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香港天后时代!
勇杨千嬅 - 千嬅盛放
她是港女代言人,是残存的香港娱乐荣光,是为数不多的纵横香港影坛和乐坛的女艺人。
影sir在这里谈论的,不仅仅是她的业务能力,更是对逝去的香港天后时代的怀念。
Sammi郑秀文,是香港最后一个天后。
出道至今,她在全球发行的唱片累积销售量已超过2500万张,世界巡回演唱会场次突破170场。从1997到2007年,郑秀文个人累积票房达3亿7千万港元。
被誉为”梅艳芳接班人”的她,不仅是歌坛天后,也是票房灵药。
起步于1989年的第七届新秀歌唱大赛,郑秀文玩票性质地参赛,演唱叶倩文的名曲《干一杯》,意外获得了季军,后加盟了华星唱片公司,成为许志安的师妹。
1991年,郑秀文加入TVB,从歌坛跨界到影坛。
其实在刚出道时,郑秀文还不是现在这样凌厉的港女风格。早年香港推崇玉女偶像,年轻的郑秀文也蓄起了长发,配上婴儿肥的脸颊,倒也是个清秀佳人。
但当时,圈内已经有周慧敏这样王者级别的玉女偶像,又有关之琳、邱淑贞这样的美艳型选手,论长相,郑秀文比不过她们。
在接连出演了《大头绿衣斗僵尸》、《壹号皇庭》等几部没啥辨识度的作品后,郑秀文决定转型,却遭到公司雪藏。
好在,她等到了杜琪峰。
在郑秀文演过的29部电影中,其中有12部是杜琪峰的作品。
这位直言“Sammi是我最爱的演员”的导演,找来了刘德华,三人组成了著名的铁三角。
《孤男寡女》、《瘦身男女》、《龙凤斗》、《盲探》,铁三角成就了多部经典,也为郑秀文带来了多个金像奖、金马奖提名。
郑秀文独特的神经质式幽默在爱情喜剧里游刃有余。本来她可以顺风顺水的发展下去,直到她出演了《长恨歌》。
在冬天的上海穿旗袍,迅速增重减重,还要苦学国语和上海话,她都熬过来了。
但没熬过扑面而来的恶评。这部投资4000万的电影,只收回500万的票房。观众把电影的失败,都归在郑秀文身上。
随后,郑秀文宣布停工,独自面对抑郁症。
好在,两年后的她带着八场红馆演唱会闪耀归来。她的心态也转变了很多,从节食减肥到规律健身,她的勇气又回来了。
多年后,鲁豫问她,假如知道结局,还会不会接演《长恨歌》。
郑秀文回答,会,什么都会。
这种港女式大无畏,也体现在被誉为“小郑秀文”的杨千嬅身上。
“我乜都无,净系心口得个勇字(我什么都没有,唯有心口一个勇字)。”她在台上说到。
刚毕业时,杨千嬅还是名护士。1995年她参加无线电视台举办的《新秀歌唱大赛》,获得季军后出道。
《少女的祈祷》、《再见二丁目》、《烈女》、《野孩子》等等,都是她的歌曲代表作。
林夕、黄伟文,这些顶级词作者都是她的裙下之臣。
但她也和郑秀文一样,在歌唱事业达到巅峰时,转型向影坛发展。
2002年,她凭借《新扎师妹》、《地下铁》、《千杯不醉》等佳片在影坛崭露头角,还给她带来了香港电影金紫荆奖、金马奖等多项提名。
但在2006年,随着唱片界的没落,杨千嬅的唱片销量也受到影响,加上与郑中基的感情受挫,让她决定停下来,给自己放个假。
像郑秀文有杜琪峰一样,杨千嬅也等来了彭浩翔。
这个玩票性质的小成本电影意外的爆了。仔细想想,其实这个剧情合理又不合理,张志明幼稚又爱玩,这么一个典型的渣男,春娇怎么会看上他?
但春娇就是爱了,爱得那么真,那么勇。
这样的剧情,要是演员不到位,很容易出烂片。还好,杨千嬅和余文乐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让这部烂俗爱情片熠熠生辉。
凭借春娇一角,也让杨千嬅成为金像奖影后。重回事业巅峰。
至此,杨千嬅也成为第二位获得香港乐坛与影坛标志性大奖的女艺人。
第一位是谁呢?
是梅艳芳。
梅艳芳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
因为家境贫寒,年仅4岁的梅艳芳便和姐姐一起登台卖唱。1982年,梅艳芳参加无线电视和华星唱片共同举办的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凭一首《风的季节》获得冠军,从此踏入演艺圈。
80年代,正是“亚洲四小龙”风头正茂的时刻,香港工业蓬勃发展,狮子山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港人拼搏向上,不问出身,只要努力,就有机会。
而出身贫寒又努力的梅艳芳,正好击中了港人这份精神需求,一炮而红。
梅艳芳也十分珍惜这份事业:“很多有才艺的人怀才不遇,而我却是个幸运的人,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更能够以沙哑的声音及丑样获得观众的喜爱,我相信因为我超越了自己的能力拼命地去搏。”
除了在歌坛取得巨大成就,梅艳芳在电影里也是如鱼得水。
她的《胭脂扣》,助她拿下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及金龙奖、亚太影展四大影后桂冠。
这是青楼女子与富家少爷相约殉情的故事。纵观全片,梅艳芳都像是一个“面瘫”,旁人看不出她的心情变化。
但眼神,却十分有戏。
深怕别人看出喜悦,眼神淡淡的,嘴角却微微上扬。
吞下鸦片时的决绝。
生活中的梅艳芳,也是如此大气。她热心,是许多人的“大姐”,好友曾笑她“门下食客三千”。
郭富城、苏永康、陈小春、陈奕迅、谢霆锋等人在出道时都得到过梅艳芳的指点,她还亲自带出草蜢、许志安、谭耀文和何韵诗等门徒,他们都敬梅艳芳为师父,于是就有了“梅家班”。
除了关爱同行,梅艳芳也心系民族和民众。她曾自愿放弃加拿大国籍,留港为国尽力。
她在华东水灾时北上义演,成立“四海一心基金会”,发起“1:99音乐会”为SARS病患募捐。
2003年,身患宫颈癌的她身着婚纱,唱着“斜阳无限,无奈只一息间灿烂……”,以嫁给舞台的形式谢幕。
此后,巨星陨落。她的铜像矗立在维港星光大道,上提“香港女儿”。
梅艳芳、“梅艳芳接班人”郑秀文、“小郑秀文”杨千嬅三位天后可谓是一脉相承的。在她们身上,都带着一股奋发向上的精神。
“努力才能被爱”,她们出身市井,没有过人天赋,注定不会成为林青霞、王祖贤、邱淑贞、周慧敏、关之琳、李嘉欣这样的传奇美人,但正是这样的草根精神,却击中了在狮子山下长大的港人的心。
她们出生、成长的年代,正是香港从动荡到腾飞再到成熟的过程,“亚洲四小龙”、回归、金融危机、千禧年、911、非典、北京奥运会、次贷危机…….某种程度上,她们的人生,不仅仅代表自己,也是代表了香港。
当影Sir在谈论郑秀文时,不仅仅是谈论她,而是她代表的杨千嬅、梅艳芳、徐小凤、甄妮、某一段时期的王菲等人的香港天后时代。
黄子华(香港栋笃笑艺人)曾说:“你(郑秀文)和许志安结婚,是香港童话,是你的社会责任!”
影Sir无意评判郑秀文的选择,毕竟婚姻不应该是童话,而是复杂的现实。
天后落地。也许,是时候,向天后时代告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