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林律师 我的事业在中国——记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海林教授
2001年9月,在医学研究上曾破解过许多疑难项目的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中心劳塞堤斯教授,却在挽留他的弟子张海林的问题上遇到了难题:张海林,这位来自中国河北医科大学的留学生,本是他亲自指导的博士后,又是他亲手帮办特批获得了美国杰出人才“绿卡”,并由他推荐被破格提升为医学中心的助研教授,负责管理实验室并全面指导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工作。
可是张海林得知母校正召唤他回去的时候,竟毅然放弃在美国的工作决定回国。
这究竟是因为什么? 在劳塞堤斯教授的心目中,张海林这位年仅41岁的年轻学者,是位不可多得的医学人才。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在国际上首次阐述两种ATP依赖性钾通道概念,突破性地阐明了膜磷脂调节钾离子通道功能的分子结构基础,并在《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因此劳塞堤斯教授非常希望张海林能够留下来协助他工作,在医学中心完好的科研条件下,使张海林能够在医学研究上施展才华。
为了留住张海林,劳塞堤斯教授几次找他谈话,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于劳塞堤斯导师的关心和真诚挽留,张海林心里非常感激。
可是他思考再三,在留美国还是回祖国这一问题上,张海林心中的天平最终还是倾向了祖国。他十分坚定地向劳塞堤斯导师说:“谢谢您对我的精心培养和关心。我知道,这里的科研条件比国内好;工作待遇也比国内高。
可是我永远不能忘记,是我的祖国养育了我。我的事业应在中国。现在既然母校在召唤我,我就应该学成回国……” 张海林,1991年经卫生部考试被选派为河北省当年唯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奖学金获得者,赴英国伦敦大学圣乔治医学院药理系留学并获博士学位。
2001年9月底,张海林结束了在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中心博士后的工作,回到了他的母校———河北医科大学。
为了解开“张海林执意回国”这一令劳塞堤斯教授困惑不解的疑问,同时也为了再次劝说张海林重新返美工作,张海林回国才两个月,这位美国教授就飞赴中国,到河北医科大学实地考察张海林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他不信河北医科大学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不信他的真诚唤不回张海林。 来到河北医科大学一考察,校领导所表现出的求贤若渴以及张海林热切报国的坚定信心,使这位教授终于解除了张海林执意回国的疑虑:张海林回国才两个月,学校妥善地为他解决好了住房、家属安排等生活问题,并给他配备了全套的实验室设备,拨给了2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张海林成为该校基础医学研究所药理研究室主任、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副主任、河北省新药药理毒理研究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为了支持张海林用在国外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报效河北医科大学,本想劝说张海林重返美国工作的劳塞堤斯教授,主动提出要与河北医科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和进行友好学术交流,以便把钾离子通道等与防治临床疾病相关的课题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今年3月,劳塞堤斯教授再度来到河北医科大学,与张海林等相关专家商谈如何进一步开展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 两次来到河北医科大学的劳塞堤斯教授,在与张海林的接触中细心地觉察到,张海林说起自己的母校时是那样津津乐道,一往情深,干起工作来是那么投入,由此他衷心希望张海林能在科研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张治 吴长新 王振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年07月18日