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凤飞2016春夏 回顾2016 展望2017 这十大点总结得太好了!

2017-05-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回顾2016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平稳运行中孕育了许多发展契机.随着网络规模的快速扩张.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体验经济.娱乐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模式正在蓬勃发展;随着消费意识的不断成熟,消费愈发聚焦产品本身,"三品" 战略带来了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的协同演变,从而进一步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期,我们回顾2016年的热点话题,通过总结梳理引发关注的行业大事,启迪发现未来之机遇,引领行业更好地迈进2017年.新疆,向全产业链进发2016年1~10月,新疆纺织类工业完成投资达424.54亿元

回顾2016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平稳运行中孕育了许多发展契机。随着网络规模的快速扩张、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体验经济、娱乐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模式正在蓬勃发展;随着消费意识的不断成熟,消费愈发聚焦产品本身,“三品” 战略带来了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的协同演变,从而进一步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期,我们回顾2016年的热点话题,通过总结梳理引发关注的行业大事,启迪发现未来之机遇,引领行业更好地迈进2017年。

新疆,向全产业链进发

2016年1~10月,新疆纺织类工业完成投资达424.54亿元,同比增长68.7%。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底,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742亿元。2016年1~10月实现工业增加值62.59亿元,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16年1~9月实现利润12.13亿元,增长1.3倍。

纵观一年来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以阿克苏、库尔勒、石河子等“三城七园一中心”为重点,合理布局,差异化发展,尤其纺织下游产业日趋增多。

2016年11月16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山东康平纳集团筒子纱染色智能示范工厂项目正式落户国家级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该项目一期主要建设2万吨的筒子纱染色项目。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该项目加快推动了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对带动整个纺织产业下游发展色织、针织、服装等终端产品具有重要示范带动作用。

新疆一边借助内地省市纺织服装产业成熟的发展经验,一边避免与其发展方式雷同,提出“分步走、两手抓、三管齐下”的发展目标。

其中,“分步走”即以棉纺织为切入点,以服装和针织品为重点,以印染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2016年年中,新疆出台《关于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的意见》。

《意见》指出,强化产业布局和政策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并在全区范围内布局棉纺织产业、化纤产业、织造产业(含棉织、针织)、服装产业等11个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促进以园区为主的产业集群发展。

为了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新疆在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加大力度。2016年新疆共组织近2万名工人到内地纺织服装企业就业培训,同时输送500名服装产业创业与管理人才赴内地培训。

此外,新疆纺织服装产业还扶持了一批优秀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壮大了一批重点园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承接内地的产业转移;培养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如民族服装、地毯、刺绣、艾德莱斯绸等。

日前,新疆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要求,2017年争取实现服装、家纺等深加工项目落地新突破,力促纺织工业增长50%,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

中国纺企海外布局加速中

2016年,纺织企业“走出去”布局海外步伐加快,布局范围也从前几年大热的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扩展至非洲国家。

特别是埃塞俄比亚,从宏观政策和经济形势的稳定程度,自由贸易协定的覆盖面,到人口红利的恢复和可持续的时间,能源成本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综合考虑,埃塞综合优势突出,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

2016年纺织行业掀起了一股去埃塞投资的热潮。

江苏阳光、浙江米娜、江苏金茂、江苏联发、山东鲁泰等众多纺织行业知名企业纷纷将目光聚焦埃塞俄比亚。

除了在2016年10月intertextile秋冬面辅料展期间举行的埃塞俄比亚投资推介会,应埃塞国家投资委员会邀请,2016年10月31日~11月2日,中国纺织代表团一行13人对埃塞俄比亚进行了投资专项访问。这是继2015年4月之后,中纺联第二次组团访问埃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高勇曾表示,在国家层面,2015年,中国从资本输入国向资本输出国转变。

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的坚定推进,给纺织产业的资本顺利出海进行全球布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宏观政策环境。

在行业层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纺织业已经进入了跨国布局的新阶段,随着既有的供应链国际优势受到中国成本刚性上涨的挑战,产业迫切需要产能的全球布局和优质资源的跨国合作来创造国际竞争的新优势,而非洲作为继东南亚之后的产业转移的潜力之地,顺理成章进入中国纺织业的视野。

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也表示,中国制造业“走出去”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不断消失,公司的客户也在担心阳光的品牌发展。如今很多欧洲、美国、日本的客户听说阳光在埃塞投资,对自己的品牌发展都很有信心。”

陈丽芬更直言,“中国纺织企业不要再过多去东南亚,不出5年,东南亚制造业成本就会和中国差不多水平,还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到非洲。”

2016年末美国举行总统大选,特朗普的当选令TPP协议搁浅,越南政府随后宣布正式停推TPP,这也为2016年在越南投资的中国纺织企业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不确定因素。

但是正如浙江华雪纺织有限公司开发部总监孟雪峰所言,无论有无TPP,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制造业尤其是纺织等中低端制造业上与中国的竞争都无可避免,产业转移的趋势早已显现。即便没有TPP协议,东南亚、非洲国家也会凭借低成本优势,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目的地。

此外,除了直接在海外建厂投资,2016年,纺织企业也通过直接收购来弥补自身在产业链上的短板。

2016年4月,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从全球私募巨头KKR&Co.LP手中收购法国轻奢服饰品牌Sandro和 Maje的母公司SMCP SAS的控股股权。

如意集团此次投资SMCP,意在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支持其全球扩张计划,尤其在亚洲,并通过并购进入时尚成衣领域。

布局海外已经成为中国纺织企业在当前全球产业格局重构背景下构建价值新优势的重要路径。未来,这股浪潮仍将继续。

看不懂的棉价

2016年是我国取消棉花收储政策的又一年,经历了两年市场价格低迷后,2016年的棉花市场从整体来看虽以涨为主,但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波动。

从期货市场到现货市场经历了从低到高的巨大起伏,同时伴随着整个大宗商品的上涨,让棉花企业、纺织企业都很“受伤”。

2016年年初,在涉棉企业间弥漫着悲观的情绪,随着国家对钢铁、煤炭、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大宗商品也陷入了低谷。人们都在担心棉价在新棉、进口棉、国储棉相互竞争的情况下形成杀跌状态。

在现阶段,国内现货价格在11000元/吨左右震荡,而在期货市场主力9月合约甚至跌破万元大关,市场笼罩着一片悲观情绪,人们对棉花市场普遍不看好,甚至有不少棉花贸易企业纷纷转行。

有分析认为,2016年棉花价格的上涨,深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市场供应偏紧,二是资金推动。

回顾2016年的棉价走势,抛储政策是影响棉价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季度过去时,抛储政策依然没有落地,国内外棉价差大幅缩小使得棉纺企业的棉花需求有所增加,同时抛储推迟至5月初,让国内供应出现偏紧,国内资金受国家房地产调控的影响,转战期货市场,首先把目标瞄准了棉花。

从4月中旬开始期货市场出现暴涨,主力9月合约由3月底收盘的10200元/吨开始上涨,4月上涨至13450元/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最大涨幅高达31.86%。看不懂上涨的基础,导致涉棉企业犹豫观望,资本主导了上涨行情。

2016年的抛储前期,市场表现比较亢奋,成交率达95%以上,从6月下旬开始,由于储备棉出库困难,公检速度跟不上,甚至有时候不能满足每日3万吨的挂牌量,加上纺织企业需求的提升,市场呈现疯狂上涨模式,成交率长时间维持100%,成交均价最高达15000元/吨以上。

2016年7月21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了棉纺织企业座谈会,就企业关心的储备棉投放问题进行探讨。

企业呼吁一是加大储备棉投放量,二是向生产型企业倾斜,三是在新棉上市的9、10月份不要停止放储,四是增发棉花进口配额。

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储备棉轮出时间延长公告称,2015/2016年度国家储备棉轮出销售截止时间由2016年8月31日延长至2016年9月30日。

此外,公告还明确提到,本年度国储棉的轮出总量将不限于200万吨,最终以实际成交数量为准。此消息对棉花期货价格带来了直接影响,对棉价上涨产生压力,市场的紧张情绪缓解,成交率大幅降低,成交均价也明显回落,但新棉上市后阶段性供给不足,令棉价依然维持强势。

可以说,棉花问题不容忽视。只有通过市场的均衡作用来调整棉价到合理区间,才不至于打破棉花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且更有利于行业的稳定发展。

产业用纺织品走上发展快车道

可以说,当今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已走上战略发展的快车道。

产业用纺织品对纤维性能和装备差别化的特殊要求,需要行业与原料和装备制造业紧密合作,共同进行差别化的产品研发和生产。过去的一年中,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体现了行业特点和创新方向。

这一年,产业用纺织品的产业链融合活动可谓精彩纷呈,它们促进了行业协同创新、共同开发、共赢发展。

如2016年6月7日,在产业用纺织品创新联盟和汽车轻量化创新联盟的共同推动下召开的汽车轻量化用纤维复合材料技术研讨暨产业对接会,就实质性地推动了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轻量化产业的发展。

2016年6月22日,由中国汽车学会主办、中产协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汽车非金属复合材料高层论坛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受邀作主题报告,介绍了我国车用纺织基复合材料的现状和发展以及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和先进技术,并提出希望进一步加强产业链融合和跨学科合作,推动我国纺织基复合材料和汽车轻量化产业的共同发展。

此外,由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协会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专项技术交流会”也于2016年10月12日举行,会议期间,业内人士畅谈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在裁剪、缝制机械装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设备和技术提出新需求以及发展重点,为下一步深入开展研发合作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2016年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主办方在上下游相关产业参展商的选择方面进行了适当的范围扩大。

展会期间,涵盖产业用专用设备及配件、专用原料及化学品、非织造布及制品、其他产业用纺织品卷材及制品、功能面料及防护服装,以及研发、咨询等相关产业的参展商齐聚展会,凸显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上下游协同发展与创新的趋势。

同期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非织造会议则吸引了来自美国、欧洲、印度尼西亚、南非、中国台湾及香港地区等上下游产业链代表200余人参加,以“全球非织造布市场”为主题展开交流,并举行了医卫用非织造市场的产业融合与品牌创新、耐久性非织造布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两个平行分论坛。

未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将以科技创新特别是上下游行业协同创新为动力,加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转型升级,提升科技水平,拓展新的应用空间和市场份额;并以需求为导向,加快行业供给侧改革,把“补短板”作为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的突破口,满足国防军工、医疗卫生、土工建筑等多领域需求。

化纤行业大力践行绿色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之一,在《中国制造2025》中,“绿色”贯穿其间,成为全文的主色调。把绿色制造作为主要方向之一,也是中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过去的一年中,作为占据全球化纤比重达70%的我国化纤行业,率先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为支持化纤行业绿色制造、循环再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推进化纤行业的绿色制造事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与浙江绿宇环保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宇基金”,并于2016年3月16日正式启动。

基金设立了专门奖项,鼓励对行业绿色发展具有前瞻性和深远影响的基础性研究,支持绿色制造工程前沿技术研究,推动绿色制造评估与信息平台建设,表彰对化纤行业绿色制造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团队和个人;基金还将组织开展以推动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为主题的会议论坛及公益活动。

2016年年底,为推进废旧职业装及废旧纺织品的科学回收和循环再利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宇基金携手北京公交系统,启动了“北京公交系统废旧工装循环综合利用工程”,引领纺织行业废旧纺织品回收再次迈出坚实步伐。

象征健康、环保、无害的“绿色纤维”LOGO在2016年3月16日正式发布。绿色纤维认证经多方面的努力工作,已形成了由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保障体系等组成的认证体系。

2016年9月2日,绿色纤维认证工作全面开启,旨在推进我国化纤工业的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制造和循环发展,在绿色转型升级中实现新的跨越,进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长远目标。

该项工作已列入《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要按照国家统一的绿色产品合格评定体系建设要求,推进包括原液着色纤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等产品在内的‘绿色纤维’及绿色纺织品的认证”。

目前,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滁州安兴环保彩纤有限公司、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绿宇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广东新会美达股份有限公司、优彩环保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金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8家化纤企业成为首批获得“绿色纤维”认证的企业。

第二批申请认证企业的形式审查及下游现场核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中。2017年将启动绿色纤维在下游各个环节产品的吊牌工作,将设立绿色纤维标志下游用户使用管理规则,下游涉及纱线、面料、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同时,第三批申请绿色纤维认证企业的形式审查及下游现场核查工作启动。

重拳治污,转换发展新动能

2016年,作为全国印染重地的绍兴专门出台了《关于开展印染行业整治提升“亮剑”行动的工作方案》,这次铁腕整改引起了业内的重点关注;随后,7~9月G20峰会前后,杭州周边印染企业的停产整改,让印染行业乃至纺织产业对绿色生产更进一步深化。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生态文明建设被首次写进了国家五年规划目标任务,是国家“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这既是印染行业加强环境保护的强大动力,也使其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

2016年,印染行业集全行业之力,对“十三五”期间行业绿色发展和节能环保政策进行了深入解析,就印染企业当前关注的废水、废气排放标准,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国际环保法规新进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实践。

也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技术进步在行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促进印染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组织申报了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发布了《第十批中国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荐目录》。

随后,还举办了2016全国印染行业节能环保年会,并将本届年会主题定为“提质增效 绿色发展”。

2016年也是数码印花技术在主流市场加快拓展的一年。我国是世界服装生产大国,也是服装印花加工大国。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时期,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加强产品和市场对接,是行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工艺技术日趋成熟,已成为了纺织品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于2016年成立了服装印花分会,并召开了首届全球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峰会。

瞄准引领新一轮印染行业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和生产方式,聚焦全球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的发展与合作,共同探讨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上下游领域的最新技术和趋势,推动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与进步。

2016年既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篇之年。在印染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伴随着工艺、技术、设备的改造升级,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管理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全国印染行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并举办了第五届全国印染行业管理创新年会,针对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设备管理、精益生产、化学品管控等议题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实践分享。

“纺织非遗”融入产业,走进生活

在繁忙的商贸发展中,总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情怀令纺织人心动。

“纺织非遗”的保护、传承、创新始终萦绕在纺织人心间,化作一场场时尚发布会,一次次文化交流,更化作产业为之奋斗的方向。

设计师们总是敏感的,在2016年中国时尚行业大事——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非遗”元素成为他们竞相极力表达的话题。他们希望以此探寻先人的路,传承非遗精髓后再时尚创新。

2016年10月,张义超带来了“荣昌夏布张义超创意时装发布会”,用一场秀带给无数人“如何让夏布重回日常生活,借用时尚因子的注入产生新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对其进行活化性保护”的思考;来自广东的设计师金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为例,为我们拓展了以“非遗 ”融入当代生活的路径和可能;2017春夏曾凤飞非遗时尚作品秀“远·近”的举行,将“很远”的东西带到我们“很近”的生活中。

值得一提的是,金带来“香云故里”品牌发布会的同时,也将该品牌发展出“非遗 ”的品牌文化进行了一番展示与解析。

一是“非遗 非遗”的产品设计理念,以非遗香云纱作为设计主体,结合与融入其他非遗产品或元素,如香云纱 潮绣、香云纱 苗绣等;二是“非遗 产业”的市场推广理念,将香云纱作为一种高端时尚服饰,可以与多种业态天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如非遗 旅游业、非遗 珠宝业、非遗 演艺业等等;三是“非遗 文化”的品牌发展理念,在品牌塑造上,积极融合其他文化元素,如国学文化、茶文化、禅修文化等等。

不仅在绚丽的时尚发布舞台,这一年产业里的“非遗”事件,同样值得历数。

2016年6月,“锦绣丝路”中国精品刺绣艺术展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难得的是此次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名瑞集团中国刺绣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展览,凸显的是“中国刺绣”,不为某一个绣种争名誉,而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最精华的文明和传统文化。

2016年10月,CHIC2016秋季展在注重商贸对接功能的基础上,特别推出了一个凸显文化意味的展示区域——当代中华服饰展区。

这一展区吸引了这些“执迷”于传统服饰的人们。现场设置的“丽江丝梭情 云南手工织布技艺展示区”被前来对接的服装企业创意总监、设计师们团团围住。推广蓝染工艺的创意展位,改良中式旗袍定制设计师工作室,推广丝绸织造千年文化底蕴的专业市场,都在全行业的瞩目中串起一颗颗匠心。

在“纺织非遗”的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得到反复肯定之后,更重要的其实是——究竟如何落地?如何让它走出博物馆,走出濒临失传的境地?如何将其融入当下生活?

为了加强纺织类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2016年8月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

而在随后举行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座谈会”上,国家级和省级纺织非遗项目传承人,与相应的服装、家纺、印染、服装设计师行业协会的负责人,纺织服装品牌企业,著名设计师及专家围绕“加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展开交流。与会嘉宾纷纷认为,生产性保护是纺织类非遗活化传承最有效手段之一。

而在回顾与展望纺织非遗工作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感慨说,提升传统的传承方式,要推动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与有实力的企业相融合,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与品牌成长相融合,与产业集群升级发展相融合,使纺织非遗向产业化、商业化发展,才能实现一种升级版的传承与保护。

文化创意事业遍地开花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纺织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但以自主品牌出口的比重却较低。

纺织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激烈,越南、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家具备更加明显的成本优势,中低档加工订单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不断延续;而欧美等国家凭借品牌优势在终端消费环节有很强的控制力。

因此,我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正从规模和成本优势转变为科技和品牌创新优势,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提升迫在眉睫。

各种增加产品时尚感与观赏度的科技进步不胜枚举,同时,打造整个产业的文化创意人才也成为2016年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

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6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2016中国国际面料创意大赛,征集了来自国内外500余家纺织企业的4000余份面料设计产品,以及来自百余所大专院校、纺织面料设计专业机构及独立设计师的服装、家纺、家居面料设计作品3000余份,旨在发掘全国范围内的纺织面料设计人才,激发广大纺织企业的设计热情。

与此同时,作为纺织业的终端输出口,服装及家纺行业的设计赛事、时尚发布更是不胜枚举。

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示范效应下,在各地服装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下,各地方时装周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细数下来,2016年全国一二线较发达城市很多都拥有了自己的时装周,如广东时装周、上海时装周、江苏时尚创意周、大连时装周、青岛国际时装周、宁波国际时装周、虎门时装周、厦门国际时尚周、武汉时装周等等,呈现出遍地开花全民时尚的文化态势。

不论是跨界合作,还是展秀合一,抑或是融汇新锐与国际,每个时装周都有着自己不可复制的基因特质;不管是连续多年举办的示范派,拥有雄厚纺织服装产业基础的产业派,还是正处于旺盛生长阶段的少壮派,每个时装周又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举办初衷——以创意设计的力量推动产业和消费的升级。

而家纺行业作为中国正在崛起的纺织产业终端,2016年在文化创意方面也有很大投入,除了在各大展会上发布的家纺流行趋势外,“海宁家纺杯”·2016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张謇杯”·2016中国国际家用纺织产品设计大赛、“震泽丝绸杯”·首届中国丝绸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等专业赛事层出不穷,源源不断地为家纺行业发掘与输送人才。

求新谋变,专业市场紧抓发展机遇

从浙江义乌出发,至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横跨整个欧亚大陆到达西班牙马德里的“义新欧”路线,被视为“一带一路”战略从构想走向落实的重要标志,其为“小商品之都”义乌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此外,杭州跨境贸易中心综合实验区也通过与“义新欧”的无缝对接,实现了与西部地区的贸易连通。

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转型升级,是近年专业市场求新谋变的又一个有力抓手。

从广州白马服装市场、虎丘婚纱城、重庆光控朝天门中心等引入showroom、转型B2C、打造体验式主题式街区等发展思路可以看出,专业市场正积极向展贸型、品牌型、服务型转变。

此外,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北京市的专业市场正积极向科技、创新、创意和品牌型基地方向转型升级;而河北白沟、廊坊等地区陆续开建物流基地等配套设施,如西城·永清现代物流园、保定白沟、石家庄乐城国际商贸城等;天津的专业市场则积极打造金融、服务、对外出口等平台功能。

专业市场增加了会展、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等综合服务。如在杭州和常熟建立中纺设计中心、中国男装交易中心,致力于向重点集群开展定向服务;柯桥、常熟、石狮、虎门、广东粤秀等重点搭建会展平台,积极邀请采购商进行交流合作、展示专业市场综合实力及优势产品、传递经济管理新思路。

推动贸易合作,加强产销对接是专业市场通过不同途径促进品牌发展、市场转型的重要表现形式。2016年,红棉国际时装城、常熟服装城、广州白马服装市场等带领市场内品牌积极参展CHIC2016,促进企业之间、市场之间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性氛围。而中纺中心、常熟天虹、广州白马等市场组团深耕二、三线市场,与下游采购商、合作伙伴实现了直接对接。

此外,在贸易合作方面,中国即墨服装批发市场主动出击,积极加强与常熟男装、广州女装、濮院毛衫等产地市场的交流与学习,并与常熟天虹服装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市场商户与品牌商家的沟通提供了良好渠道,实现两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增进了品牌优势。

在转型升级大潮中,专业市场不遗余力地助力场内服装品牌提升知名度,如在2016年的中国成长型服装品牌名单中,虎门富民时装城、辽宁西柳服装市场、北京天雅女装大厦等市场均有多个品牌入围。

近年,专业市场获得诸多荣誉,义乌中国小商品和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评定的“中国驰名商标”;西柳服装市场、常熟服装城、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中国轻纺城等都曾在国家工商总局的诚信示范市场评选中获得诚信示范市场称号;虎门服装电子商务产业园和清河羊绒电子商务产业园分别入选商务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专业市场在变革中谋求新突破,在创新中把握新机遇。这其中的每一份耕耘都将在今后的日子里开花结果。

新零售时代的序言

2016年,中国经济进入增长新常态,实体零售业增速缓慢,电商却以较高增速一路向前。一系列热点大事件令人记忆犹新:天猫“双11”以1207亿元的交易额创造全球零售业的销售神话;移动网购以超过50%的占比超越PC端,成为电商市场的重要力量;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平稳发展,新政过渡期延长;网红经济、智能化技术等与零售嫁接,为电商发展拓宽了渠道;新零售时代开启,实体与电商将进一步融合……

走过八年,“双11”已演变成一场世界级的购物狂欢节。2016年11月11日,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各大电商平台推出了密集的品牌促销活动,其中天猫以1207亿元的交易额刷新历史记录。值得一提的是,“双11”服装类目Top10名单中,传统品牌集体发力,占据绝对优势,以女装类目Top10名单为例,淘品牌只剩韩都衣舍,传统品牌优衣库ONLY、乐町、伊芙丽、太平鸟等霸占榜单,茵曼、裂帛均跌出前十。

某种程度上,“双11”是传统品牌电商转型成功的一个标志,他们正在取代纯电商品牌,成为电商新势力。

近年,移动电商在整个网购市场中占比不断增长,2016年迎来爆发期。从易观智库提供的数据可见一斑: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占网上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一季度的72.3%进一步提升至74.1%,交易规模达9619.1亿元,同比增长83.5%。不过,随着移动端占比不断提高,其增长空间却在逐步减小,以至于移动网购交易规模呈现增势放缓趋势。

提及电商平台,不得不提跨境电商。2016年,我国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有关监管要求给予一年的过渡期,即继续按照试点模式进行监管。过渡期实施以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平稳发展,对于引导企业积极适应规范的监管要求、地方不断创新监管服务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天猫、京东等电商企业也在积极发展跨境电商。

在国内新一轮消费升级环境下,消费者对个性化消费的期待不断高涨,在电商领域,网红经济成为加分项。通过网红参与研发、设计的独立个人品牌不断涌现,在平台规模化销售之外,由设计师参与的个性化、定制化高端服装服饰单品,也成为线上服装服饰下一步进入上升渠道的机会。此外,视频直播形式的购物渠道介入零售领域,成为线上服装服饰升级的加速器。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新零售”成为重要关键词,马云提出,未来,将不再有电商这一说法,线上线下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业内人士表示,“新零售时代,传统零售业机会来了!B2B电商增长乏力,传统企业电商或将成为中国电商最大的未来。”

2017年,新零售时代将带来哪些新变化?电商领域又将创造哪些销售神话?这些疑问将在新一年中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