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热】药物热是什么_药物热产生的原因

2018-11-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药物热 药品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是常见物,生病离不开药.如果是小感冒,有些人会自己去买药来服用.然而,药物的药性我们是否了解清楚?如果我们不能谨慎用药,那么就有可能会得药物热.特别是小孩子,谨慎用药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让我们远离药物热,下面就让妈妈百科了解药物热. 药物热是什么 药物热是由用药引起发热,它是临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药物过敏(又称为药物过敏症)反应是最普遍的机制.药物热表现有恶寒(或寒战)发热,热型有弛张热.稽留热或微热.还可伴有周身不适.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痛.淋巴结肿痛和消化系症状等

药物热

药品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是常见物,生病离不开药。如果是小感冒,有些人会自己去买药来服用。然而,药物的药性我们是否了解清楚?如果我们不能谨慎用药,那么就有可能会得药物热。特别是小孩子,谨慎用药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让我们远离药物热,下面就让妈妈百科了解药物热。

药物热是什么

药物热是由用药引起发热,它是临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药物过敏(又称为药物过敏症)反应是最普遍的机制。药物热表现有恶寒(或寒战)发热,热型有弛张热、稽留热或微热。还可伴有周身不适、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痛、淋巴结肿痛和消化系症状等,继而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药物热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它的特征如下: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可经7~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再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因为发生的快,容易联想到与用药有关;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常达39℃~40℃。但发热虽高,患者的一般情况尚好,与热度不成比例;应用各种退热措施(如退热药)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药物,有时即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体温也能自行下降。

药物热产生的原因

哪些因素可以引起药物热?这从主要从生产和使用两个角度来了解药物热产生的原因。

1、药物在生产、运输或使用过程中,混入了外源性致热源。

2、给药的特殊途径所造成。如静脉推注或输入药物,某些人可引起静脉炎而发热;肌肉注射也可因为引发局部无菌性脓肿而导致发热。

3、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有关,多因药物造成病原体短期内大量死亡,或者病变组织迅速崩解,释放出的毒素刺激机体而引起体温上升。

4、某些药物影响了宝宝体温的调节机制。如苯丙胺、可卡因、麦角酰二乙胺等,直接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5、个别宝宝本身有先天性生化代谢缺陷。以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者为例,常可因使用伯氨喹啉等药物,引起溶血性贫血与发热。

6、药物过敏,又称为药物过敏症。

药物热有哪些症状

药物热通常在服药6~10天后发生,最短者为1小时,最长为25天。能引起“药物热”的药物有多种,有人统计,其中常见的有鲁米那、解热镇痛药、磺胺类、奎宁,抗生素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万古霉素、灰黄霉素等。

药物热常伴药疹,也有不伴药疹的单纯性药热。药物热表现有恶寒(或寒战)发热,热型有弛张热、稽留热或微热。还可伴有周身不适、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痛、淋巴结肿痛和消化系症状等,继而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疹呈多形性对称性分布,并往往伴有瘙痒或烧灼感。皮疹类型有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及麻疹样红斑、固定性红斑等。严重的药疹可表现为剥脱性皮炎。皮疹严重者,停药后热度可持续较长时间。

药物热怎么判断

在生活中,想要正确用药,除了要了解药物的特性之外,知道如何判断药物热也是尤为重要的的。下面一起来了解药物热的判断方法。

1、虽然体温超出正常(多表现为持续高热),但中毒现象并不显著,精神状态一般良好。

2、除发热以外,常同时伴有皮疹,这更有助于药物过敏反应的判断。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往往不伴皮疹或仅有轻度的皮疹。体温多于停药后两天内恢复正常。

3、平时若有对食物或药物过敏的现象,尤应警惕药物热的可能。

4、在应用抗生素的疗程中,如病情已改善,体温下降或已趋正常之后再度上升或热度重现者,应考虑药物热的可能。如果发热出现在使用抗生素之后,由于输液大多在白天,所以到了夜间患者体温会有下降趋势。停药而热度下降、皮疹消退者,则“药物热”的诊断即可肯定。

药物热怎么治疗

如果是得了药物热,知道一些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及时减少药物对我们的不良影响。

1、提高对"药物热"的警觉性,严格用药。

能口服就不打针,能打肌肉针就不打静脉针,能局部用就不内服,能单用就不合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若自己有过敏,最好接受医生的指导,并在就诊时告知自己的过敏情况。

2、及时停药

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停用可疑药物。一旦宝宝发生了药物热,最好是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待体温正常后,再依据治疗及观察,以明确哪种药物是致热祸首。对于热度较高的宝宝,适当补液有利于药物的排泄和退热。

3、重症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高热或超高热患者可同时应用物理降温,对酒精过敏者禁做酒精擦拭。

4、保留自己使用的药物,以便就医时可以给医生更加准确地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