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贺延光 视觉中国专访中青报图片总监贺延光老师
贺延光老师你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视觉中国:中国新锐媒体视觉联盟到现在已经是第三年,每年的平遥影展和年度评选是最重要的两个活动,您能谈一下年度评选主要是为了一个怎样的目的而设立的? 贺延光:视觉联盟这种评选是一个总结,一个交流,最终的目的是让这些媒体的记者通过评比和交流得到提高。
从这两年看,视觉联盟从七家,到十一家,到现在有二十家报社加盟,这个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因为近几年,中国报业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而且也同时表现在媒体的报道质量是在不断的提高,摄影是其中的一块。
我参加了很多年的评选活动,这几年尤为突出的是都市报类的记者作品获奖的比例每年都超过了一多半。 视觉中国:是不是可以这样说?都市报的图片,或者说关于城市这方面的图片在整个的图片领域占了一个很大的比重? 贺延光:对,数量多,质量高。
而且在官方的评奖,也是这样的。我从去年就注意这个趋势,都市报这方面的图片在获奖的比例里,早就已经超过一半了。
很多重要的奖项,比如说去年我们在荷赛上得奖的三位记者,都是都市报的摄影记者拿到的。 视觉中国:今年的评选增加了一个新锐摄影师的奖项,您能讲一下是从怎样的一个角度,或者说是方向来评定这个"新锐"的标准呢? 贺延光:这是一个新的奖项。
我的理解,还是鼓励年轻记者在报导新闻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个性,眼光的独特性,表达方法的独特性。比如说有的表达方式,传统的方式很多,是不是可以从新的方式来表达?读者是不是能接受?评委是不是能接受?我想这是对摄影记者创新的一个鼓励。
视觉中国:现在数码摄影器材在新闻领域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取代了胶片,成为了主流。但是同时出现了一个问题,数码很容易进行后期加工,所以照片的真实性常会遭到人的质疑,比如周正龙拍虎事件,对于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呢? 贺延光:这个问题是一个误解,现在因为每年都有披露出用数码造假的事件,所以人们误解数码造假更容易。
实际上,造假不是数码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在数码之前,也有人用传统的方式造假。我们不说国外,就说我们中国的媒体记者,用传统的方式在暗房里造假的事情,不胜枚举。但是那个时候为什么没有像周正龙这样的事件引发整个社会的关注?第一,照相机的普及,让人们都了解了摄影的常识,让人们都理解了新闻摄影是不能进行加工的,摄影记者知道,现在公众也是知道的。
过去公众是不知道的,传统照片的造假,有很多著名的假照片,从中央新闻到社会新闻,都有。甚至到现在人们都还以为是真照片,实际上都是拼的,包括中央新闻"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但是人们不知道,最多是摄影的一个圈子里都知道,公众是不知道的,公众以为摄影就是摄影师的事,摄影记者的事。
而现在不一样了,摄影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了,是一个大众的事。
另外,大家对拍照都掌握了,看的图片多了,所以评价照片的水准已经大大超过了从前。所以说,现在造假的问题不是说数码本身的问题,不是说数码使造假变的轻而易举,造假就是人的问题,所以把造假归为数码的技术,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视觉中国:现在数码相机包括可以拍照的手机已经非常的普及了。现在也有外国网站在做这样的事情,就是搜集任何一个普通人拍摄的有新闻价值的照片。我们是否可以预见未来会有这样的可能,媒体的触角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一个业余的摄影记者来拍摄有价值的新闻图片。
因为在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拍摄下照片的人,很可能已经不是摄影记者了,这又会对摄影记者产生一个怎样的冲击? 贺延光:当人们都可以拍摄新闻照片的时候,这种冲击无疑是一个挑战。
比如说伦敦爆炸案,当媒体的摄影记者不在现场的时候,手机,包括微型的DV起了作用,就完全的替代了摄影记者的职能。
尤其现在传媒要求传递的速度非常快,我们今天的报纸,就是要报昨天的新闻,前天的新闻照片都已经很难用了。 过去不一样,拿我们中青报来讲,半个月前的照片都是可以用的,因为当时的照片很多都是在靠邮寄,传真只有很少的地方才有,而且质量也不高,比如当时我们的照片三五天之前,远的地方半个月之前,都是可用的。
但是今天不一样了,传递速度极大的提高,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大家就是要看最新的东西。一个事件发生后,摄影记者没在场,这个时候谁有相机,谁有可拍照的手机,都可以拍新闻照片。
现在大家都懂新闻照片的时候,对于新闻照片的评价,认识的起点已经不同以前了。 但是,是不是因为这些,就可以代替摄影记者的工作了?我觉得不是,这只是让媒体摄影记者的挑战性更强了。
对于现在的媒体记者来讲,干不好混饭吃是不行了,就面临着被淘汰。像伦敦爆炸案这种,是属于极端的例子。我记得当天晚上事件刚发生,我们就看到网络上有手机拍摄的照片,不过几个小时之后,我还是选择了路透社的一名记者拍摄的照片,虽然不是第一现场。
他是拍的一个受伤的人,被救护人员搀扶出来,脸上整个的覆盖着药膜,只露出眼睛,作为第二现场,第三现场的照片,也可以反映出这个事件。
后来这张我选用的照片也被路透社评为年度奖。 视觉中国:您对现在有志于从事新闻摄影行业的年轻人有什么样的忠告呢? 贺延光:搞摄影的人,尤其是搞新闻摄影的人。第一,自己必须喜欢这个行业,不要去计较拍照片能赚多少钱,因为这不是一个发财的职业。
如果是真心喜欢摄影,对其他的东西在乎的就少一点,更多的精力都用到你的取景框中去。第二,要掌握现在的技术,现在的技术更新很快,要跟的上。第三,作为新闻摄影,镜头是要对准人和社会的,所以要研究人和社会,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讲,最简单的事就是按快门,但是按快门之前是最复杂的,这要靠摄影师有足够的学识,和社会学知识。
但是我们有些年轻朋友很有错觉,觉得掌握技术就可以了。
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掌握技术可以拍出好照片,但是很难成为一个好的新闻摄影师。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做好摄影要持之以恒,要耐的住寂寞,要坚持,不是说三年五年,要是选择了一个职业,要首先问自己,是不是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来做。 视觉中国:谢谢贺老师,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贺延光:希望视觉中国能做到眼界更广阔,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