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 根据其分型来治疗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反复发作、顽固难治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医抗组胺、激素等药物多可暂时控制症状,但停药则易于复发,常可多年甚至数十年不愈。
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而辨证准确则是取效的关键。临床发现,本病中医证候十分复杂,往往虚实错杂,寒热夹杂,需要认真观察体会,从形体、面色、精神、饮食、睡眠、月经、二便、舌脉等各个方面获取信息,综合分析,辨为某“证”,然后立法遣方。
中医对荨麻疹的分型和治法颇不一致,但大约可归纳下列几型:
1、风热型:相当于急性荨麻疹。皮疹色泽红赤,受风加剧。治宜疏风清热。方用疏风清热饮、消风散加减:荆芥15、防风12、牛蒡子10、苦参30、蝉衣10、石膏10、知母15、木通10、银花25、连翘15等。
2、风寒型:相当于寒冷性荨麻疹。治宜疏风散寒。方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麻黄15、桂枝12、白芍10、羌活10、赤芍10、独活9、防风5、荆芥9、浮萍10、炙草6、生姜15、白藓皮10等。
3、脾胃湿热型: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方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汤加减:茯苓20、苍术10、白术15、厚朴10、山栀9、茵陈20、防风10、荆芥10、香附15、乌药10、枳壳9、泽泻10、大黄6、砂仁9等。
4、阴虚火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间发作,皮疹时隐时现,来去无常,经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口干颊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光,脉数无力。治宜养血、滋阴、降火。药用四物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当归、生地、首乌、玄参、地骨皮、白芍、青蒿、龟板、鳖甲、勾藤、五加皮、白藓皮、桑白皮等。
5、冲任不调型:多见于女性,因月经紊乱而引起荨麻疹。发疹有周期性,与月经有关,常有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推后。经来腹痛,经色紫红或有瘀块。经来疹多,症状加重;经清疹退,症状消失。苔薄,舌有紫气,脉弦数。治宜调理冲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当归、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防风、荆芥、甘草等。
6、热毒燔营型:多为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荨麻疹或血清病型荨麻疹。发病突然,皮疹广泛,全身大块状,色绛红,灼热感,奇痒。伴有发热、恶心、心烦不安,口渴喜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黄连、黄芩、生石膏、知母、银花、玄参、人中黄、芦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从“湿”、“虚”辨证
慢性荨麻疹之所以反复发作,风邪之所以缠绵难去,关键在于有“湿”、“虚”的存在。湿性粘滞,风与湿合,则风邪难去;虚则正不胜邪,风邪稽留。不少情况下,“湿”与“虚”往往同时致病,导致临床表现十分复杂,辨证也极见功力。以下为几个常见的证型:
1、风湿热蕴肤证:好发于青壮年,风团大小不等,剧痒难耐,西药服则风团不出,停则很快复出,迁延日久。辨证要点是风团色红而痒,舌苔黄腻,或舌质红,苔腻,脉滑。治法为疏风除湿,清热止痒。药用浮萍、防风、蝉蜕、黄芩、茵陈、栀子、川朴、益母草、白藓皮、地肤子、通草等。兼卫气虚者,可加生黄芪。
2、血虚风恋证:好发于中年以上妇女。临床表现为风团,瘙痒,面色黄白不华,月经量少,心悸乏力,头晕健忘,少寐多梦。辨证要点是面色白或黄白不华,少寐多梦,月经量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养血祛风。方选当归饮子加减。
3、肺卫不固,风邪留恋证:风团时隐时现,瘙痒,形体瘦弱或虚胖,易感冒。辨证要点是易感冒,感冒则不发热,或低热,常流清涕,平素乏力,动则心悸气短,面色不华,舌淡红,苔薄白,脉虚或弱。治宜益气固表,疏风止痒。玉屏风散加浮萍、当归、白藓皮、地肤子、生姜、大枣、炙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