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哥纪录片周浩导演 探寻纪录片复兴之路:福建有佳作缺群落导演盼能院线播放

2017-08-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民网福州12月4日电(林长生)近期,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揭晓,大陆纪录片导演周浩凭<大同>蝉联两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纪录片曾是大陆的弱项,而上世纪80年代后期曾经在全国有较大探索并出过好作品的福建纪录片,上世纪90年代在"新纪录片运动"后却有所变弱.最近,福建纪录片呈现出复兴之势.纪录片被称为电视节目"王冠上的明珠",也是为国家民族留影像,为社会文化留乡愁记忆.随着几部福建纪录片的获奖和年轻群体的崛起,福建拍的纪录片也渐渐被关注,福建的导演们也努力

人民网福州12月4日电(林长生)近期,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揭晓,大陆纪录片导演周浩凭《大同》蝉联两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纪录片曾是大陆的弱项,而上世纪80年代后期曾经在全国有较大探索并出过好作品的福建纪录片,上世纪90年代在“新纪录片运动”后却有所变弱。最近,福建纪录片呈现出复兴之势。

纪录片被称为电视节目“王冠上的明珠”,也是为国家民族留影像,为社会文化留乡愁记忆。随着几部福建纪录片的获奖和年轻群体的崛起,福建拍的纪录片也渐渐被关注,福建的导演们也努力寻求突破,希望福建纪录片“有高峰”的同时能出现群落。

《锤子与庄子》体现的年轻人与边缘老手艺人的融合受关注

11月21日晚举行的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礼上,周浩凭《大同》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此前的11月6日晚,2015“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27部作品分别获得了人文、社会、自然与环境三大类27个奖项。其中,福建“70后”导演王晓榕的作品《锤子与庄子》获得人文类最佳短纪录片。

王晓榕是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电视综合频道《新视觉》主编,她曾参与拍摄过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纪录片带她走近那些船政学子。尽管不在同一时代,但纪录片中的那些人与事让她感同身受。她说,站在马尾的山上看那片昔日海战的海,那批为中国海军崛起的学子以身殉国的片段仿佛浮现在眼前,让她忍不住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影视制作硕士毕业后,回到国内的她继续在电视台工作。她觉得,纪录片比以前做日播的新闻节目更能让自己沉淀下来并融入其中。

李书磊(后排左六)等领导与《船政学堂》主创人员合影(孙原供图)

在一次《家园》杂志的分享会上,三位闽南年轻人历时52天,来回一万多公里探访七位边缘艺人的故事吸引了王晓榕。七位老艺人身上体现对苦难过去的波澜不惊,成为年青一代的力量源泉,而日益浮躁且迷茫的当代人所缺乏的正是这种专注的“工匠精神”。

她很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她立刻联系吴福荣等三位刚毕业的闽南大学生,希望纪录这个故事来与更多的人分享。她以三名年轻人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锤子与庄子》的故事。锤子代表着边缘创作人在做的事,而庄子代表着创作人自身和精神。这部带给人精神冲击的纪录片最终斩获“金熊猫”奖。

获奖后,不少拍纪录片的人找到她。她发现,在她身边的一些电视人除拍出了《台湾·1945》和《船政学堂》等宏大叙事的纪录片获奖外,福建还有很多优秀的纪录片前辈。

无论纪录片处在辉煌期、低靡期、还是复兴期,纪录片人总是心怀纪录片情结默默坚持,这些纪录片人被她称为是热情、坚韧、纯粹、令人尊敬的人。

长龙影视曾开创福建乃至全国纪录片的崭新时代

一说到中国纪录片,就会令人想起收视率火爆的《舌尖上的中国》。事实上,福建纪录片曾在全国开创一片全新局面,原长龙影视公司总编辑肖锋是践行者。

肖锋被称为福建纪录片大佬级的人物,曾经是福建长龙影视公司的缔造者之一。肖锋在长龙影视公司10年,拍摄过一些在海内外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和纪录片。在当时,长龙是追求纪录片真实性和故事性风格最早的倡议者和实践者。

1984年至1993年3月,他直接参与了福建长龙影视公司的创建和发展壮大过程。1985年1月,福建省委批准成立处级单位“福建长龙影视联合公司”,专门负责对台对外节目的制作、复制和发行。在长龙影视,肖锋任副总经理兼总编辑。

30年前,肖锋等人在对台前沿了解到台湾渔民对录像带的实际需求后,适时把纪录片拍摄作为长龙影视主攻方向。长龙拍摄的第一步纪录片是《妈祖和她的故乡》。

受美国早期纪录片《爱斯基摩人》影响,肖锋致力于突破当时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主题先行且宣传刻板的纪录片模式。1986年,长龙以《福州人》为题,动手拍摄了两期反映福州人生活的纪录片。首批的两部片子中,罗万江导演的《江滨早市》拍的是台江菜市场,郑宏志导演的《新厝社火》拍的是福清新厝乡元宵节的社火风俗。

两部片子使用了偷拍、抓拍、跟拍、抢拍等生动的镜头,形成了长龙讲故事的纪录片风格。而这种风格,在当年是非常大胆且新颖的。

1987年,担任福建省扶贫讲师团上杭分团长的肖锋,带28个刚分配的大学生支教一年。上杭县希望他帮忙拍一部反映“九军十八师”的片子。作为军人的后代,他说动了几位将军,拍到了一些珍贵的历史镜头。这部感人的纪录片就叫《将军之乡》。这部片子最后在央视和省台都播出了,还在省里获奖了。这也是他当时职业生涯中唯一一部不以对台宣传为目的的纪录片。

“纪录片还能卖钱”,这也是长龙影视开创的福建先河。1988年,完成扶贫任务的肖锋回到长龙影视,又被西双版纳要求去拍摄对台宣传的艺术节专题。后来,成片的《西双版纳风情》共七集,拍摄了孔雀舞、傣族婚俗和“傣女洗浴”等精彩内容,成为长龙影视历史上有独特地位的纪录片。次年,该片以2万美元卖出香港地区版权。这是长龙影视公司以版权形式第一部对外出售的影片,也是福建历史上第一部。

长龙影视历史上最突出的成绩是组织拍摄《中国百项建设》和《中国少数民族风情》两大系列片。1991年秋,第一届四川国际电视节在成都开幕,长龙影视公司在会场设置展台。这两大系列片在国际电视节亮相,卖出了36万美元的价格,而整个电视节总共才签约41万美元,长龙独占九成。

在那个意气风发的改革创新年代,长龙公司立足全国资源,面向台湾和海外,一群年轻人在青春飞扬中开拓出了让全国侧目的纪录片新局面。在长龙公司的10年,也是肖锋深深感念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