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山羊羊痘的治疗方法 分享几大山羊羊痘的预防方法

2018-11-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羊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山羊,绵羊都易感染,羔羊感病后死亡率较高.山羊感染了就叫山羊痘.它多由病羊和含有羊痘病毒的皮屑随风和灰尘吸人呼吸道而感染,也有通过损伤的皮肤而感染的.发病初期,病羊精神不好,不吃不喝,流鼻涕,淌眼泪,体温升高,心跳和呼吸次数增加.在鼻子.眼睛周围和嘴唇.阴门外面,以及乳头等处出现小红点,并迅速形成直径3-5毫米的硬圆丘疹.过6天左右,丘疹增大,形成水泡,体温稍有下降.水泡经2-5天变成脓泡,体温再次上升,一般持续2天左右.最后脓泡干涸,变成黑褐色的痴皮.有的病羊还会出现腿瘸

羊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山羊,绵羊都易感染,羔羊感病后死亡率较高。山羊感染了就叫山羊痘。它多由病羊和含有羊痘病毒的皮屑随风和灰尘吸人呼吸道而感染,也有通过损伤的皮肤而感染的。发病初期,病羊精神不好,不吃不喝,流鼻涕,淌眼泪,体温升高,心跳和呼吸次数增加。在鼻子、眼睛周围和嘴唇、阴门外面,以及乳头等处出现小红点,并迅速形成直径3-5毫米的硬圆丘疹。过6天左右,丘疹增大,形成水泡,体温稍有下降。水泡经2-5天变成脓泡,体温再次上升,一般持续2天左右。最后脓泡干涸,变成黑褐色的痴皮。有的病羊还会出现腿瘸、眼瞎、咳嗽、拉稀等。

山羊羊痘的认识:

临床检查,发病初期,病羊体温升高达40.7—41.7℃,精神沉郁,少数羊食欲下降,饮水量减少,多数羊采食、饮水停止,拱背,发抖,有的呆立或趴卧在地;呼吸急促,伴有喘息气:从鼻孔、眼角流出浆液—黏液性分泌物,最后多呈脓性;流黏液性呈灰白色口涎。个别羊只还有轻咳、结膜潮红、面部浮肿等症状。2—3天后,全身皮肤,特别是乳房、阴门、口角、耳廓、四肢内侧和尾侧等少毛或无毛区,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红斑,并相继发展成凸出于皮肤表面的灰黄色实硬丘疹。有的羊,病部丘疹相互融合,使皮肤凸凹不平,严重者出现化脓和坏死,常有鲜血流出。随后,部分病例在丘疹中央出现灰白色水疱,此时体温开始恢复。其中有5例在水疱的基础上,发展成脓疱,这些病羊,体温再度升高,可达41℃以上,持续2—3天。然后形成黑褐色或褐色痂皮。经7—8天痂皮脱落,留下灰褐色斑痕。 病理剖检 通过对死亡羊只的剖检发现,羊体明显消瘦,体表皮肤呈典型的病理变化;喉及气管黏膜充血,并有浓稠黏液附着,其中2只羊气管黏膜上有类似痘样的浅灰小结节;1只羊胆囊肿大;其他脏器变化不明显。  实验室检验 采取新形成的丘疹作切面,在载玻片上轻轻涂抹,用莫洛佐夫镀银染色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黑色或暗褐色的圆形、散在或成双、成堆的小颗粒——巴信氏小体。 根据以上典型特征性临床表现:在少毛或无毛的皮肤上形成红斑一丘疹一水疱一脓疱一结痂等临床病理过程;再结合剖检所见;特别是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巴信氏小体,最后确诊为山羊痘。

预防方法:

(1)封锁隔离  发现病羊立即隔离、防疫、治疗,并派专人管理。对病死的羊应远离村庄、水源深埋无害化处理。禁止乱抛乱弃病羊。清除羊舍粪便,并用10%石灰水、20%草木灰水、2%烧碱水、2%福尔马林或菌毒敌等药水消毒,粪便须经热处理后作肥料。对被污染的畜舍、牧场、道路、水沟、环境等均应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疫源扩散。

(2)加强饲养管理  经常清除羊舍粪便,保持羊舍干燥,防寒保温,通风透气。按时消毒羊舍,避免蚊虫叮咬。加强病羊护理,喂给优质饲料,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减少并发率,降低死亡率。

治疗方法:

(1)口腔病灶用稀醋冲洗,涂碘甘油或紫药水。对皮肤病灶用0.3%高锰酸钾液冲洗,溃疡处涂碘甘油或紫药水

(2)使用羊毒抗配合地塞米松。前期连用两针即可痊愈,严重者再加一针。见效快,治愈高。对皮肤上的痘疮,涂以碘酊或紫药水;水泡或脓疱破裂后,应先用3%来苏儿或石炭酸洗涤,然后涂药;对黏膜上的病灶先用0.1%高锰酸钾洗涤后,涂以碘甘油或紫药水。

(3)用病毒唑与多种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恩诺沙星等)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4)病初红斑丘疹期,用金银花10g、升麻5g、葛根10g、茯苓10g、甘草5g煎服;痘疱破溃结痂期,用金银花15g、连翘12g、黄柏5g、黄连3 g、黄芩6g、栀子6g、沙参6g、麦冬6g、桑叶3g、扁豆6g、花粉3g、玉竹6g、甘草6g煎服,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