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阿胶的功效、食用方法及禁忌!
著名阿胶,是传统补血营养品,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的功能。临床多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虚劳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阴湿火旺所致心烦不眠;肺湿热咳嗽、痰少、咽喉干燥等症的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阿胶有加速红细胞、血红蛋白生成和止血的作用。可改善体内钙的平衡,促进钙的吸收;可抗创伤性休克,有预防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的功效。
临床发现,阿胶还有以下作用:
1、提高免疫力
阿胶有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作用。适合年老体弱,久病体虚,易患感冒等体质下降者。
2、强筋健骨
阿胶补血液,血能养筋,液能润滑关节,充实骨髓、脊髓、脑髓,故能强筋健骨,流利关节,抗御风湿的伤害。
3、益智健脑
阿胶中含有的多种有效成分可以缓解学习紧张情绪,使大脑和全身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提高体质,强身壮神,精力旺盛。阿胶中含有小子活性肽,能增强机体记忆力和提高识别能力,有较强抗疲劳作用。
4、缓延衰老
阿胶含有明胶原、骨胶原、蛋白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等。这些都是人体营养重要物质,有明显抗衰老、延年益寿作用。
5、抗癌
实验观察发现阿胶对细胞免疫有双向调节作用。并对NK细胞的活性有较好的增强作用,而NK细胞在阻抑肿瘤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阿胶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可使肿瘤生长减慢,症状改善,生命延长。在使用放疗、化疗时,使用阿胶,可减少副作用,增强体质,增强药物耐受性。
6、美容养颜
阿胶通过补血而滋润皮肤,利于皮肤保健。长期服用可使脸色红润,肌肤细嫩,有光泽。是滋养皮肤,美容养颜之佳品。
7、补钙作用
阿胶中含有较丰富的钙质,通过甘氨酸的作用,促进钙的吸收和贮存,改善体内钙平衡,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保健中最为理想的补充剂。
8、调经安胎
阿胶可以用于因血虚、血瘀和血热引起的月经不调;阿胶可补阴血,益冲任,故可养胎、安胎,调治妊娠病。对常见胎元不固,胎动不安,甚至流产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9、扩张血管
实验证明阿胶对血液粘稠度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老年人服用阿胶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抗心律不齐等作用。
阿胶的食用方法
阿胶芝麻核桃羹
原料:阿胶250克,芝麻250克,核桃肉150克,桂圆肉50克,适量冰糖。
做法:
1、将阿胶二百五十克烊化,芝麻二百五十克与核桃肉一百五十克共捣细末。
2、加入桂圆肉五十克、适量冰糖,一起隔水蒸二小时即可。每次加热吃食二匙。
芦笋汁阿胶牛奶
原料:绿芦笋汁100毫升,阿胶15克,鲜牛奶200毫升。
做法:
1、先将新鲜绿芦笋适量,削去表皮,用冷开水洗净,切碎,榨取鲜汁100毫升,备用。
2、将阿胶拣杂,晒干后敲碎,研成细粉,放入沙锅,加入适量清水,用小火炖煮烊化,兑入煮沸的牛奶,离火,再加入绿芦笋汁,拌和均匀即成。
阿胶杞子粥
原料:枸杞子20克、粳米60克、水500毫升、阿胶20克。
做法:
1、取枸杞子20克、粳米60克加水、500毫升煮粥。
2、待熟后入阿胶20克使其溶化,再煮2~3分钟。
阿胶的副作用
1、火毒
有些人在服用阿胶之后,会出现火气亢盛的表现,如鼻腔、口唇等部位出现许多热疮,或眼睛干涩、发红、眼眵增多,甚至出现喉咙干痛及大便秘结或大便带血等症状。产生上述症状的原因是服用了新鲜的阿胶所致。现存制作工艺的局限性,新制成的阿胶总带有一些火毒,因而进服新鲜阿胶会使人产生火气亢盛及各种中毒症状。从中医理论来看,刚制成的阿胶即新阿胶不宜服用,须将其置于阴干处放置三年以上,直至火毒自行消尽后,方可服用。
2、消化不良
阿胶性滋腻,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脾胃为后天之本,如果脾胃功能受阻,再好的药物人体也无法消受。因此,服用阿胶,尤其是脾胃功能不足者,最好配以调理脾胃的药,这样能促进阿胶的消化吸收,效果自然倍增;
3、与补气药一起服用好
祖国医学认为,血虚的同时常伴有气虚的症候,主要表现为面色淡白无华、气短、少气懒言、疲倦乏力,容易出汗等。中医认为,气和血能相互滋生,即气能生血,血能养气,因此,补血的同时补气,才能事半功倍,可与黄芪、党参等补气药同用;
4、女性经期不宜服用阿胶
女性经期不能服用阿胶,阿胶既补血、止血作用。这时服用阿胶,可能导致经量大增,个体敏感者会血崩,或经期缩短。女性经期不正常会引起内分泌紊乱,百病皆生。
阿胶尤其适合贫血患者、肿瘤患者及肿瘤放化疗者、身体虚弱者、月经不调者、孕妇保胎安胎、久病体虚者、中老年女性、脑力劳动者等服用。很多人认为阿胶具有“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作用,其实,滥用阿胶也会出现副作用,如引起消化不良、火气亢盛的症状。常言道:药疗不如食疗。平日多注意摄入富含蛋白质、铁、锌和维生素的食物,就能使气血充足。
阿胶的食用禁忌
在患有感冒、咳嗽、腹泻等病或月经来潮时,应停服阿胶,待病愈或经停后再继续服用。另外,按传统习惯,服用阿胶期间还须忌口,如生冷食物、萝卜、浓茶等。
温馨推荐:福牌阿胶
推荐理由:补血滋阴,润燥、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