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马约翰 鼓浪屿名人 马约翰
提起我的爷爷马约翰先生,60年代以前的清华师生几乎无人不知。蒋南翔校长在纪念马约翰先生执教清华50周年的纪念会上说过"马约翰先生在清华服务的历史,差不多同清华的校史同样悠久。所有在清华上过学的同学,差不多全都受过马先生的热心教诲。
回忆30年前马先生在体育课上给我们热心讲解锻炼身体的意义和方法,至今记忆犹新。"的确,马约翰先生在清华历史上是一位重要人物,他从1914年到清华任教起,直到1966年离开我们为止,长达53年。他热爱清华,热爱体育教育事业,为此付出了全部的力量与心血。
我爷爷最大的愿望就是强健人民的体质,增强人民的健康。他的这个愿望在新中国成立后,得以充分的实现。他担任过全国体育总会的主席,曾是参加国际比赛的中国国家代表队的总教练,全国运动会的总裁判长和全国体育总会的主席等。1965年在一次周总理邀请一些老专家的宴会上,周总理和他握手并一起合影留念。
马约翰
我爷爷生前所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他1882年生于福建厦门的鼓浪屿,诸多的自然条件为他提供了优良的活动条件。在他小时候,游泳、跑步成了他日常爱好。但他在年幼时父母双亡,和哥哥俩人在亲戚帮助下,到上海上了中学,后来又上了聖约翰大学。
在读书期间,他对外国人蔑视的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十分气愤,立志要从事体育工作,为甩掉这顶侮辱性的帽子而出力。聖约翰大学毕业后,他于1914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后来教体育。当时清华校长罗家伦轻视体育,认为体育"低级",哪能有教授,于是,无端地他被降职降薪,当时,好多教授劝爷爷辞职,但他仍安心从事他的体育教育,一心为培养健康体魄的学生而工作。
后来,在他的带领下,清华足球队在华北运动会上夺得了冠军,罗家伦才恢复了他教授之职,并赠给他一个小银杯,这银杯后来一直放在他的客厅里。每每谈起此事,他都不胜感慨。
爷爷是一位体育教育家,他认为"体育教育为建树有能力的人才而做贡献"。他曾于1920年与1926年赴美国春田体育学院,在他所著的"体育的迁移价值"一书中,充分表达了他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他在该书中说到"体育,除了它的身体功能之外,也是树立品质的宝贵因素之一!
从体育观点上看,体育可以使感官更加敏锐,这对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品质提供实际的训练。"它在体育教育的实践中,一直贯彻这些原则,特别是在解放以后,它的这种体育教育思想,得以更有力的贯彻。
它曾提出过在比赛中运动员应具有的道德,一是要诚实,比赛应该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不允许用任何不正当办法去取得胜利;第二是不论比赛胜负,都必须全力以赴,自始至终要尽最大努力进行,不能有丝毫放松或懈怠,更不能放弃;第三是比赛中要虚心向对方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
爷爷就是要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公正、诚实、虚心和奋斗进取的精神。他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也十分热情地关怀学生,教导他们正确的锻炼方法。
也帮助体弱的学生恢复自信、强壮身体。并热心地为同学们解决生活方面的困难等等。前些日子曾有人寄给我一篇与他学生所写的"怀念马约翰教授"一文。文中作者讲到他当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上学时,马约翰先生发现他上体育课时身体不好,后了解得知他因病无钱医治,马先生就设法请了医生为他免费治病。
他在文章结尾时写道"我曾暗下决心,要学马老一样地关心、热爱学生。"这样的事例甚多,荣高棠先生称马老为"体坛师表",这他是当之无愧的。
清华大学为了纪念爷爷马约翰对学校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原体育馆南侧的一块广场上,为他塑造了一尊花岗岩的全身坐像。以一排排青松作为背景,广场四周围绕着一圈黄棕矮树,爷爷身穿的仍是平常一贯的装束:一件白色衬衣,半卷着袖,衬衣外加了一件浅色的毛背心,系着蝴蝶结的领带,下面是一条灯笼裤,一种裤腿束在膝下的裤子,一双白色的长统袜和一双黄皮鞋。
他右手叉着腰神采奕奕,面带和蔼可亲的笑容,凝视着前方,似乎仍在注视着那些在运动场上锻炼着的学生们。
马约翰广场
在厦门鼓浪屿他的家乡,有一个马约翰文化广场,广场上也建立了一座他的铜像。
爷爷性情开朗、乐观、热情,多年艰苦的生活养成了坚韧不拔的奋斗进取精神。在我们的记忆中,似乎未曾见过他愁眉苦脸或闷闷不乐过,他总是精神充沛、神采奕奕、充满信心、面带笑容的对待一切事物。他常说的一句话"奋斗到底,决不妥协"(Fight to the end, Never give in.
)是他学生所熟悉的,他就是以这种精神对待工作和生活的。即使在联大时期,他的长子马启华在读联大四年级的时候,当时因病缺药,而且由于家庭生活艰辛,身体缺乏营养而去世了,但他把痛苦隐藏在心中,仍然不知疲倦的投入到工作中,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也没能打垮他。
他的这种乐观精神,在他后来谱写的一首歌曲《生命圆舞曲》(Waltz Through Live)中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那是一首充满乐观主义的歌曲,歌曲中他鼓励青年们要有勇气面对人生,要坚强有信心,要充满希望,前途是美好光明的,要像跳华尔兹舞那样优美和自如地渡过一生。这首歌曲反映了他坚忍不拔的勇气,后来我为这首歌曲配上了伴奏,常在我们家中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