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黄荣 西山不老松情牵红土地 访百色起义老红军黄荣
——访百色起义老红军、广西交通厅第一任厅长黄荣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覃世默
他,从韦拔群所在的二十一师旧址——巴马西山的山旮旯里走出来;他,风雨革命征程80年,从红七军的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广西交通厅的第一任厅长,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他,身居高位,但不忘老区,心系家乡——即便是住在医院里,仍一直惦记着百色及"东巴凤"老区的建设……
2007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随中宣部、交通部共同组织的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老区新路系列采访活动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近黄荣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老前辈,聆听他穿越近一个世纪的岁月巨迁。
感叹:"老区的变化就像第二次解放"
现场回放:
6月19日下午,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老干部疗养中心的一间病房,安静而温馨。
听说记者要来采访,95岁高龄的黄荣老人早已坐到病房的会客厅等候。老人满头银发,眼睛睿智有神,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
"要说老区的事,老区的交通,我就来劲。"黄老的开场白,声音爽朗。
黄老是百色起义的老红军,又是广西交通厅的第一任厅长,记者们都想知道老人当时随军打仗时的交通状况。
"那时出行都是走路,没通车。随军打仗为隐蔽,得抄小路走,翻山越岭。我记得去百色参加革命,一个人从巴马到百色走了2天。新中国成立后从桂林到南宁开车走5天,从南宁到巴马又走5天。那个辛苦啊,你们可能无法体会。"老人回忆。
从家乡参加红军,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后,1938年黄老来到新四军工作,在陈毅司令员领导下,参加了淮海战役、百万大军渡江战役。1949年4月,跟随陈毅的部队来到上海,1949年底回到广西,次年2月,任广西省交通厅厅长兼公路局局长兼邮电管理局局长。
知道老人多年未回老家,自治区交通厅的同志告诉他,现在连接"东巴凤"老区的交通很通畅、很便捷了,从南宁到百色也才3个小时,今年底通高速路后,1个多小时就到了。
"我晓得,我晓得。"老人接过话说,"现在听说已经通了二级路,子女及乡亲们告诉我回老家只需3个小时,从乡政府到家门口也只要17分钟。我也了解到,百色这几年交通状况改善很大,高速公路也准备修通了。这归功于中央还有交通部的关心支持啊。"
当听自治区交通厅厅长黄华宽介绍,不仅百色及"东巴凤"革命老区,现在整个广西交通事业都发展迅速,全区现有10万公里的公路,1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基本上县县通了二级公路,乡乡90%以上通了油路时,黄老连说"好!好!好!"
"当初我们革命是为什么,就是为了群众过上好日子。现在老区基础设施好了,群众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我这个心情啊,就像老区革命取得胜利时那样高兴。"老人的话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欣慰。
作为一名战斗在老区的红军战士,建设在老区的交通人,还有什么比这片红土地的点滴变化,更让这位老人感触的呢。
画外音:
在采访中,记者从自治区交通厅了解到,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和交通部对整个广西的资金补助达到104.7亿元,而对百色老区的资金补助,加上自治区一级的资金配套,累计投入达87亿元左右,修通了百色老区田林、西林、靖西、那坡4个县的油路,支持建设百色至罗村口、百色至南宁(坛洛)、百色至隆林等高速公路项目,实施了百色至凌云、平洪至百银等一批路网工程和县际公路工程,对农村公路建设安排了3次较大的资金补助,支持百色那吉航运枢纽、鱼梁航运枢纽等右江渠化工程等。
在"东巴凤"革命老区,自治区党委、政府2003年2月18日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会战,共投入资金20多个亿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设施、基础设施和必要的公益设施问题,极大改善了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回忆:"永远没有忘记交通的事"
现场回放:
1952年2月,黄荣老人第一次回到家乡巴马。据他回忆,当时广西的交通遭受敌人破坏比较严重,全省5000公里公路能通车的只有500公里,全省渡口近40处的渡船被烧毁,差不多70%的交通瘫痪。
"你当厅长,任务重,要组织各方力量来修路,把路修好,一方面支援了人民解放军剿匪反霸,一方面巩固了新政府政权,一方面活跃了城乡经济。"时任广西省书记的张云逸听了黄老的汇报后,寄予他重任。
黄老说,当时,他组织了8个抢修队共1600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抢修公路和渡船,派专人护路、护航,用1年多的时间恢复了全省的交通,还组织修了几条重点公路。
"比如柳州至大瑶山的公路,通往十万大山的公路;修了之前未通汽车的金秀、三江、上思、凤山、乐业、西林、隆林、那坡等8个县的公路;还特别修了一条到韦拔群所在的二十一师旧址的路。前后用了大约2至3年的时间。"老人如数家珍。
黄老告诉记者,从1950至1969年间,他累计当了9年的交通厅厅长。对交通,特别是老区的交通,很熟悉,也很有感情。经常了解广西特别是老区的交通发展,永远都没有忘记交通的事情。
画外音:
自治区交通厅长黄华宽告诉记者,黄老身居高位,但不忘老区,心系家乡,即便是住在医院里,仍一直惦记着老区的建设,在东巴凤基础设施大会战时,先后两次亲笔给东巴凤题写:"不忘老区人民,建设东巴凤"、"艰苦奋斗,建设老区"条幅……
记者还了解到,看到江西延安等老革命根据地通了公路,有了高速路,还有了铁路和飞机场,群众生活也好了,但作为右江革命根据地腹地的"东巴凤"老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尤其交通条件差,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下。这些,都深深牵动着黄老的心,于是他和韦纯束、李殷丹、张声震、覃波、黄语扬等同志一起,写信给中央和自治区领导反映了老区的情况,建议加大东巴凤革命老区建设步伐,尽快改变落后面貌。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英明决策下,"东巴凤"基础设施大会战终打响,老区的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
期望:广西公路一半以上通高速
现场回放:
1929年10月14日,邓小平等率领武装部队及满载军械物资的船队从南宁溯右江而上,历经6天颠簸才到达田东县二牙码头。邓小平健步登上码头,在百色这片红土地上留下自己第一个脚印。
"若是换到现在,从南宁走陆路到田东两个小时就到了;要是等到今年年底南宁(坛洛)至百色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那就更快了,一个多小时就可以解决问题。"
黄老说,当时,党中央把百色作为根据地,主要原因是百色地区有韦拔群领导几个县的农民群众,群众基础比较好,红军能够容易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考虑百色的交通不便,地形复杂。
"可谁能想到,如今的百色,已从偏僻的革命根据地变成西南出海通道的要塞。"对比今昔,老人心中不由生出许多感慨。
"不过现在广西的高速公路还是少了点,才1000多公里,全区起码要有一半是高速公路。"老人随即也提出了希望。
他告诉在座的几十位记者,自己的一些老战友回家乡都有谈到老区的交通问题,最关心的就是把南宁到百色,接贵州、云南的公路建设好,还有把百色到巴马、东兰、金城江的公路建设好,用3-5年的时间,百色各县都修建二级路,乡村通四级路。
"相比其他省份,广西的高等级公路里程及等级还是不够,要跟上全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得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特别是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它是西南出海大通道公路的主干线,对推动老区乃至全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建设好。"殷殷期望,令人动情。
画外音:
6月20至23日,中央媒体采访团一行在百色采访时,看到从百色开往南宁的,大多是满载的大货车,在一些路段,几十辆大货车一辆接一辆地连成长队。
"324国道南宁-百色段,一头连接广西首府南宁,一头连接桂西重镇百色,和南昆铁路一起承担着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的重任,是最繁忙的省级国道之一,每天车流量最多时达到1万辆次。"百色市交通局局长黄龙线介绍说,"南宁至昆明高速公路即将全线贯通,很快,这条大通道的车流压力将得到缓解。"
随后,记者一行驱车行驶在已建成通车的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上,体验山区通高速的便捷。据介绍,2005年12月建成通车的百罗高速公路,不仅是百色革命老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广西和云南相接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随行的自治区交通厅副总工程师李日昌告诉记者,连接百色罗村口高速公路的南宁(坛洛)至百色高速公路正在加紧建设中,是目前广西高速公路建设中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的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车。此外,今年1月,全长176.7公里的隆林至百色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力争2010年建成通车。同时,百色至龙邦、百色至河池、钦州至富宁(靖西至那坡段)以及平果至梧州等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建设国际大通道中,百色处于面向东盟的前沿,是中越"两廊一圈"的衔接地带,是粤港澳等发达地区与云贵川等西南腹地合作拓展的必经之地,具有"东靠西联,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运输通道、交流桥梁和中转枢纽的作用突出。可以说,百色老区进一步加快交通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很好,潜力巨大。"谈及此,自治区交通厅厅长黄华宽显得豪情满怀,"目前,百色市在建或筹建的高速公路总里程约800公里。这些高速公路将使百色成为广西乃至中国对接东盟的前沿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