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华华西 杨振华的相声 杨振华和他的相声艺术

2017-12-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如何在传统相声的技巧上适应时代的需要,创造新的相声包袱的规律,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不然的话,内容怎么更新,还是这套技巧,恐怕想把格调提上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想杨振华同志也在考虑这些问题.我觉得杨振华同志有些相声有所创新,不仅作品题材跟得上时代,而且在很多包袱的处理上不同于过去.如<豪言壮语>这个小段,若按传统的包袱规律往上套的话,是写不出来的.他说的内容正符合观众的心理,一个一个的对比,最后弄出一个邪的来,这个小段的气氛就全出来了.这究竟是三翻四抖哪?还是属于别的那个规律,恐怕找不到一

如何在传统相声的技巧上适应时代的需要,创造新的相声包袱的规律,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不然的话,内容怎么更新,还是这套技巧,恐怕想把格调提上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想杨振华同志也在考虑这些问题。我觉得杨振华同志有些相声有所创新,不仅作品题材跟得上时代,而且在很多包袱的处理上不同于过去。

如《豪言壮语》这个小段,若按传统的包袱规律往上套的话,是写不出来的。他说的内容正符合观众的心理,一个一个的对比,最后弄出一个邪的来,这个小段的气氛就全出来了。这究竟是三翻四抖哪?还是属于别的那个规律,恐怕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但是它响了,响得很厉害。"

——摘自马季在辽宁相声座谈会上的发言

杨振华的相声创作紧扣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老百姓关心什么他说什么,老百姓看什么他就跟着演什么,关注生活,贴近百姓。几乎他的每一个段子都记录反映了那一阶段的历史。从《下象棋》中你可以知道当时电影《追捕》和《三笑》造成的轰动,从《拉兹之歌》、《摩登时代》也可以想象当时《流浪者》和卓别林喜剧影片系列正在热映,《懒猫》记录了举国上下关于"黑猫白猫"提法的理解和讨论,《你以为你是谁》则产生于"国有企业"改"股份制"的年代……喜百姓之喜,忧百姓之忧,贴近生活,提出回答反映百姓的关注和忧虑。

说到杨振华相声艺术的创新,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独创的一种艺术形式--吉他相声。81年年底,杨振华与崔福祥的《笑语欢歌》,参加了全国曲艺调演(北方片)的演出,获得了二等奖。由于是相声演员第一次抱着吉他上台连说带唱,人们管这种形式叫"吉他相声",当时引起了很大争议,支持者很多,反对者也不少。

对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如何界定与规范那是理论家的事儿,相声演员可不管那套,凭着他们的职业敏感马上意识到:这东西不错,这东西能换钱!

于是乎模拟仿效者甚众,杨议、杨进明啊,谦祥、增瑞啊,小戴、郑健哪,包括冯巩、郭冬临,都能够学以致用,而且有的用得还不错,比如冯巩郭冬临,从《旧曲新歌》到《台上台下》经过不断地充实和实践,使得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了升华和完善。

杨振华在相声界的地位有些特殊,全国的一些相声演员除了对杨振华艺术形式的模仿还有内容上的借鉴。人们都知道相声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演员一般情况下不说别人说过的相声,指相声演员自己创作的作品,不包括相声作家的作品,象何迟的《买猴儿》,马三立可以说,刘宝瑞也可以演。

而相声演员自己创作自己表演的段子则是属于自己的,别人不会去演,或者很少去演。要想要别人演你的段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他自少表明了一种态度,即他对你的艺术是认可的、推崇的。

相声界能享此殊荣的不多,马季是一个,另外一个就是杨振华。好多知名著名的相声演员都演过杨振华的作品,马季演过他的《富了以后》,改名《如此大款》;师胜杰演过他的《常回家看看》和《醉酒歌星》;高英培演过他的《豪言壮语》;王平演过他的《十等司机》……为什么?因为杨振华的作品,内容深刻,形式火爆,因此深得同行的青睐。

作品好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态度、姿态问题,你让师胜杰去演姜昆的作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他将来穷得要了饭,他也不会拿姜昆的东西去换钱,这不仅仅是版权问题,这是原则问题。

杨振华的艺术造诣与他在相声界的地位极不相称,曲协高层,大赛评委,以及一些相声大腕云集的重要场合均不见杨振华的身影,为什么哪?一个人人都在回避的、心照不宣的、习以为常的问题,那就是:杨振华"独自享受"了相声界的嫉妒和排挤,而这种嫉妒和排挤又完全是无意识的、潜意识的。

我想不会是所谓相声精英们的"君子协定"或"攻守同盟",完全出自于人的本能反应。所以长期以来,相声界的精英们对杨振华的艺术成就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睁一眼闭一眼假装瞧不着"。

何也?畏惧也!相声界的主流精英们怕见杨振华,怕提到杨振华,在杨振华面前他们会有一种"自惭形秽、羞愧难言"的感觉,都是说相声的,看看人家,想想自己,人家把相声当成了艺术,当成了毕生的事业;而自己则把它当成了"跳板"、"敲门砖",人家六十多岁还在搞创作且佳篇不断,而自己要是六十岁哪,甭说搞创作了,连背词儿都困难哪!

六十岁啥也干不了啦,只能带把剪刀给人剪彩和满世界收徒弟了。

所以他们不敢见杨振华,见了杨振华那种一贯两好的自我感觉顷刻间荡然无存,噩梦醒来时或者良心发现时会有一种想抽自己的冲动!曲协的问题暂且不谈,就说三次相声大赛吧,按杨振华的艺术造诣,给一些评委当评委都绰绰有余,但那些曲协、相声界的领导们,为了排挤、打压杨振华、马志明等相声名家,挖空心思、煞费苦心从南京挖到了一位被埋没了近五十年的"老珍珠",如此费尽周折为哪般?相声界那些大腕们可谓人人心知肚明,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之间有一种天然的默契。

跟杨振华生长在一个时代并且从事同一种行业,其实是一种悲哀,他是那些相声大腕们心中永远的痛!

这就是杨振华,我心目中的相声大师,而且是硕果仅存的一位!

部分参考资料:

勇于出新的杨振华 作者:金山 相声大侠--杨振华 作者:全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