卜、相术等方面的知识,其中有迷信,也有科学,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和流派。鲁北是方士文化发展的重要场所,历史上籍贯隶属于平原郡(今德州市)的方士层出不穷。汉时的东方朔,他所善于的“射覆”即是方士的重要技能。
平原郡方士文化广泛传播原因有二,一是先秦时期这里就是方士活动的重要场所,据最新研究资料,徐福训练出海的童男童女集训地千童城就在今乐陵境内,秦始皇寻仙登临的碣石山就在今无棣境内;二是平原郡地处南北交通要冲,是战乱频繁地带,看似放诞的方士文化较之儒家、佛家文化更能适应动乱的社会,可以说平原地带方士文化的源流是浓厚广博的。东方朔之后,三国时的管辂,能预知人寿无,且能替人求救于南北斗星君以延人寿命;北魏的崔浩史书称“精于术数”……当是方士文化的不断传播和延续。
同时,平原郡又紧接内陆,儒家文化得以不断渗透。仁义忠信、爱国忧民品德是儒家文化的具体体现。东方朔博学机智,能言善辩,滑稽幽默,正言直谏。
关于他的许多传说,充分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豪情和满腔精忠报国之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朔民间传说自汉代至今,在社会各阶层以不同方式流传,日益丰富多彩,反映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关其出生方面的传说,既优美动听,又折射了古代历史,其出生传说和商、周祖先起源的传说类似。另外,还丰富了中国的桃文化,吞桃受孕说赋予桃子以生命象征、长寿象征,因此人们对桃情有独钟。有关其滑稽幽默的传说,促进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的形成,丰富了文化生活。他被誉为相声祖师爷、滑稽大师。现代相声大师马三立演出时,其背后的大扇子面上就写着“汉宫东方朔是中国笑话、相声祖师爷”字样。有关其相术占卜方面的传说,使盲人对其备加推崇,占卜技艺代代相传,每年三月三对其供奉跪拜,尊称占卜鼻祖。
有关其博学机智、爱国忧民方面的传说,则更是脍炙人口,使人们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爱憎分明,不断进取。
2.基本内容。东方朔民间传说2000多年来在陵县及周围县市区传诵不衰,其传说编辑在册的就有30余个,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①反映东方朔非凡身世。关于东方朔的身世,除了神奇美丽的《桃仙子的传说》外,还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岁星下凡》。②闪耀爱国忧民思想。东方朔刚正不阿,精忠为国,心系平民。要说《义救颜真卿抗击“安史之乱”》是精忠为国的充分体现,那么《五车金子》则是心系平民的生动反映。③散发博学机智光辉。
东方朔思维敏捷,才智过人,神头香椿经他的神嘴一包装,便成了闻名遐迩的《“厌次春龙”》;《智戏小人》《以何为净》等为人们津津乐道;《花狸虎子》则更充分体现了他的机智灵活和雄辩才能。④展示滑稽幽默风采。东方朔聪明过人,滑稽幽默,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性格开朗豁达,对权贵近臣甚至皇上也常常诙谐戏笑,这在《东方朔嬉戏汉武帝》《大头子》《屈子救大夫》等传说中得以充分展示;在《滑稽大王》中发挥得更是淋漓尽致。⑤体现相术占卜才能。相传东方朔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瞎子改变了命运,这便是流传甚广的《瞎驴变先生》。算命测字虽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被赋予很大的迷信成分,但这并不是东方朔的初衷,其初衷是为了改变瞎子的悲惨命运,从某种程度来讲,东方朔是成功的。
3.传承情况。关于东方朔的民间传说,自西汉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至今,2000多年来在陵县及周围县市区社会各阶层以不同方式口耳相传,代代不衰,或田间地头,或村边树下,或课堂内外;或祖孙相传,或师生相授,或朋友相炫……他们热衷于绘声绘色地向周围人们讲述东方朔的故事,有的还著书立传,使东方朔的故事传播得更广更远。东方朔民间传说的诸多传播者中,年逾七旬的陵县籍老文化工作者刘凤海是一位杰出代表。他自1982年开始,历时30余年,潜心挖掘、整理有关东方朔的传说故事,除热心向周围邻居及广大青少年讲述东方朔传说外,还先后出版《桃仙子的传说》《滑稽大师东方朔》《东方朔全传》《桃仙配》等书籍。
他编剧的电视连续剧《东方朔》,曾在中央电视台一、三频道和山东电视台播出,获优秀剧目二等奖。由于民间文学工作方面成绩突出,他多次受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省文化厅、省民委等单位的表彰奖励。
4.主要特征。东方朔民间传说有其非常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流传时间久远。关于东方朔的民间传说,自西汉流传至今,虽历时2000余年,但许多传说听起来仍是那么绘声绘色、引人入胜。②多元文化相融。陵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东方朔的许多民间传说是儒家文化和方士文化相融的产物,且以儒为本,以方士为表。③内涵极其丰富。东方朔民间传说涉及东方朔的身世、品质、智慧等方方面面,现在通过搜集整理在册的有30多个,近期笔者又在其故里通过深入挖掘,整理7个传说。
反映同一人物的传说如此之多是非常罕见的。④社会影响广泛。出于对东方朔品质和智慧的推崇,2000多年来,东方朔民间传说代代相传,对当地人们审美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相声、占卜等行业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⑤语言通俗易懂。东方朔民间传说的传播者多为其故乡陵县人,这里的方言通俗易懂,且又不失幽默风趣,这大概也是东方朔民间传说得以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之一。
5.重要价值。东方朔民间传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①历史价值。东方朔民间传说自西汉产生以来,进一步促进了儒家文化和方士文化在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同时,在不同历史时期又被赋予新的内容,适应人们的审美心理和生命需求。
②社会价值。东方朔民间传说内容涉及爱国忧民、博学机智、滑稽幽默等方方面面,在满足人们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对审美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③文化价值。由于东方朔多才多艺,堪称杂家,在许多传说中,把他誉为占卜鼻祖、相声祖师爷等。当代相声大师马三立、姜昆对其非常尊崇;许多盲人占卜者对其更是推崇备至.由此可见,东方朔民间传说对相声艺术及占卜技艺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未完待续)□石贤圣
工作动态
●4月18日,县******张法利主持召开东方朔文化研究工作例会。
会议对东方朔画册内容进行详细研究讨论,画册内容包括东方朔简介、汉太中大夫东方画赞碑并序、东方朔墓简介、东方朔合墓简介、后人礼赞、“三月三”庙会、东方朔作品等内容;讨论研究会人员名单;筹划开展全国性的征集活动,以扩大宣传面。张法利指出,画册的内容文字要精炼、准确,全面、真实、多方位、多角度展现东方朔形象;开拓工作思路,深入全国开展一次有关东方朔内容的征集活动,扩大东方朔宣传面和影响力。副县长王贞、东方朔文化研究会筹委会人员参加。
●4月21日,东方朔文化研究会筹委会人员拜访了神头镇西街人邱维银老人。收集到邱维银老人绘制的各种版本东方朔人物画图册,共7幅。邱维银老人自幼爱好绘画,多年来,他绘制了一大批有关东方朔的画作。
●4月21日,东方朔文化研究会筹委会人员拜访了神头镇前邓村邓化栋老人,搜集整理有关东方朔历史故事。邓化栋现80岁,东方朔故事爱好者。(田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