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资委主任曾昭起 山东省国资委主任:用人机制是国企的第一问题
【《财经》综合报道】据中国经济周刊消息,身为山东国资掌门人的山东省国资委主任谭成义,当下面对的发展压力和改革动力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
山东是中国省级经济的前三强,同时其国企实力也位于全国前列。山东能源、山东钢铁、兖矿集团、山东重工等一批山东国企,目前已跻身国内外行业领先行列。但与此同时,在今年中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国企的增速和利润等数据大幅下滑引来各界的担忧和纷争,山东作为国资大省,其国企的下滑速度甚至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国进民退”只是企业之间的转换
《中国经济周刊》:近年来,国企常常处于“国进民退”、“国企私有化”等复杂和艰难的舆论环境。您身为国资管理者,如何看待、应对这种复杂形势和这些棘手难题?
谭成义:在我国目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革,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主张“国进民退”也好,批评国有企业也罢,我认为,有些是不了解政治,有些是不了解真相。
从山东情况看,国有经济、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资源性、基础性的产业。相对国有企业而言,尽管民营企业底子很薄,但相当多的民营企业由于与国有企业协同配套,实现了带动增长。山东国有企业现在有几百亿、成千亿元的配套产品,都来自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不仅仅是竞争关系,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现在社会上所谓“国企发展了,民企就要垮掉”以及“国企与民企争利”的说法是种偏见。
所谓的“国进民退”,不能解读为国有企业发展了,民营企业就衰退。中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国家,国有企业的基础是多年形成的,我们要正视这个现实,具体到每个企业,既不能因为是历史形成的,就要走到底;也不能只要是国有的,就都要退出去。“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只是在某些领域、某些产业和某些企业之间的转换,而不是在国家范围内灭失一种所有制形式。
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带动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国有企业作为一种所有制形式的体现,有其历史渊源,有其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发展国有企业,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经济的竞争力,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民生和社会稳定也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前几年,全国许多地方都因缺煤而拉闸限电,既影响到经济,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但山东没有,原因是政府调动国有煤炭企业的力量,解决了煤炭供应问题,保证了正常的发电、供电。
如果山东的煤矿都是非国有企业,政府有权力要求他们这样做吗?现阶段,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资源性行业如果不掌握在国有企业手里,后果会很严重。再比如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如果国有企业在房地产业中占重要地位,平抑效果是不是会好一些?!在党、政府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作为国家所有的国有企业,就必须承担责任。
外部董事制度提升国企决策科学化
《中国经济周刊》:您曾经说过,转变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式,很重要的一环是改革和完善国企的决策体制,淡化个人作用。山东省国资委在这一方面是怎样做的?目前有没有达到这一目标?
谭成义:多数国企是从工厂制走过来的,早期实行的是党委书记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上世纪80年代实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无论哪种形式的负责制,都是一个人负责、决策。把一个企业的兴衰寄托在一个人身上是很危险的。
近年来,我们着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重点是强化董事会和董事的作用,使每个董事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愿,包括反对意见,以形成科学的决策运作体系。企业决策民主化程度越高,科学水平就越高,失误会最小,关键是改变过去的一个人决策。
山东国企实行了外部董事制度。外部董事不是国企传统意义上的干部,是国资委派出的,有的是退休的国企负责人,对业务很精通,重要的是不用看董事长的脸色行事。外部董事在董事会决策时敢于表达内心真实的意见,能有效减少董事会决策失误,使董事会的决策更加科学化。另外,我们还建立了向企业派驻财务总监的制度,目前已向60多户监管企业派驻了财务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