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苗海门 王苗苗:没把我当外人上海的包容让我感动

2018-01-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去年春节,163位外来务工人员感动了上海整座城市.他们在开始回乡旅途之前,在上海火车站南广场无偿捐献鲜血."我喜欢上海"成了他们多数人的理由

去年春节,163位外来务工人员感动了上海整座城市。他们在开始回乡旅途之前,在上海火车站南广场无偿捐献鲜血。"我喜欢上海"成了他们多数人的理由。一年过去了,他们在做些什么?

在做回访时,记者有些吃惊,去年为上海献过血的百余名外来务工人员,现在却只能联系到其中的少数几位。有的更换了手机号码,有的又漂泊他乡。或许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上海只是漂泊过的一个城市。他们曾为上海带来感动,而上海给他们留下了什么?王苗苗说,她感动于上海的"宽容";上海带给李爱平的是希望和稳定,"每月都会按时领到工钱,每年都带一万块钱回家没问题。"

外来女工成了上海媳妇

五年前,18岁的安徽姑娘王苗苗第一次来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繁华立刻吸引了她。苗苗当时有了这个念头:"以后要嫁到这里来!"五年后,苗苗实现了愿望,成了一名"上海媳妇"。如今,已有孕在身的她幸福地说:"嫁给我老公是我的福气,公公婆婆都没把我当外人!"

公公婆婆把我当女儿看

去年春节前,王苗苗在上海火车站献血200毫升,当时她这样解释献血的理由"喜欢上海!"她坦率真诚的话让许多人记住了苗苗。2006年12月26日,王苗苗与本报记者一起踏上了去北京的路程。虽然不是第一次去北京,但是王苗苗仍然有些激动,因为这次的意义有些不同,她是作为去年春节返乡前夕外来人员献血的典型,参加"影响2006·CCTV年度新闻记忆评选"颁奖节目的录制。

去北京的前夜,王苗苗向记者讲述了这一年上海带给她的感动。

2006年4月份,还在南汇一个塑料制品厂打工的王苗苗认识了现在的丈夫范保军。11月11日,23岁的王苗苗结婚了,结束了漂泊的打工生涯,住进了老公在南汇康桥的家,成了一个"上海媳妇"。

让苗苗感动的是,丈夫家里人把她当女儿一般看待。"公公婆婆没把我当外人,知道我怀孕后,更是什么都不让我做。"虽然语言有障碍,与家人交流经常闹些笑话,但是王苗苗已经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

我喜欢上海的包容

丈夫是王苗苗喜欢上海最主要的原因。"我以前就听说上海男人特别好,烧菜、做饭样样行的。他也一样,很会照顾人,对我特别好。"王苗苗幸福地说,"嫁给我老公是我的福气!"这次去北京,范保军也陪同在她的身边。提起这个外来媳妇,24岁的范保军言语里充满了温情。

"她的个性吸引了我,很贴心、很纯朴,有时候有点小孩子脾气。"王苗苗怀孕后,老公怕她累着,主动让她辞掉工作,在家里休养。而为了照顾准妈妈,年纪轻轻的范保军开始在网上学习育儿的知识,"现在也不太懂,慢慢学。"

王苗苗说,上海的包容让她感动。"上海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家里人对生男生女没要求,这样很好,我喜欢。"这一年,让王苗苗感动的还有很多来自身边人的温情,工厂的门卫、同事对这个纯朴的安徽姑娘很照顾。

我还会捐献脐带血

"读书时,我就经常在电视上看献血的报道,很早就有献血的念头。"去年春节在上海火车站,一张献血宣传单让她想起了献血的愿望。"其实当时还是有点怕的。"献血后,瘦小的王苗苗先在火车站附近的旅馆里休息了一下,接着又在疲惫中度过了11个小时的长途路程。"妈妈责怪我长途旅行前为什么还去献血,但我一点不后悔。"

如今,王苗苗已经怀孕一个多月了,但是她看到采血车还有想去献血的冲动。当她从电视里看到,上海脐血库的存血量很少,呼吁孕妇捐献脐带血时,她立刻想到了捐献脐带血。"听说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帮助白血病患者。我生宝宝时,也想把脐带血捐献了,也为白血病患者做点贡献。"

记者手记

为什么把镜头对准他们

去年的春运,163位返乡民工在回家前,为上海留下了可以拯救生命的鲜血。当我把镜头对准他们时,许多人给了我这样的答案:"我想为上海做点什么。"

28岁的安徽小伙子陈国胜的话或许可以代表这163位民工的真实想法:"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没有什么文化,但血和大家是一样的,都是热的。"话语朴素,让人感动却也有些心酸。所以,当它在当时的东方早报上刊登后,深深地感动了读者,也感动了上海这座城市。

这是纯真却久违了的情感。他们默默无闻,为这座城市增添亮色;他们起早摸黑,只为过年口袋里的薄薄一叠;与城里人相比,他们或许钱很少、没有房子,也没有太多的文化知识,但他们有的就一腔热血,他们用这一腔热血回报给了他们工作机会的城市。早报记者许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