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婧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北外学院、国际组织学院 定标国家战略需求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左二)、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局长孙学玉(右二)、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左一)、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右一)共同为北外学院、国际组织学院揭牌。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拓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9日电(记者 李拓)4月9日上午,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学院、国际组织学院成立。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共同为两所学院揭牌。
在成立大会上彭龙介绍,北外学院作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特区,是通识教育的主要载体,其核心特色就是通识教育,要培养融通中外文明的引领者,学院也将为学生提供全面、自由的发展空间。而国际组织学院将培养和储备一大批国际组织亟需,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多语言技能、突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跨学科知识的国际组织人才。
张大良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学校以两所学院成立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理论实践并重、坚持协同育人,切实强化特色,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国家战略亟需的拔尖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具高超专业技能的高端国际组织人才。
随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刘京辉在致辞中说,希望北京外国语大学可以鼓励两个新学院的学生在读期间赴国外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多门外语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并充分发挥学校学院和学者的国际资源,帮助和引导学生前往国际组织实习,打通国际组织派出渠道,为培养出大批国际组织人才贡献力量。
同时注重实习回国的效益,建立国际组织储备人才库,为相关部门为国际组织推送工作提供信息和服务。
据了解,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学院的命名借鉴了美国常春藤名校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的做法,以大学名称直接命名本科生学院,意在构建具有北外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探索培养国家战略亟需的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打造国内最优质的“外语特色本科教育”,为人才培养提供发展潜力和空间。
而一同成立的国际组织学院则是基于北外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是北外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设“双一流”的积极探索,也是北外在国家积极培养、推送国际组织人才背景下,主动服务国家全球战略的重大举措。
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局长孙学玉在发言中提到,如何在全球化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讲好中国故事,维护更加公平的国际新秩序建立,我们中国担负着更重要的职责。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两所学院将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注入更大的动力。孙学玉还提到,学院成立将可以培养更多人才、可以在国际组织理论的研究中出成果,出思想,并成为联系各国国际组织的窗口和平台。
参加成立大会的外交部国际司参赞田林表示,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国家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基地,开拓创新率先成立北外学院和国际组织学院,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我们相信两个学院将不负重望,培养出更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拥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为国家加强全球治理人才储备、支持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了解,两所学院成立以后,将在服务国家战略的相同大目标下,在专攻领域有所分工。
北外学院将以创新本科教育组织模式、探索复合型复语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为国际组织学院储备人才为建设任务,打通各院系、专业壁垒,变革本科教育组织模式,最大范围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基本学术能力,构建具有北外特色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自由、多元发展空间。
北外学院作为北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的试验田,将在内部小范围试行包括单独入学考试、完全学分制、开放式选课制度、动态管理机制等人才培养理念和措施。学院还将对办学效果、影响和全校推广前景进行科学化、常态化的跟踪研究,不断摸索、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待试点成熟后,逐步向全校范围推广,全面提升北外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才培养质量。
而国际组织学院将立足国际组织学科建设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基地、国际组织研究基地、国际组织人才培训输送基地这三个定位,发挥学院全程三导师联合指导机制、新型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全新的管理及运作机制三大特色,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服务于国家全球战略,为国家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青年责任、人类福祉”的全球领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