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兆和人物水墨画 徐悲鸿与蒋兆和水墨人物画创作差异研究(一)
本文主要从创作思维差异和语言形态差异两方面论述徐悲鸿与蒋兆和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差异。在创作思维方面,徐悲鸿兼及古典与浪漫的艺术创作思维,而蒋兆和则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思维。在语言形态的差异中,主要从三方面展开论述,一是两者画面构图的差异,徐悲鸿水墨人物画创作的构图是三维空间统一之下的局部采取二维平面的构图方式,画面在同一时空之中。
而蒋兆和《流民图》的画面构图是二维长卷统一之下的局部采取三维空间的构图方式,整个画面的时间和空间是流动的。
二是两者画面人物形象的差异,徐悲鸿受到西方古典主义的影响,更多的追求人物形象的古典唯美,而蒋兆和则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作为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三是两者的笔墨与设色的差异,徐悲鸿的笔墨多是在中国传统白描技法上进行改良,蒋兆和的笔墨则是在书法用笔的基础上由素描直接转化而来,其笔墨表现具有开创性。
徐悲鸿水墨人物画创作中色彩借鉴了西方绘画,丰富了其画面色彩的表现力,而蒋兆和的水墨人物画创作中,色彩则更多是作为笔墨的补充,其着色方法是与笔墨运用相统一的。从两者创作思维差异和画面语言形态差异两方面总结出"徐蒋体系"中两个主要代表人物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差异。
关键词:徐悲鸿;蒋兆和;水墨人物画创作;创作思维差异;语言形态差异
引言
选题意义
徐悲鸿和蒋兆和一直以来被称作"徐蒋体系",两人自然的被认为是处在同一艺术体系之内,所以人们往往只看到了两人作为同一体系内的相同之处,而忽略了两人在艺术创作各个方面的具体差异,这正是笔者在文章中致力于研究阐述的问题。
徐悲鸿是20世纪初在中国倡导对中国画进行改良的较有影响力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蒋兆和同样走以写实主义进行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的道路,刘骁纯在《论蒋兆和》中首次提出了"徐、蒋系统"之说,刘曦林认为称其为"徐、蒋体系"更为合适,这种"徐蒋体系"之说正是由于其二者在对待中国画改良主张上的相同处,都是"借西方古典写实法改造中国水墨画",提倡将西方科学的绘画法则,素描、解剖、透视等方法运用到绘画的改良中;以写实主义来进行艺术创作和美术教学等,体现出两者的相同之处,所以才有刘骁纯"徐、蒋系统"和刘曦林的"徐、蒋体系"的言论。
但是,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两者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别,徐悲鸿采取的是转喻的表现手法,蒋兆和采取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徐悲鸿的水墨人物画创作题材多是古代寓言和神话故事,表现现实情景的作品较少。艾中信认为徐悲鸿是"推崇古典主义、人文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说明徐悲鸿的创作思路整体较为多样,但他的水墨人物创作代表作品《愚公移山》、《九方皋》、《国殇》等,都是采取古典主义的艺术思维,徐悲鸿是在借古典题材对现实社会进行隐喻。
所以徐悲鸿在为人生而艺术的时候是在通过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思维来实现的,正如徐悲鸿自己所言"我虽提倡写实主义廿余年,但未能接近人民大众"。
蒋兆和在对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中上采取的是完全的通过现实题材来表现其内心蕴含的悲悯情怀。《流民图》、《一篮春色卖遍人间》、《卖子图》、《轰炸之后》等等都是现实生活活生生的写照。
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和《九方皋》中,构图采用的是偏于西方主题绘画中三维空间的构图方式,画面空间统一于焦点透视之中,整个作品画面的安排是一个在同一时空中的有广阔纵深空间的形式。
而蒋兆和的《流民图》则是一种中国传统长卷式的构图形式,整个画面的时间和空间是流动的,是各种不同时空下,同类景象的集合,整体画面采用散点透视,人物一字排开。从具体技法上来分析,徐悲鸿却更多的是采用中国传统人物画创作技法,以勾染为主进行改进,蒋兆和则是从素描直接转换为笔墨。本文将着意分析徐悲鸿与蒋兆和这种创作思维和语言形态差异的形成与表现。
本文主要对徐悲鸿和蒋兆和的艺术创作思维和画面语言形态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来丰富徐悲鸿和蒋兆和作为同一体系内的两人的艺术完整性,明晰被称作同一体系内的两人艺术创作的背后隐藏着的不同之处,证明"徐蒋体系"的丰富性和包容性,以期在当下的水墨人物画创作中起到借鉴作用。
研究现状
目前专题对徐悲鸿和蒋兆和做比较研究的文章还没有,但是对徐悲鸿和蒋兆和个人作专题研究的文章较多。对徐悲鸿的研究主要有华天雪的《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文中对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的具体措施和作品进行分析讨论,是本文对徐悲鸿的中国水墨人物画分析一节的主要参考文献;艾中信的《徐悲鸿研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1月出版),是对徐悲鸿的从生平到艺术创作到美术教育的一部全面的研究文章,文章主要从徐悲鸿的学生立场出发进行研究分析,相对不够客观;台湾卓圣格的《徐悲鸿研究》(台湾市立美术馆印行)是以台湾研究者的角度进行研究,亦是对徐悲鸿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和美术教育进行全面的研究,许多观点相对客观。
对蒋兆和的研究以刘曦林的《蒋兆和论》(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8月版)为主要研究文献,对蒋兆和的艺术创作研究和生平的介绍部分较为丰富,也有涉及徐、蒋艺术创作思维与技法的比较,是本文主要的参考部分。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是对徐悲鸿和蒋兆和两人的艺术创作思维和画面语言形态两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比较的方法贯穿整篇文章。在创作思维的差异中,比较出徐悲鸿兼及古典与浪漫的方式,而蒋兆和则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思维。在画面的语言形态中,针对徐悲鸿和蒋兆和的具体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作品的构图、人物形象和画面的笔墨和设色等方面展开比较论述。
从两者的构图比较中,得出徐悲鸿的画面构图是在三维空间统一之下采取二维空间的表现方式,蒋兆和则是在二维空间统一之下采取三维空间表现的方式。
从两者的人物形象的比较中,得出徐悲鸿多采取古典的人物形象,而蒋兆和则运用现实的人物来表现画面主题。从两者的笔墨和设色的比较中,得出徐悲鸿的笔墨多是在中国传统白描技法上进行改良,蒋兆和的笔墨则是从素描的基础上直接转化而来,加之中国书法用笔的书写性,使其笔墨表现具有开拓性。
徐悲鸿水墨人物画创作中色彩借鉴了西方水彩画渲染中的要素,加强了水墨人物画创作的表现力,而蒋兆和的水墨人物画创作中,色彩则更多时候是作为笔墨的补充,其着色方法与笔墨运用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