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清代 清代董诰《抚梅花庵主吴镇笔意》山水图欣赏

2018-04-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中外法制网讯(作者 赵建克)中国许昌画圣美术馆珍藏有一幅清代著名山水画家董诰绘制的 <抚梅花庵主吴镇笔意>山水图(图1).画面为山水绘画,水墨绢本立轴,尺寸为:纵157厘米,宽50.2厘米,绢丝细腻平滑,品相保存完好,古旧气息浓厚.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清代董诰画家的个人情况:董诰:(1740~1818) 清代官员.著名书画家.字雅伦,一字西京,号蔗林,又号柘林,清代著名画家董邦达长子,画界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浙江富阳人.乾隆二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国

       中外法制网讯(作者 赵建克)中国许昌画圣美术馆珍藏有一幅清代著名山水画家董诰绘制的 《抚梅花庵主吴镇笔意》山水图(图1)。画面为山水绘画,水墨绢本立轴,尺寸为:纵157厘米,宽50.2厘米,绢丝细腻平滑,品相保存完好,古旧气息浓厚。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清代董诰画家的个人情况:

董诰:(1740~1818) 清代官员、著名书画家。字雅伦,一字西京,号蔗林,又号柘林,清代著名画家董邦达长子,画界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浙江富阳人。乾隆二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三通馆协修,武英殿纂修。

散馆后,改任编修。工诗,古文词,书法宗王羲之、王献之,又能於一粒芝麻上书"天下太平"四字。山水禀承家学,雅秀绝尘,晚宗宋、以善画,受高宗知,历任内阁学士,擢公、户、吏、刑部侍郎,充四库馆副总裁。

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两次图形紫光阁。董诰位极人臣,出入禁中四十年,供职勤恪,进止皆有常度;熟谙掌故,政事得失,皆能洞鉴本源。朝见时,凡有献纳,皆面陈之,不用奏牍。平生所学,在一个"诚"字,以为天下无不可与外之人;而人亦未有敢侮之者。亦擅绘事,其所进呈画本,均经乾、嘉二帝亲笔题咏,并收于《石渠宝笈》第三编。

《清画家诗史》谓董诰"山水禀承家学,秀雅绝尘",《清代画史增编》亦有"禀承家学,山水绝伦"之语,说明董诰的绘画深受其父影响。董诰幼承家法,学习父亲董邦达的山水,善用枯笔长皴,神韵悠然。其渊源"近接思翁,远追董北苑(董源),论者有古今三董相承"之说,说明董诰主要承袭了五代董源到董其昌的绘画相承之路。

其用笔"虽宗法董(源)巨(然)、而其用墨实得力于思翁",在笔墨风格上更多的接近于董其昌的特点。董诰作品但非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生拙,拙中带秀,从而体现出文人画平淡天真的意趣。

冯金伯在《墨香居画室》中有言:"某向尝获观文恪公(文恭)真迹,闳深渊懋,浑厚精微,远则北苑、巨然,近则华亭(董其昌)、娄水,渊源一脉,神气吻合。"乾隆对其亦有"家法由来山水传"之语。董诰的山水正是沿袭了父亲董邦达的宗法渊源,在此基础上,利用侍从近臣的身份,饱游阅看宫廷丰富的古代名家巨迹,使自己的山水艺术能够上窥宋元经典,遂成一代名手。

          

本幅(图1)董诰绘《抚梅花庵主吴镇笔意》山水图作品,作者在创作时,开笔采用了近景巨嶂式构图,气势撼人,在画面的远景开创江南平远描绘,运用了五代画家董兆苑之笔意。表现出整个画面的空旷,笔力沉雄。用中锋方笔勾山石轮廓,山石主题部位采用披麻皴法和卷云皴法皴擦,近处坡石点苔细密。

整视全图:远山平台为圆润,山腰和山底点缀一丛丛繁茂古树,近山雄浑兀立,疏林远树,平淡幽远,渐远显诲,率真多意,整体画面平淡天真,咫尺千里。

画家用枯笔长皴和湿墨点苔来表现江南的林麓烟霏自然山水,给人以神韵悠然的感觉,带有秋岚远景,极远处:丘岸起伏,江水时隐时现,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天边,山底高低错落有致的巨石和茂林作为主题部分进行细致的描绘。与图(2)吴镇山水图对比,构图风格一致,采用南宋半边式构图,极尽雄浑厚重。

    董诰《抚梅花庵主吴镇笔意》山水图。画幅中近(图3)景突兀,大山迎面而来,巨石映衬两簇篱屋,画家用披麻皴、卷云皴法擦勾出山石的立体质感,用纯熟的董巨技法在山腰上点缀出怪石掩映茅屋,疏筠曼草,置之细径仓台,画面的山脚平坡空旷处营造蓠舍两簇,位置布局合理得当,左高右底,龙虎夹供,背靠高山,前边有开阔的平台,右边河水顺着低洼的山涧从蓠屋前边开阔的平坡外绕过屋前,流向远边,滋润山中的万物,图中虽无画出河水在平坡前的蜿蜒,但画家运用拟人手法以虚写实,计白当黑,以物言志,把这种适合文人雅士谈天论道的优美环境描绘到画面中,也正附合了吴镇画家早年为人占卜算命的职业习惯,吴镇一边进行山水创作,一边为人卜卦,因此在吴镇的画幅中,但凡有房屋的题材作品,大部分都讲究房屋的风水安排,暨是(背靠高山鸟成凤,前临大海鱼化龙),背靠高山,前有明堂,左右山石龙虎夹拱,上风上水,在此处读书,使人心情开阔,无所欲求。

在此画当中,画家描绘茅屋两室,用淡墨勾线,笔墨秀润,不施颜色,与山石,树木的浓淡产生黑白对比,作为画面的点睛之笔,整个大山脚处,层密叠翠,叶茂林深,郁郁清旷,让人身在其中,临水听松,好不惬意,给人以野逸清静之趣。

    近处树林点缀,茂叶丛生,部分树干双钩线留白,小部分略施淡墨湿笔平涂,勾画出丛树的挺拔,随山势的起伏而错落有致。通往山间的道经幽路蜿蜒消失在半山深处。屈曲萦带,近处两室竹篱茅舍,在丛林中掩映(图5)画面笔墨厚重,画法苍劲,加上近处几堆耸起的坡石,浑厚滋润的笔墨描绘出群石丛林,松木挺拔的山居景色。

董诰《抚梅花庵主吴镇笔意》山水图在绘画技法上以湿墨平涂为主,局部山石突兀,气韵潇洒,运笔纯熟,有山似梦雾,石如云动之感,山石边沿运用秃笔浓墨点苔,突出山石的自然。

山间点缀风蒲,林麓间布置松柏卵石,映衬半边竹屋,在丘壑,松石等景物位置安排上是自然随意,不苛求位置的吻合,比例上的协调,意在突出山石的空灵,远山的秀美起伏,在技法上董诰并不是完全临摹自己所见到吴镇的大帧山水画图,而是把所见到的吴镇的绘画笔墨与自己所传承的董家艺术兼柔,取董巨的秀丽,山体干湿笔互用。

水墨苍莽,淋漓雄厚。以淡墨笔勾勒山水轮廓,再敷以湿墨晕染,让画面更加富有江南秀美的韵味,给人以野逸空旷的视觉效果,整体画面画风清润苍郁。画家也以此幅山水的默忆描绘表达出自己的喜悦激动心情,并予寄情抒怀之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